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1篇
  免费   2562篇
  国内免费   3807篇
测绘学   1919篇
大气科学   1653篇
地球物理   2072篇
地质学   7686篇
海洋学   1538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1070篇
自然地理   153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806篇
  2018年   668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713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1023篇
  2011年   992篇
  2010年   1001篇
  2009年   947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841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对我国2000-2004年发表的“RS”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玲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1):157-159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主要科技期刊上有关“RS”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叙述了近年来我国RS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水平,揭示了这一学科的应用范围、研究者现状、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R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RS的发展阶段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962.
两种GPS水准综合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GPS水准拟合中的加权综合模型和混合拟合模型,通过某测区的GPS水准数据对该两种综合模型和几种单一模型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逼近高程异常的精度和可靠性均高于单一模型,并且混合拟合模型比加权综合模型理论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63.
罗伟 《探矿工程》2007,34(10):55-57
通过总结单液硅化灌浆法加固豫西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多个成功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法加固本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64.
罗启录 《探矿工程》2007,34(3):58-60
以在建的北京地铁十号线双井一劲松区间暗挖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北京特殊地层在带水条件下单洞结构单线隧道台阶法的施工工艺,洞悉浅埋暗挖正台阶法施工中超前预加固、开挖时空顺序、台阶长度等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65.
A vertebrate burrow-bearing layer of late Pleistocene age is commonly found at many Pal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Korea. The burrows are straight to slightly curved in horizontal (plan) view and gently inclined in lateral (sectional) view. They are interpreted as having been produced by rodent-like mammals based on their size and architec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burrow-bearing layers as a characteristic stratigraphic marker unit is demonstrated by high burrow abundance, consistent stratigraphic position, lack of stratigraphic recurrence at these sites, and widespread geographic extent. Three dating methods, tephrochronology, radiocarbon, and OSL dating, were used to infer the age of these burrow-bearing layers. The da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formed between ca. 40,000 and 25,000 yr (MIS 3−2), and this suggests that this layer can be used as a stratigraphic time-marker in late Pleistocene paleosol sequences for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966.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胡宜昌  董文杰  何勇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66-1075
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变化情况。从观测分析到模拟研究,几乎都发现极端气温、降水事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有些极端事件可能会发生频数更高或强度更强。当然,研究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从模式模拟来看,目前模拟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不同模式的结果间常常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从观测分析来看,研究主要局限于20世纪后半叶,如果对更长时间作分析,结论或许会有所不同。文章从最基本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定义出发,结合观测事实和模拟研究两个主要方面来介绍近几年来极端事件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最后简单地总结了这些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  相似文献   
967.
河南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6,自引:22,他引:16  
河南栾川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界栾川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围岩蚀变和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 黄铁矿组合(Ⅰ阶段)、黄铁矿-闪锌矿组合(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Ⅲ阶段)和碳酸盐(Ⅳ阶段)为标志。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含 CH_4的碳水体系,盐度为0.22~13.8 wt% NaCl eqv.。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20℃~340℃(Ⅰ)、370℃~280℃(Ⅱ)、320℃~260℃(Ⅲ)和<260℃(Ⅳ)。Ⅰ、Ⅱ阶段的流体盐度低于8 wt% NaCl eqv.,Ⅲ阶段增高至13.8 wt%NaCl eqv.,甚至偶见子晶。Ⅰ、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分为两组,即180~200MPa 和70~80MPa,代表着深约8km 的静水与静岩压力系统的共存或交替;Ⅲ阶段只有70~80MPa 一组压力,指示开放环境注入的静水压力体系。Ⅰ、Ⅱ阶段静岩与静水压力系统的交替现象完全吻合于断层阀模式,含 CH_4的 CO_2-H_O 流体的脉动沸腾消耗了流体成矿系统热能,并使盐度不断增高、成矿。该认识可被Ⅱ阶段广泛存在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证明,也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矿石组构的规律演化相一致。以上表明,冷水北沟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碰撞造山挤压向伸展转变期的造山型 Pb-Zn-Ag 矿床实例,成矿机理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型(即 CMF 模式)所解释。  相似文献   
968.
甘肃省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勇 《甘肃地质》2007,16(1):23-27,49
从甘肃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浅析3个方面,讨论了甘肃区域构造演化和区域岩浆演化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的关系,并提出了找矿建议。为解决铜矿资源缺乏问题,甘肃省应锁定斑岩铜矿为主攻类型。找矿的战略靶区选定北山和西秦岭北带。  相似文献   
969.
对研究区内3号煤储层的几何形态、割理和孔隙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了储层结构综合指数(SI)来评价研究区内煤层透气性特征和甲烷运移能力,并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全区煤层厚度稳定,是煤层甲烷的良好储集层;②根据全区割理发育程度推测出,构造主应力来自NE-SW方向;③通过孔隙系统研究,3号煤层基本上属于非渗透性储层;④成庄井田3号煤层结构综合指数(SI)等值线平面图,显示了煤层透气性由东北向西南呈逐渐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0.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s of dust proxies in the Dunde, Malan and Chongce ice cores from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Hongjiannao lacustrine sediment core from north Shaanxi Province, and found that they all showed a general decrease trend over the past century. Owing to the fact that all these ice cores and lacustrine core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margins and/or the leeward sides of the major areas of dust events in north China, their records could suggest that the dust event frequency in north China declin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is decrease trend might be attributed to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and weakening westerly. However, human activities have made the areal extent of desertification expand acceleratingly in north China. This status could make it possible that dust events would occur on a large spatial scale under 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which would be a big environmental issue we shall 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