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5篇 |
免费 | 634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4篇 |
大气科学 | 200篇 |
地球物理 | 281篇 |
地质学 | 810篇 |
海洋学 | 234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21篇 |
自然地理 | 2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阿尔金南缘清水泉地区与基性-超基性岩伴生的花岗岩为斜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花岗岩高硅、富铝和钠,低镁和钾;轻稀土富集,具有Eu的正异常(δEu为1.01~2.01)。岩石富Rb、Ba,特别高Sr(779×10-6~864×10-6),低Y(1.17×10-6~1.51×10-6)及Yb(0.15×10-6~0.20×10-6),强烈亏损Nb、Ta等。斜长花岗岩锆石振荡环带清晰,Th/U和Nb/Ta比值分别为0.38~0.52,2.92~5.04;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利用LA-ICP-MS微区原位定年获得该花岗岩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年龄为465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4Ma。锆石饱和温度计和锆石Ti温度计演算结果显示锆石的结晶温度分别为783~811℃和693~821℃。推测花岗岩源区压力范围为1.8~2.0GPa,形成深度在60km以上。综合分析清水泉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该花岗岩属"I"型花岗岩,由地幔基性岩浆上侵分异形成,产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72.
IntroductionSichuan region is one of the extruded and connected parts betwee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Yangtze block. And the joint region of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reflect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med by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s extruding to Yangtze block and the Sichuan basin evolutionary process as fore-land basin. The researches on seismic activity in Sichuan region were mainly around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separ… 相似文献
73.
论乡村重构 总被引:73,自引:18,他引:73
快速城镇化进程驱动中国乡村地域发生巨大变化。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本文在界定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构建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演变助推乡村重构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视角探讨了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并着眼于服务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未来中国乡村重构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最后,就现有旨在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引导性战略和政府干预性政策及其在实践操作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批判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4.
Hyporheic zone(HZ) influences hydraulic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and alongside streams,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controlling geographic factors is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HZ. Slack water pool (SWP) is an essential micro-topographic structure that has an impact o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s in the HZ during and after high flows.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investigate HZ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exchange in the SWP. This study used the thermal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Z water exchange in the SWP in a segment of the Weihe River in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findings show that on the flow-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stream, river recharge dominates the HZ water exchange, while on the opposing flow-direction bank groundwater discharge dominates the water exchange. The water exchange in the opposing flow-direction bank is about 1.6 times of that in the flow-direction bank. The HZ water exchange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flow velocity but also the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SWP. Great water exchange amount corresponds to the shape with more deformation. The maximum water exchange within the SWP is close to the river bank where the edge is relatively high.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guideline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uring flooding events. 相似文献
75.
基于历史文献、古地图和现代遥感数据,引入历史学古代城镇形态复原方法,复原(提取)明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113座城镇7个时间断面(1461年、1820年、1930年、1970年、1980年、2000年和2010年)下的城镇边界,采用扩张速率、扩张效率、首位度指数和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近六百年来区域城镇空间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演变格局。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研究时段内,区内城镇用地总规模由205.98 km2增加到6442.19 km2,扩大了31.27倍;城镇扩张经历了萌芽阶段(明清时期)、起步阶段(民国至改革开放前夕)、成长阶段(改革开放至2000年)和加速阶段(2000—2010年),城镇扩张速率不断加快,但扩张效率有待提升; 在城镇等级规模空间格局上,明清时期南京与苏州为区内的一级城镇,民国后,上海逐渐取代其地位,从五级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核心城镇,四级以上城镇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沿岸和太湖流域,五级以下城镇大多集中在安徽;城镇体系呈首位型分布,城镇首位度较高,且改革开放后的城镇首位度较明清与民国时期要高,不同等级规模城镇之间差距扩大,大城镇优势较强。近30年,长江沿岸城镇发展加速,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6.
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细沟发育的形态演变规律是认识细沟发生机理的前提,本研究通过人工降雨与微地貌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紫色土坡耕地细沟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特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不同降雨时段坡面,生成高精度坡面DEM图像,统计各时段不同坡段等高线偏离度,量算坡面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以及沟头下切深度;结果表明,等高线偏离度越大细沟发育越完全,有细沟发生坡面等高线偏离度是无细沟坡面的1倍以上;凹陷区的表面积、周长、直径相对于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均在细沟贯穿时段出现最大值;跌坑位置与坡面水平起伏关系不明显,统计的3条沟头分别发育于水平方向起伏的最高点、中间点和低点;跌坑下切深度及其单位降雨量的扩展速率在跌坑贯穿形成细沟时段出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说明跌坑的形成是细沟造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有限差分实现简单、速度快,作为地震波场模拟一种有效数值方法,被广泛用于正演计算密集的波形反演和逆时偏移中.三维地震波正演模拟计算量大,一直以来制约着三维叠前逆时偏移和反演的工业化应用,GPU通用计算技术的产生及其内在的数据并行性有望改变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分析三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GPU上的实施,利用片内共享存储器实现了三维地震波数值模拟的高效算法,取得了较单核CPU快79x~108x的加速比;通过区域分解技术将单GPU上不能计算的地质体模型沿Z轴方向进行粗粒度分解,采用消息传递接口交换边界数据,运用MPI+CUDA的方式实现了大尺度三维地震波场模拟,并着重分析了影响GPU并行计算效率的一些关键因素.大尺度三维地震波场模拟的加速实现,为促进叠前逆时偏移和波形反演技术的工业化转化提供了可能,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