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9篇
  免费   2232篇
  国内免费   2931篇
测绘学   1423篇
大气科学   1487篇
地球物理   1810篇
地质学   5478篇
海洋学   1781篇
天文学   238篇
综合类   863篇
自然地理   120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734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61.
在对北京城近郊区主要类型土壤(潮土和褐土)中Cd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pH与土壤中Cd的释放量及其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土和褐土中Cd的释放量曲线都呈下凹的弧形,在pH=6~7之间释放量最低。pH对土壤中Cd释放的影响,其本质是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各形态间的转化以水溶态为中介体。所有的形态转化中,pH对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影响最大,且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对生物有效量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根据北京城近郊区土壤中生物有效Cd的分布状况,结合北京市近12年监测的大气pH值,对北京城近郊区土壤Cd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62.
梁永平  韩行瑞 《地质通报》2005,24(10):1048-1051
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岩溶地下水的富集与运移规律。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含水层的岩性、层组结构类型划分出了4种各具特色的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并对各类介质结构的钻孔单位涌水量进行了系统量化统计分析,为进一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的富集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3.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伟  阚泽忠  梁斌  蔡开基 《地质通报》2005,24(12):1179-1180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仃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oung et Y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其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  相似文献   
164.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相似文献   
16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线监测从泥浆中分离出的气体地球化学组成揭示了一段重要的气体异常,从2004年12月24日夜里开始到12月29日晚上结束。从12月10日到24日晚上11点30分的气体的Ar、He和N2基本上沿着趋势A分布,而12月26日早上7点半到29日晚上7点半的数据沿趋势C分布。相对于趋势A,趋势C中的气体含有相对升高的Ar,Ar/He和Ar/N2的平均值分别为3653和0.0142,明显高于空气的比值1800和0.0119。趋势A中的气体的Ar/He和Ar/N2比值分别围绕1851和0.0118变化,其中的Ar/He比值稍微高于空气的比值,但Ar/N2比值近似于空气比值,表明背景地下流体含非常低的Ar,而He和N2主要是大气组分。在趋势A和趋势C之间的数据(时间段B)具有和空气接近的Ar/N2比值,但平均Ar/He比值为3265,明显高于空气比值,反映了该段气体具有相对亏损的He。苏鲁-大别山地区的热年代学研究已经表明云母和角闪石的Ar/Ar的冷却年龄大大地高于磷灰石或锆石的He的冷却年龄,说明Ar在超高压变质地体折返早期就已封闭,而He一直保持开放状态,直到超高压变质岩接近地表。这种Ar和He对温度变化的不同反应,导致大部分的He在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脱气并释放到空气中,Ar则相对圈闭在固体岩石或封闭的断裂带中。在He-Ar的系统关系上,表现为来自于超高压岩石或断裂带中的流体具有富集Ar、亏损He及升高的Ar/He比值。气体组分从趋势A向趋势C的骤然跳跃,反映了地下流体组分的强烈变化,即具有相对富集Ar的深部流体的贡献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6.
水气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反演的最优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渗流力学和参数反演辨识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水气两相流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之间的本构关系,并对其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反演辨识,得出待求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实验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实验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并且该数值方法可通过多组初值参数进行数值实验,结合实验结果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这不仅对非饱和带内污染物传输、气藏工程试井计算、填埋气体的释放以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分析中两相流数值计算提供基础,而且对K-S-P本构关系之间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7.
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程扬  龙毅  柳青  张亮 《现代测绘》2005,28(4):9-12
电子地图是集地图表达、数据处理、地图分析为一体的新型地图产品,其数据组织形式直接关系到电子地图的质量与性能。本文对几种数据结构和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了它们在电子地图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8.
For precise real time or near real time differential GPS positioning in a wide or global area, precise GPS orbits or, alternatively, precise orbital corrections with respect to a reference orbit, such as GPS broadcast ephemerides, must be used. This work tests orbit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represent the GPS orbits and orbital corrections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for these and other GPS applications. For precise GPS orbits given in the SP3 format at the 15 min interval, numerical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Lagrange and Chebyshev as well as trigonometric polynomial functions. Th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19- or 20-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is apparently the most efficient interpolator for a 12 h GPS orbital arc, achieving 1 cm level 3D interpolation accuracy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st precise applications. The test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9-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always yields optimal interpolation for a 2 h GPS orbit arc, in terms of interpolation errors,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when using a different number of terms for the same function or one of the other tested polynomial functions. This is evident from the minimal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when using the 9-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to interpolate near or at the end of a data interval. By limiting interpolation to the center 15 min to 1.5 h of a 2 h orbit arc,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interpolate near the ends of that interval, users can opt for more terms (11 and 13) or different interpolators to further improve interpolation accuracy. When interpolating the orbital correc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GPS broadcast ephemeris, all the tested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of 3- to 9-term yield the same suitably accurate results. Therefore, a 3- to 5-term trigonometric function is arguably sufficiently accurate and more efficient for GPS orbital correction messaging in wide area and real time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169.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70.
梁平 《贵州气象》2005,29(1):20-22
利用黔东南三板溪电站库区40多年来8站年降水和夏季降水资料,从三板溪电站库区各地区年降水和夏季倾向率、周期性、阶段性3个方面来探讨黔东南三板溪电站库区40多年来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