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97篇
  免费   9732篇
  国内免费   15431篇
测绘学   7594篇
大气科学   4749篇
地球物理   7614篇
地质学   28391篇
海洋学   8187篇
天文学   415篇
综合类   3311篇
自然地理   5899篇
  2024年   553篇
  2023年   1332篇
  2022年   2663篇
  2021年   3358篇
  2020年   2647篇
  2019年   3128篇
  2018年   2622篇
  2017年   2485篇
  2016年   2573篇
  2015年   3031篇
  2014年   2919篇
  2013年   3464篇
  2012年   3747篇
  2011年   3696篇
  2010年   3575篇
  2009年   3379篇
  2008年   3411篇
  2007年   3238篇
  2006年   3137篇
  2005年   2647篇
  2004年   1986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1482篇
  2001年   1264篇
  2000年   1018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7年   15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鞍山地区东鞍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鞍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省,区内保留有3.8~2.5Ga连续的地质记录。对位于鞍山市南侧的东鞍山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白云母Ar-Ar同位素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HRIMP测年结果为3004±7Ma,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Ar-Ar测年结果为2545±16Ma,代表岩石受到构造热事件扰动的时间。岩体地化特征为富硅(Si O2=72.95%~75.37%,平均值为74.18%)、富碱(K2O+Na2O=7.05%~8.45%)、富铝(Al2O3=12.95%~15.44%),低钙(Ca O=0.13%~0.66%)。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曲线呈明显的右倾趋势,且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在微量元素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可以看出,东鞍山花岗岩强烈亏损Nb、P、Sr、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Nd和高场强元素Th、U。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鞍山花岗岩岩浆来源为壳源,残留相可能由石榴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将鞍山-本溪地区3个3.0Ga花岗岩(东鞍山花岗岩岩体、铁架山二长花岗岩岩体以及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三者的地球化学存在较大差异,为三个独立的岩体。三个岩体最初可能发育在一个陆块之上,然后在25.5亿年左右分离开来,最后在25亿年左右再次拼贴到一起。  相似文献   
132.
渗流井合理竖井降深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单位面积河流在单位水头差作用下的渗漏量来表征河流渗漏能力,建立渗流井取水理想模型,分别计算了在不同河流渗漏能力和含水层渗透性能条件下,竖井降深对渗流井出水量的影响.建立渗流井取水非稳定流模型,计算了在前期稳定竖井降深不同条件下,河流断流后渗流井出水量衰减过程及竖井降深发展过程.提出渗流井合理竖井降深应根据河流与地下水是否脱节以及含水层渗透性能,在岸边渗流井中部及一侧各布设一个观测孔,根据观测孔水位进行确定.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强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渗流井范围内地下水位与河流脱节,但高于辐射孔顶面;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差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侧部观测孔水位接近河床底面或刚出现脱节.  相似文献   
133.
针对如何提高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该文分析了GIS精品课程共享资源持续建设的情况,阐述了课程模块、知识点、教学内容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融合,重点介绍了创新型课程团队、立体式教材体系及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方面建设情况。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推动GIS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Deep mantle processes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magmatism in the Japan Sea Basi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basalt samples from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 Site 794 in the Japan Sea was performed, which included petrography,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element analysis, 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plagioclase and clinopyroxene. These basalts belong to the tholeiitic series with porphyritic texture and massive Ca-rich plagioclase, clinopyroxene, and minor olivine phenocrysts. The basalts are characterized as flat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 with remarkably low ratios of(La/Yb)N(0.75–2.51),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ies of Ba, Sr, and Rb and no Eu anomaly(δEu = 0.99–1.36). The samples showed relatively high 87Sr/86Sr(0.70425–0.70522), 207Pb/204Pb(15.511–15.610), and 208Pb/204Pb(38.064–38.557) values and a low 143Nd/144 Nd ratio(0.51271–0.51295). The basalts from Site 794 can be divided into upper, middle, and lower volcanic rocks(UVR, MVR, and LVR)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ratigraphic level. The MVR was geochemically deriv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whereas the UVR and LVR originated from a nondepleted and relatively enriched mantle source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subducted Pacific plate fluid and sediments. Use of geothermobar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pressure for the UVR and LVR(6.25–11.19 kb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VR(3.48–5.84 kbar). The UVR and LVR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low-degree(5%–10%) partial melting of spinel lherzolite, while the MVR originated from a shallower mantle source with a high degree(10%–20%) of partial melting. In additi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are consistent with a younger age(13–17 Ma) and the depleted composition of the MVR and an older age(17–23 Ma) and slightly enriched composition of the UVR and LVR. Therefore,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mantle source from old and enriched to young and depleted and subsequently to old and nondepleted ma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ve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thinning, as well as at least two episodes of diverse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and pull-apart tectonic motion in the Yamato Basin.  相似文献   
135.
测震仪器健康状态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测震仪器健康状态数据交换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TCP/IP Socket编程、并发程序设计和JMS消息机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与多种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并发式网络通信以及健康状态数据的接收和交换.开源的消息中间件ActiveMQ作为统一交换平台,为仪器健康状态的交换共享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便于实现系统与新业务的无缝集成,提高了系统的弹性和可扩展性.利用本系统的框架模式开发的测震台站远程监视系统在河北测震台网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其功能和性能均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51个大于3%的宇宙线福布希下降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雷暴活动对福布希下降的短期响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一些区域中福布希下降后雷暴活动明显增强,而在另一些区域中明显减弱,在这些明显响应区中,雷暴活动在福布希下降前后的差异显著性分别通过了10-2-10-6置信度检验.这些响应区所在的地理位置与雷暴活动对耀斑爆发的响应区相互对应,但响应性质恰恰相反.这些结果给太阳活动与地球短期天气相关机理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3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暗色泥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最近的勘探表明,长7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重点利用鄂尔多斯盆地279口测井资料、18口取心井的347块岩样实验室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页岩气的岩性、岩相、孔隙类型、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含气性、气体储存方式及其在测井曲线的反响研究;在页岩气形成条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含气性、有机质含量与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识别含气泥页岩;选择容积法对延长组页岩气资源量进行计算,为未来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8.
变形菌门是海洋环境中最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其中属于γ-变形菌门的海洋细菌SAR86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海洋细菌SAR86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生态分布、基因组学以及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9.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量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来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电导率的日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一膜两管膜下滴灌条件下,窄行处土壤电导率值最低,膜间最大,宽行居中,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存在显著的日内变化特征,早晚土壤电导率值低,中午电导率值高,上午的上升速率大于下午的下降速率;窄行处相对变化幅度大,膜间绝对变化幅度大,土壤电导率值日内变化幅度随深度呈减小趋势;膜下滴灌情况下,表层土壤电导率值的变化受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相关性复杂,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不同,膜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窄行大多呈非显著正相关,宽行处上午呈非显著正相关,但下午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0.
郭小虎  渠庚  刘亚  刘心愿 《湖泊科学》2020,32(2):564-572
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将会长期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复将会引起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探索不同粒径组沙量沿程恢复对河床冲刷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蓄水初期d≤0.031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共同的影响,随着水库下泄该粒径组沙量递减,使得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远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的影响,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蓄水初期0.031 mm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但江湖入汇的影响较大,随着河床补给量逐渐减少,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江湖入汇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也是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 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蓄水初期该粒径组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速率较快,且在监利站达到蓄水前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且速率仍较快,在监利站达到最大值,其数值逐渐小于蓄水前的水平,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冲刷重点集中在宜昌监利河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