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24篇
  免费   2033篇
  国内免费   3104篇
测绘学   952篇
大气科学   2498篇
地球物理   3386篇
地质学   8417篇
海洋学   2406篇
天文学   1861篇
综合类   1033篇
自然地理   1608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715篇
  2021年   919篇
  2020年   843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1111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1015篇
  2015年   791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1069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1147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848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498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7篇
  1975年   22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现如今,新冠肺炎(COVID-19)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许多流行病学模型已经被用于为政策制定者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决策参考.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疫情趋势的变化特征,许多参数优化算法被用于反演模型参数.本文提议使用结合了高斯-牛顿法和梯度下降法的Levenberg-Marquardt(LMA)算法来优化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942.
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全国653个农业气象站1993-2013年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全国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全国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普遍大于60%,分布区域自4月中旬开始随夏季风推移不断向北向西扩大,自10月下旬开始向东、南方向缩小。耕地土壤相对湿度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年际尺度上,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在夏秋季上升速度最快,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小。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量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潜在蒸发量、气温普遍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土壤相对湿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随深度加深而减弱。春、夏、秋季气象因素对旱地土壤相对湿度影响较大,冬季气象因素对水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43.
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MODIS-NDVI和气温、降水数据,使用基于变异系数的人为影响模型定量计算了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探讨了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 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由南向北空间分异愈发明显,年均值为-0.0102,植被覆盖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轻微减少,负影响面积占51.59%,略大于正影响面积。② 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年际变化特征明显,整体呈负影响波动减少趋势,降速为0.5%/10a,其中正影响、负影响均呈增大趋势,正影响增速(0.3%/10a)远大于负影响(0.02%/10a)。③ 2001-2015年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负影响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东北部植被覆盖在人为影响下不断改善,西南部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程度不断增大。④ 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主要呈负影响减少和正影响增大趋势,面积占比分别为28.14%和25.21%,生态环境趋于改善。⑤ Hurst指数分析表明,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未来演变趋势的反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主要呈人为负影响先减少后增大趋势,面积占比15.59%。  相似文献   
944.
杜群阳  俞航东 《地理科学》2019,39(4):525-532
基于2003~2015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城市中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进行衡量,并就扩大低技能劳动力规模对城市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过去10 a间,中国市级层面的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升,但上升幅度存在显著的区域间差异; 七大国土区域内部的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断扩大,表明城市间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正在加速; SLM和SEM模型均表明,地市级层面的低技能劳动力比重、城市收入水平和城市规模三者正相关,说明城市经济规模越大,扩大其低技能劳动力比重,越有助于提升城市总体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45.
近20年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空间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琛  胡德勇  张旸  曹诗颂  段欣  张亚妮 《地理科学》2019,39(6):1016-1024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获取京津唐主体城区1995~2015年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和不透水地表盖度(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 ISP)数据。采用热点聚集和阈值分割法,依据地表的温度和不透水盖度属性将京津唐主体城区划分成9种地表热场类型,分析并探讨地表热场的发展规律、年际变化状况和区域贡献作用。研究发现,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温度与不透水地表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两者分别呈现“阶梯降”和“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特征。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北-东南方向,且随时间推移沿主轴呈聚集态势。 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持续扩张,对于不同的主体城区,其在整体区域的热场贡献中有差异化表现。  相似文献   
946.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基因,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ACE技术克隆得马氏珠母贝TRACP基因(PmTRACP),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外套膜、闭壳肌、足、性腺、珍珠囊、肝胰腺和鳃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PmTRACP基因长度为2 034 bp,开放式阅读框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5′UTR长度为27 bp,3′UTR长度为1 035 bp。预测PmTRACP分子质量约为36.39 ku,理论等电点为5.97。该基因含有一个钙调神经磷酸酶样磷酸酯酶结构域。PmTRACP与其他物种TRACP的同源性为48%~65%,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RACP的同源性最高,同时D32、D70、Y73、N108、H203、H212、H237、H239等8个氨基酸活性位点和N114糖基化位点在不同物种TRACP中高度保守。PmTRACP与长牡蛎TRACP的亲缘关系最近。PmTRACP在马氏珠母贝各个组织均有表达,且在肝胰腺和珍珠囊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947.
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有助于缓解城市财政压力,推动公交都市建设。结合国外实施溢价归公的政策和实践模式,以东莞市为例,在资料收集、政策分析、文本和案例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城市政府在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中,以土地溢价归公反哺轨道交通融资的政策安排和实施效果。结果表明:1)溢价归公的本质是以特定方式实现正外部效应的内部化,由于土地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差异,欧美地区溢价归公主要依赖多样化的土地税收体系,而中国城市的实践主要借鉴了“轨道+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2)东莞市溢价归公策略的形成是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和审批、沿线土地控制和储备、土地发展权转移、土地增值分配等核心环节有效协调的结果;3)东莞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能形成可观的财政收益,潜在土地收益占轨道资金总需求的比例超过20%,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困难。东莞市案例能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土地开发和溢价归公的政策体系编制和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8.
949.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柔肝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有较好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50.
Qiao  Ling  Yu  Jie  Li  Ying  Guo  Haobing  Zhen  Yu  Zhang  Lingling  Mi  Tiezhu  Zhang  Fuchong  Bao  Zhenmin 《Ocean Science Journal》2019,54(3):375-392
Ocean Science Journal - Brown tides caused by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since 2009. The Changli coast is the area most strong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