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698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349篇
地质学   1189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了实现瓦斯治理分级分类管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结合安徽邹庄矿生产实际和井田内地质构造分布形态,将其划分为3个地质单元。通过研究各地质单元内的地质构造、瓦斯赋存特征、构造煤发育情况和已采区揭露的瓦斯地质信息,建立了预测瓦斯地质异常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工作面效检指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实际采掘过程中发生动力现象点为临界点,对其相应指标赋临界值,最终形成了以瓦斯含量(7 m3/t)、相对瓦斯涌出量(6.3 m3/t)和构造煤厚度(1.5 m)为核心的瓦斯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992.
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较浅的硫酸盐甲烷作用带往往预示着下部有较大的甲烷逸散,或下部暗含天然气水合物藏(或天然气藏)。南海北部作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了解赋存区沉积物中硫酸盐浓度变化对我们研究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和水合物的赋存是有重要帮助的。本文在分析了南海北部陆坡多个站位的沉积物柱状剖面中硫酸盐浓度变化特征之后,提出了南海北部硫酸盐变化模型及SMI界面深度计算方法。根据南海北部硫酸盐变化特征由浅至深可依次划分为有机质氧化驱动硫酸盐还原带、中层过渡带及下部甲烷厌氧氧化还原硫酸盐带。其中部分站位下部甲烷厌氧氧化硫酸盐还原带可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硫酸盐还原速率以及硫酸盐梯度具有明显差异。有机质氧化带与甲烷厌氧氧化还原硫酸盐带在区内各处广泛发育,中层过渡带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下部甲烷通量,在通量较大的地区中层过渡带消失。表层硫酸盐浓度增大是由有机硫氧化产生硫酸盐引起的。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计算SMI界面深度时,应剔除上部有机质氧化消耗硫酸盐的相关数据后进行计算,若下部甲烷厌氧氧化层根据硫酸盐还原速率可以划分成不同的两层,则应该使用下层数据进行拟合,计算SMI界面深度。  相似文献   
993.
不同裸岩率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的室内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查询、野外考察,设计加工满足西南喀斯特地区雨强范围的针管式人工降雨装置,针对不同坡度条件下不同裸岩率坡面土壤侵蚀进行12场室内模拟试验。结果显示:(1)径流率在180~300 s之后保持稳定,坡面径流率随着坡度的增大变化较小。(2)输沙率的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迅速增大、减小、增大、缓慢减小和趋于稳定;同一坡度或不同坡度条件下坡面输沙率均随裸岩率的增大而减小,这种变化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量在40.2%到1%之间。(3)同一坡度或不同坡度的不同裸岩率坡面总侵蚀量均随裸岩率的增大而减小,其变化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994.
西气东输二线某隧道南口地质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新疆果子沟段某隧道南口进行实地调查,查明隧道工程区及其周围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同时调查隧道工程区存在的地质隐患类型、分布、规模、危险状态等因素,分析评价其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最终根据地质安全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地质隐患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方斌  杨叶  雷广海 《地理研究》2010,29(10):1853-186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结果对规划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理论在我国尚少见报导,具体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均未形成规范性体系。本文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运用幕景分析方法对《涟水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0~2010)进行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对规划前后的自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年涟水县的自然环境效应值低于2000年,其原因在于该县在这三年间,严格控制建设对耕地的占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更多的耕地。2010年自然态将来幕景得出的环境质量是下降的,原因是建设对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加大了斑块密度。而2010年干扰态将来幕景与自然态相比,其自然生态正效应得到明显提升,增长了0.6736个百分点,表明合理设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与中蒙两国合作开发前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副主席于2008年6月访问蒙古国,并签署了《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进入了新阶段。蒙古国是中国实施睦邻、富邻、安邻政策的主要对象,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又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为此,有必要对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开发态势及两国合作开发利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合作开发力度的对策创意。作者认定,中蒙两国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前景光明,必将为双方经贸合作的持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97.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相邻的2条支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水文站1986-2004年观测的次降雨-径流-泥沙过程资料,研究了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增加水土保持措施为主)对径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量、产沙量;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小,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不显著,在次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和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时,两流域次降雨水沙关系差异显著,坡耕地改梯田的农田水利建设可能是导致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成草)(Cyoerus 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 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算了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Q10值),并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土温、气温都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n=20,p<0.01),低温时比高温时相关程度更高;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土温敏感性(Qs10值)和气温敏感性(Qa10值)分别为5.41和3.95,芦苇沼泽、咸草沼泽、藨草沼泽和光滩的甲烷排放通量Qs10值分别为3.22、5.23、4.79和11.10,它们的甲烷排放通量Qa10值分别为2.89、3.96、3.84和7.78,光滩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最强;涨潮前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Qs10值和平均Qa10值分别为4.82和3.53,落潮后则分别为6.15和4.39,但涨潮前与落潮后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低于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城镇体系具有自分形性。运用分形理论,对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与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空间布局均符合分形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的分形结构在空间上是从核心城市向边缘地区扩散发育的分形结构;第二,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空间城镇分布情况只在局部空间存在分形,空间结构虚有框架但缺乏内部联动,整体结构不佳;第三,新疆绿洲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较为松散,首位度过高,人口金字塔呈"倒三角"结构,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交通可达性对分形具有缓冲的效果;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来主体功能区思想,对城镇体系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咸水灌溉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水平衡原理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估算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体系的耗水特征,为今后的灌溉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平衡区在1 a的水平衡期内,2 m土体水分储量和植物生长周期密切相关,早春至初夏及秋季2m土体储水量均增加,但盛夏土体储水量下降明显。2 m以下土层储水量在整个水平衡期均增加,土体中的水分在向土壤下层运移。水平衡各项中灌溉量836.5 mm;蒸散量372.6 mm;渗漏到2 m土层以下的水量为304.5 mm;净渗漏量7.8 mm。即:流出灌溉区的水量为684.9 mm,占总灌溉量的81.9%。因此,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节水灌溉仍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能够采用合理的灌溉制度减少水资源浪费,保障塔里木沙漠公路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