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971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570篇
地质学   1701篇
海洋学   47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34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P2P环境中的全局空间数据目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P2P计算通过大量自治的节点协作共享资源与计算,为空间数据和空间操作的分布提供了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分布在不同Peer上的空间数据库节点通过P2P协作构成一个超级全局空间数据库,全局空间数据目录是P2P环境下快速定位空间数据资源和空间计算节点的关键技术。Peer数据库节点的数据模式、元数据、资源状态参数等抽象为一系列关键词集合。全局目录基于Peer空间数据库节点的外包矩形进行动态聚类并建立P2P环境下的空间索引,支持Peer空间数据库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支持复杂空间查询和关键词查询。该文给出了全局空间数据目录的组织模型、P2P空间数据索引及空间资源发现算法。  相似文献   
122.
基于P2P的空间数据操作分布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布在不同节点的空间数据库通过P2P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空间应用任务。提出一种基于P2P的空间数据操作分布的引擎设计:引擎根据空间应用任务的解析,在P2P网络中动态地选择最佳的执行引擎,通过P2P的消息和通信机制进行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空间计算和空间查询任务。P2P的执行机制避免了集中式执行引擎带来的网络拥塞和单点失效问题,提高了空间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协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3.
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室内模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及其季节性变化,并从沉水植物生长、间隙水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三方面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揭示磷在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机理。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上覆水中各形态磷以溶解性总磷(DTP)为主,其他形态磷浓度变异较大,黑藻降低了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和DTP浓度,也降低了DTP和SRP占总磷的比例,从而使颗粒态总磷(PP)和溶解性有机磷(DOP)占总磷比例升高。黑藻主要通过吸收上覆水中的磷和抑止沉积物、上覆水中APA使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较低水平,其中对SRP和DTP浓度的影响更明显。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7~8月,TP、SRP和DTP浓度呈下降趋势,并在8月达到最低值;9~10月间有所升高,但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采样时间存在波动。  相似文献   
124.
王津  邵兆刚  雷伟志 《地球学报》2006,27(4):379-384
随着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们将WebGIS技术引入到震源机制解数据分析,通过将数据库信息与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相结合,实现了数据库信息图形化,统计分析自动化,数据访问和查询网络化。本文通过介绍用ArcI MS3.1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论述了ArcI MS体系结构,详述了中国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用ArcI MS建立震源机制解数据发布系统的方法,并就系统开发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5.
从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泥堡金矿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泥堡金矿床据脉石矿物和萤石的包裹体研究,包裹少而小,类型较为简单。综合包裹体各项参数和气液成分分析认为,成矿流体属NaCl-H_2O体系的富K~ 的、弱酸性溶液,具有较高密度、较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点。结合硫和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成矿流体是燕山运动阶段的地表水沿断裂深循环,特别是在富K、富Au的凝灰岩中往复循环作用形成的。当各种条件具备时即可卸载成矿,成矿的最佳位置就是沿P_(2-3)β_1与P_2m~(dc)之间沉积间断面发生的层间滑动构造带。  相似文献   
126.
由于空间大地观测数据传输耗时及处理过程复杂, 导致极移测量值的获取存在时延, 无法满足对高精度的极移预报值有重大需求的应用领域. 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 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的预报方法. 首先用SSA分离提取极移时序中的高频组分与低频组分; 其次建立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外推与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对极移高频和低频组分进行组合预报. 结果表明, SSA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和提取极移低频和高频组分, 对低频和高频组分组合预报可以显著改善极移的中长期(30--365d)预报精度, 与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A公报中的极移预报值相比, SSA方法对极移PMX分量(本初子午线方向)和PMY分量(西90$^\circ$子午线方向)的中长期预报精度改进最高分别可达45.97%和62.44%. 研究结果验证了SSA方法对极移中长期预报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7.
1976年黄河改道从水清沟入海后,黄河三角洲前沿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的海底地形遭受强烈侵蚀,岸滩不断蚀退。黄河三角洲强侵蚀岸段岸线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该区最大侵蚀深度达7.5 m,其强侵蚀区中心位置经历了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的过程,范围不断缩小,目前局部地区已发生淤积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从冲淤并存和以侵蚀为主向冲淤平衡过渡的现象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8.
中国砂质海岸分布特征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部砂质海岸分布范围广泛,地形发育多样,风沙灾害、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沙质海岸的分布特征,做好砂质海岸的研究防护工作,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根据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间日照港和邻近锚地水域及其船舶压舱水中的浮游植物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集结构和压舱水对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照港的浮游植物群集主要由温带沿岸性物种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对比船舶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发现:压舱水中浮游植物群集和本地群集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有害物种在压舱水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0.
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的差异。通过青海湖沙柳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地下水、河水与降雨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季风时期,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入渗和河流侧向补给为主,在补给过程中蒸发作用是影响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值的主要因素;非季风期,冰雪融水对低值区的地下水影响显著,同时降水的快速入渗则是该时期高值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之一。地下水同位素高值区,地下水与河水间补给作用较弱,补给时间超过5个月;地下水同位素低值区,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较为密切,补给时间在1~4个月间。本文所得结论可初步反映干旱半干旱内陆流域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补给方式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流域地下水及其他水体间的转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