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测绘学   341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205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30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51.
根据成因将广东省铜矿床划分为七大类型: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岩浆型、陆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沉积砂岩型和表生风化型,其中以斑岩型储量最为丰富,而斑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最具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52.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数据空间化是插补无站地区温度、使气温数据便于综合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理想情况下,气温的空间化分布受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呈现规律性的空间分布态势.但是,各种微观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地表覆被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并弱化了这种规律性的分布态势.本文基于Matlab平台,利用BP神经网络研究了多年平均气...  相似文献   
953.
全球地表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制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地表覆盖分布及变化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地理国情监测、宏观调控分析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信息.国际上现有全球五套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1 km或300 m,数据精度、分类体系、时空分辨率等均存在不足.为了满足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球模式模拟的需求,应该研制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更符合全球变化需要、精度较好的全...  相似文献   
954.
955.
华北秋季强弱线型对流发展时天气尺度环境条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晓农 《气象》2013,39(3):291-301
华北地区进入秋季以后,弱对流过程增加.为了提高秋季对流天气强度的诊断识别能力,选择了9月份发生在相似背景下,强弱不同的两个线型对流个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在深厚的天气尺度上升区中(上升运动伸展到200 hPa附近),而且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的绝对湿度较大;而弱对流发展时,上升运动仅存在于500 hPa以下,边界层内的比湿只有5~7 g·kg-1,较强对流个例低2~5 g·kg-1.它们是导致对流强弱不同的主要原因.强对流个例深厚的上升运动源于低层辐合切变线、露点锋和高空槽的强迫,此外对流层上部的强辐散叠置在低层辐合区上空,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并向高层发展.弱对流产生时,冷空气侵入到对流层中层以下,造成下沉区的下边界较低,不能产生深厚的上升运动.这是强弱个例垂直运动伸展高度不同的动力因素.热力学条件差异主要在对流层中下层.强对流产生时,对流区内有能量聚积,CAPE达到1087 J·kg-1,而且暖湿层和对流性不稳定层伸展到600~700 hPa.弱对流个例,仅边界层相对暖湿,CAPE只有68J·kg-1.上述关于力和热动力条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天气尺度上升运动伸展的高度、对流层下层空气的绝对湿度、暖湿层和不稳定层的厚度等可能是影响华北秋季对流强弱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56.
利用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技术,对新疆野苹果的5个主要地理居群(128份材料)进行了种内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5个居群中巩留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2)群体的AMOVA分子方差分析得出野苹果居群遗传多样性有92%来自于居群内,8%来自于居群间,说明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居群内;(3)5个居群遗传距离与基因流呈...  相似文献   
957.
长江流域侵蚀产沙尺度效应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流域水文站点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一定的分区原则,将整个长江流域分成了8个区域,对所有分区产沙模数的尺度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所有分区产沙模数的尺度效应可以概括为三类: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或先减小后基本保持不变的,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区域,岷江主体区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的,包括嘉陵江主体区域和汉江流域;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增大而增大,或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的,包括长江上游干流沿岸的非泥石流区域和乌江流域.不同流域尺度效应的差异主要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基于各分区校正方程,将所有站点进行了标准面积为100 km2,1 000 km2,10 000 km2的尺度校正,结果表明,当校正面积为100 km2,侵蚀最强烈的区域主要是岷江流域,其次是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校正面积为1 000 km2和10 000 km2,产沙模数图变化不显著,但明显区别于校正面积为100km2下的产沙模数图.侵蚀最强烈的区域主要是嘉陵江流域,其次是长江上游干流沿岸的部分区域和汉江流域的部分区域.不同校正面积下产沙模数图的变化,显示了不同流域侵蚀来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8.
各位院士,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向新当选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表示衷心祝贺!对出席今天会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各国院士和各位中外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刚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E.E.什里亚耶夫院士已就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宗旨、任务与它的活动作了报告,这一报告使我们加深了对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了解。现在我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筹建与任务向与会者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59.
平果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系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 ,原矿中含有大量的准胶结物———红土。研究资料证实 ,红土中的三水铝石含量甚高 ,不少地段已达到工业利用的要求。其他矿物质来源于原生沉积铝土矿床 ,并与堆积矿同产于一个层位。  相似文献   
960.
都江堰外江灌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开发外江灌区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实现过程.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并通过基于MapX控件和 VC 编程环境下开发的GIS平台,提供灌区相关信息查询及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