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测绘学   373篇
大气科学   365篇
地球物理   320篇
地质学   1415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3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宁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0至2006年的南宁市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南宁市近7a能见度年均值在13~17km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主要出现在1至3月,最大值出现在6至7月,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非汛期。一日之中,能见度的日变化为:08时<02时<20时<14时。能见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温度、风速成正比,与压强、降水、湿度成反比。与污染物的相关分析表明,能见度与PM10浓度的相关性较强,达到-0.58。  相似文献   
102.
廖友常 《贵州地质》2007,24(3):202-206
大竹坝井田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松坎复式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乐坪背斜南东翼,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45.61~71.53m,平均厚61.10m,含煤层(线)2~6层,全区可采煤层一层(C3),局部可采煤层二层(C2、C4)。C3煤层具有低挥发份、中灰、中高硫、高固定碳、高熔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可作工业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以及民用等。井田以含煤地层相对较薄,可采煤层少,煤层厚度小,含煤率低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南麂列岛作为观光旅游的休闲去处正在日益升温,其中沙滩游玩是最大的活动亮点,大沙岙是南麂列岛最具代表性的沙滩,沙滩内生活着较多贝类,随大量人员的涌入和沿岸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栖息地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危害、人为活动正影响着贝类的生长发育。为探明近年来大沙岙贝类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1992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年再次对大沙岙贝类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沙岙沙滩12种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30.16g/m2和20个/m2,北断面开放区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3.98g/m2和11个/m2)明显少于受监控的南断面核心区(46.33g/m2和30个/m2),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低潮区(48.43g/m2和31个/m2)高于中潮区(28.03g/m2和20个/m2),贝类的平均栖息密度7月高于3月,北断面贝类的季节变化、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大于南断面。与建区初期同季调查资料比对发现,2003年北断面贝类数量下降幅度(14倍)显著大于南断面贝类下降幅度(1倍)。分析认为,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采捕是影响沙滩贝类数量下降的主要外部因子。  相似文献   
104.
利用GPS公路网数据进行影像纠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家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中影像正射纠正的需要,充分利用GPS公路网数据作为控制源,结合控制点和控制线混合的广义点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策略和算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避免或减少了外业控制点的采集.经过分析两个试验区的正射纠正检查精度,基本上可以满足1∶50 000比例尺正射影像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5.
利用GPS解算软件GAMIT/GLOBK将东天山--西天山多年观测的GPS重复测量成果进行系统处理,探讨了GPS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现状,以及天山地区作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结果,它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地质学研究和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科学参考地图集,包括序图、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利用与保护等五个部分18个图组,共540幅地图,115个图表与照片,以及近30万字的地图说明。图集为四开本共283页,中、英文版同时出版发行。这是20世纪中国地球科学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7.
灌注桩基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质量问题的灌注桩基础屡见不鲜.本文简明地介绍了灌注桩基础工程质量事故概况、灌注桩质量检测和评价方法以及灌注桩质量事故处理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文章针对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提出了多种改革模式,并就每种模式的操作、优点、缺点等进行比较,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09.
There is uncertainty and limited knowledge regarding st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properties of middle-aged pure forest plantation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Western Sichuan. Plantation forests are almost exclusively planted as monocultures in the Pengzhou forest farm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spati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age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 in the Pengzhou forest farm. The relationship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st soil composition were assessed on the two forests planted simultaneously within the same area and exposed to the sa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r. fortunei grew sparse, and slower than Cun. lanceolat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properties in the Cr. fortunei plant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un. lanceolata plantation. Redundanc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stand structure wer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pH value. Thus, we propose that Cr. fortunei is planted for priority consider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high mountain area. Further, tending opera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need to be conducted in Cun. lanceolata forests.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esent study explains why local farmers are more willing to plant Cr. fortunei, and thus provides a use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plantation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10.
国土空间规划中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晓路  吴丹贤  周侃  廖柳文 《地理研究》2019,38(10):2458-2472
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所提出的“开展基础评价”和“绘制规划底图”两项主要任务中,城镇适宜性的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强探索性的工作。以国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设想为依据,对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和内涵、空间关系、相关规则进行深入探讨,确定了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结合福建省空间规划的案例,分析了城镇适宜性评价与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不同于以往各部门开展的空间性规划,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基础评价之上,这使得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布局在资源环境本底方面得到合理保障,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也有了较为科学、客观的依据。此外,把基础底图的研制与城镇发展潜能、城镇开发指向的评估,以及开发建设的规模管控、空间管控、开发强度管控系统地整合起来,使得规划底图的随意性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实践表明,本文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这一尝试可为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