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64篇 |
免费 | 15714篇 |
国内免费 | 836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05篇 |
大气科学 | 3987篇 |
地球物理 | 6216篇 |
地质学 | 23686篇 |
海洋学 | 6915篇 |
天文学 | 340篇 |
综合类 | 2802篇 |
自然地理 | 46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7篇 |
2024年 | 1274篇 |
2023年 | 1415篇 |
2022年 | 2287篇 |
2021年 | 2767篇 |
2020年 | 2329篇 |
2019年 | 2611篇 |
2018年 | 2187篇 |
2017年 | 2069篇 |
2016年 | 2112篇 |
2015年 | 2485篇 |
2014年 | 2401篇 |
2013年 | 2831篇 |
2012年 | 3050篇 |
2011年 | 2906篇 |
2010年 | 2864篇 |
2009年 | 2707篇 |
2008年 | 2750篇 |
2007年 | 2580篇 |
2006年 | 2503篇 |
2005年 | 2113篇 |
2004年 | 1580篇 |
2003年 | 1075篇 |
2002年 | 1204篇 |
2001年 | 986篇 |
2000年 | 820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4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7篇 |
1961年 | 6篇 |
1957年 | 12篇 |
1954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的 居住区位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后者则包括住房价格、城市扩张程度、郊区市政设施便利程度等,实证结果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符合理论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仍喜好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偏近的居住区位,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向郊区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实证结论能够对城市发展布局和居住用地的规划开发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典型的直剪试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破坏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强度准则,如Jennings方法,即加权平均强度理论和强度准则、Lajtai岩桥破坏理论和强度准则、断裂力学的II型破坏理论和强度准则,拉剪复合破坏和强度准则。然而,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已建立的强度准则所包含的重要参数还需深入研究,如:如节理面的传压系数、传剪系数、弱化了的岩桥内摩擦力和内摩擦角等;非贯通节理岩体节理闭合和剪切的本构关系有待建立;不共面非贯通节理岩体全过程最大抗剪强度需进一步研究。伺服直剪试验机、静态应变测试仪、声发射仪、X射线测量等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为进一步研究非贯通节理岩体的破坏机理,提出新的理论和建立新的强度准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循环经济——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根据生态学规律,指出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经济,是缓解中国资源压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阐释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资源利于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7.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 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孜勒苏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Ⅱ);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0×104 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60到0.35,而克孜勒苏州则上升1.3~2.1;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0×104 hm2生态退耕,每年将分别化解32.06×104 t和15.60×104 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地区与巴音郭楞州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Ⅱ级,而克孜勒苏州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0×104 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003 4,下游巴音郭楞州在增加15×104~20×104 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孜勒苏州将在15 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相似文献
98.
99.
A fully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a time-domain higher-order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HOBEM) is founded to simulate the kinematics of extreme waves. In the model, the fully nonlinear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and a semi-mixed Euler-Lagrange method is used to track free surface; a fourth-order Runga-Kutta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refresh the wave elevation and velocity potential on the free surface at each time step; an image Green function is used in the numerical wave tank so that the integrations on the lateral surfaces and bottom are excluded. The extreme waves are generated by the method of wave focusing. The phys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in a wave flume. On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of the measured point, numerical solution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linear extreme-wave kinematics and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here.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latitudinal density and density flattening of the level ellipsoid is given, and integral
formulas of latitudinal density for pole gravity and equator gravity are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pole gravity condition
and equator gravity condition for the level ellipsoid, latitudinal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level ellipsoid is
obtained. It is proved mathematically that latitudinal density of the earth’s equato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ole, the
earth’s density flattening calculated preliminarily is 1/322, and hypothesis of the earth’s latitudinal normal density is
further proposed, so that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for studying the forming cause of the earth gravity in problems such as
continent drift, mantle convection, and submarine extension is made wel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