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816篇 |
免费 | 20450篇 |
国内免费 | 461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31篇 |
大气科学 | 22330篇 |
地球物理 | 14556篇 |
地质学 | 42396篇 |
海洋学 | 17788篇 |
天文学 | 954篇 |
综合类 | 5231篇 |
自然地理 | 43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7篇 |
2023年 | 829篇 |
2022年 | 1506篇 |
2021年 | 2078篇 |
2020年 | 2836篇 |
2019年 | 6071篇 |
2018年 | 6098篇 |
2017年 | 5804篇 |
2016年 | 5862篇 |
2015年 | 5577篇 |
2014年 | 4984篇 |
2013年 | 5723篇 |
2012年 | 5721篇 |
2011年 | 5486篇 |
2010年 | 5434篇 |
2009年 | 4675篇 |
2008年 | 4090篇 |
2007年 | 4062篇 |
2006年 | 3637篇 |
2005年 | 3272篇 |
2004年 | 3342篇 |
2003年 | 2864篇 |
2002年 | 2630篇 |
2001年 | 2352篇 |
2000年 | 1926篇 |
1999年 | 1702篇 |
1998年 | 1693篇 |
1997年 | 1749篇 |
1996年 | 1355篇 |
1995年 | 1299篇 |
1994年 | 1170篇 |
1993年 | 1139篇 |
1992年 | 969篇 |
1991年 | 727篇 |
1990年 | 710篇 |
1989年 | 577篇 |
1988年 | 499篇 |
1987年 | 388篇 |
1986年 | 309篇 |
1985年 | 249篇 |
1984年 | 285篇 |
1983年 | 173篇 |
1982年 | 207篇 |
1981年 | 147篇 |
1980年 | 109篇 |
1979年 | 119篇 |
1978年 | 52篇 |
1977年 | 42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荔湾凹陷北与白云凹陷相邻,南与双峰盆地(南海西北次海盆)相接,发育于洋陆过渡边界,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特征。选取荔湾凹陷为研究对象,在3D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断裂特征分析厘定凹陷性质、构造古地貌恢复解析凹陷结构,进而指出古地貌恢复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获得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①荔湾凹陷为洋陆过渡壳上发育的断坳,断坳作用占主导地位;②32Ma的底辟作用将荔湾凹陷改造为“四洼三凸”的构造格局,恩平组沉积期凹陷北部是一个连通的洼陷;③恩平组沉积期连通洼陷的古地貌有利于三角洲(烃源岩)的发育,背斜型圈闭的定型受控于32Ma的底辟作用,是荔湾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2.
63.
A new dark energy model in anisotropic Bianchi type-III space-time with variable equation of state (EoS) paramet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o get the deterministic model, we consider that the expansion θ in the model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igen value s2 2\sigma^{2}_{~2} of the shear tensor sj i\sigma^{j}_{~i}. The EoS parameter ω is found to be time dependent and its existing range for this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cent observations of
SNe Ia data (Knop et al. in Astrophys. J. 598:102, 2003) and SNe Ia data with CMBR anisotropy and galaxy clustering statistics (Tegmark et al. in Astrophys. J. 606:702, 2004).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dark energy that explains the observed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may arise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vacuum energy of the EoS in a time dependent background. Some physical aspects of dark energy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4.
可溶岩区地下岩溶水对隧洞造成很大的威胁,如引起隧洞涌水、突水、突泥等。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抽水试验,分析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地下岩溶水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为滇中引水工程以及今后地下隧洞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显示,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岩溶在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可溶岩中均有分布,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地下水排泄基准面附近及断陷盆地、断裂沟谷内,其次在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断裂地段及岩性变化造成的不同微水文地质单元交界处;在二叠系灰岩中,地下水分层排泄,石炭系、泥盆系中发育有落水洞,形成地下岩溶通道;在1900~2150m高程段岩溶发育密集,该高程区为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对隧洞影响最大,存在涌水、突水、突泥、岩溶塌陷、遭遇岩溶空腔的隐患。 相似文献
65.
VSP资料上下行波场发育丰富.本文在分析VSP直达波、上行反射波、下行反射波传播路径及其照明范围的基础上,指出了常规VSP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缺陷,进而通过修改波场延拓方式,提出了上下行反射波联合成像方法,并在高频近似下分析了该方法的成像原理.该方法不需要进行VSP上下行反射波场分离,能够同时对VSP资料中的一次反射波、自由表面多次波、层间多次波进行成像,比常规成像剖面具有更宽的成像范围和更好的成像效果.该方法能够对下行一次反射波进行成像,从而可以实现常规偏移方法难以处理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模拟资料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6.
卫星遥感器中的CO21.6μm弱吸收带通道测量信号可以反映CO2的近地层浓度分布,是温室气体卫星反演的重要通道之一。HITRAN数据库是建立卫星遥感CO2浓度算法依赖的重要分子光谱参数数据库,目前已经更新到了2012版,不同版本中大气分子谱线参数存在差异。本文利用逐线积分模式LBLRTM,研究了最近3个版本HITRAN数据库(04、08、12版)在CO2的弱吸收带通道上大气光学厚度、透过率的差异,发现04版计算的气体光学厚度普遍偏高,可对CO2造成约38 ppm的低估;08版本得到的气体光学厚度与12版本接近,反演相差2 ppm以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HITRAN数据库对整层CO2变化和近地层CO2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04版对整层和近地面大气的变化敏感性最强,并且放大了近地层信号;08版与12版对整层或近地层CO2的敏感度接近,两者经过卷积后得到的信号无差异。 相似文献
67.
落石是山区公路边坡常见的地质灾害。落石撞击破碎是落石灾害中常见的现象,落石破碎致使运动轨迹改变往往会增大落石的危害性,但其通常未被考虑到落石的防护设计中。因此,落石破碎机理的研究对落石防护措施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离散元方法(离散元开源软件Esys-Particle)模拟落石铅直撞击地面的过程。在模型中,落石由大量的颗粒组成,并且相邻的颗粒由可断裂的黏结材料黏接;地面由一层固定的颗粒组成,从而模拟地面的摩擦、弹性变形性质。模型模拟出落石反弹、破碎和粉碎等过程,分析黏结材料的杨氏模量、颗粒间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对落石撞击地面过程的影响,得出落石撞击过程中破坏率和动能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当杨氏模量和凝聚力的比值较小时,落石将会发生反弹;当杨氏模量和凝聚力的比值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落石将会破碎成不同大小的块体;当杨氏模量和凝聚力的比值超过一定限度时,落石将会破碎成非常细小的块体;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撞击过程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68.
泰国水稻种植面积月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光学和微波遥感影像相结合进行泰国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方法。泰国雨季雨量充足 ,气温适合 ,同一时间耕地上水稻的物候多样 ,每月水稻种植面积都发生变化。利用旱季的TM影像 ,获得耕地信息。同时利用TM影像覆盖的雷达区域进行非耕地去除 ,进行非监督分类 ,提取反映水稻种植不同生长期的雷达影像后向反射系数特征 ,建立各种类型的分类模型 ,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全景雷达数据进行水稻种植情况调查 ,并分别予以识别和统计 ,反映研究区水稻月种植情况。分类结果通过类别检验和面积量算检验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69.
遥感影像制图综合的智能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用计算机模拟一般制图人员对遥感图像进行制图综合的过程,用框架的知识表示方法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知识库,并设计了一个推理机。对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布苏淖尔地区的TM分类图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利用遥感和GIS研究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不同区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游地区普遍存在的沙漠化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应用多时相(1959年、1983年、1992年)、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信息,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编制阿拉干地区不同年代沙漠化类型图,并在ARC/INFO软件支持下,对图件进行编辑处理,制作沙漠化动态图;通过GIS数据库提供的资源环境定量数据,应用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观点分析阿拉干地区沙漠化的演化过程,并借助于GM(1,1)模型,预测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