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8篇 |
免费 | 1491篇 |
国内免费 | 24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69篇 |
大气科学 | 914篇 |
地球物理 | 1170篇 |
地质学 | 3728篇 |
海洋学 | 1956篇 |
天文学 | 105篇 |
综合类 | 493篇 |
自然地理 | 8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422篇 |
2021年 | 442篇 |
2020年 | 385篇 |
2019年 | 430篇 |
2018年 | 378篇 |
2017年 | 419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396篇 |
2014年 | 400篇 |
2013年 | 522篇 |
2012年 | 475篇 |
2011年 | 547篇 |
2010年 | 557篇 |
2009年 | 514篇 |
2008年 | 508篇 |
2007年 | 510篇 |
2006年 | 505篇 |
2005年 | 411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173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7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44.
45.
单通道算法地表温度反演的若干问题讨论——以Landsat系列数据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在地表温度反演中,Jiménez Muoz和Sobrino开发的单通道(SC)算法因其需要的实时大气参数少而被广泛应用。由于SC算法在2003年提出时只提供了针对LandsatTM的大气参数,导致许多后续基于ETM+数据的地表温度计算也都采用TM的大气参数。即使SC算法于2009年提出了改进版,但这一混用现象仍未改观。因此,基于实测地表温度,以Landsat5/7/8号卫星的热红外数据为例比较了2003和2009版的算法,探讨了Planck函数、λ取值和大气参数等常见问题。结果表明,2009版的算法明显提高了ETM+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且以采用Planck函数和USGS提供的λ值时所获得的平均精度最高。在当前,如果要用SC算法来反演Landsat8的地表温度,可在大气水汽含量较低时选用TIRS10波段来单独进行。 相似文献
46.
雷达图像中的转换构造信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序次断裂是地壳变形的直接产物,具有丰富的构造变形信息,经过转换的低序次构造。形式多样,图案复杂,是构造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地表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基础。利用香港地区航空雷达图像资料,提取其中低序次构造的弱信息,建立转换变形模型,以分析区内不稳定地表的构造背景。区内北东向断裂是主要构造,其右行剪切形成一系列低序次R面,P面,R^1面构造,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线性弱信息并且与微地貌发育有关。利用线性构造增强,提取技术和低序次构造组合分析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确定马鞍山地区EW向的张性破裂是NE向张剪断裂的转换,是造成马鞍山滑坡的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47.
"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最大规模及适宜性空间.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冲突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承载规模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超载规模进行分级;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突出问题和风险,分析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8.
49.
202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大通站洪峰流量达到84 500 m3/s。本文基于2020年7月长江口特大洪水期间最大浑浊带多站位的水沙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悬沙粒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常态水文条件下的粒度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最大浑浊带悬沙垂向平均中值粒径为10.4μm,变化范围为6~27μm,以黏性细颗粒泥沙为主;其中核心区南槽、北槽及北港的中值粒径分别为8.4μm、7.6μm和8.5μm,过渡区分别为7.2μm、16.4μm和14.5μm。(2)悬沙中值粒径垂向分布受不同组分影响,核心区底层中值粒径为8.8~9.6μm;底层黏土含量在28%~31%之间,粉砂含量在61%~64%之间,中值粒径主要受黏土及粉砂组分影响;过渡区北港和北槽垂向平均砂组分高达19%,南槽砂组分平均仅占5%,中值粒径主要受砂组分影响。(3)对比2013年洪季浑浊带数据,2020年粒径整体增大5.4μm,核心区黏土含量相较2013年减少12.7%,砂增加6.3%;过渡区北槽与北港平均粒径增大10μm。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黔南坳陷和桂中坳陷的地层对比和分析,识别出了8种层序界面标志,共划分两个超(二级)层序SS1和SS2,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在层序格架中对研究区内的储集体类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礁(滩)储集体、白云岩储集体和缝洞型储集体等3种类型。对层序格架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有利的储集体主要有TST礁滩灰岩储集体、HST礁滩灰岩、白云岩储集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