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27篇 |
地质学 | 98篇 |
海洋学 | 57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常压酸溶法因溶矿效率高、成本低、检出限低,在地质实验室被广泛应用,但采用常用的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四酸法处理样品,铌钽溶出率低,铌钽在容器壁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导致其部分吸附或沉降,从而使测试结果偏低。因此,应用常压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铌钽的溶出率和试液中铌钽的水解。针对溶出率的不足,本方法在酸体系中引入硫酸,即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硫酸可以完全将铌钽溶出;针对水解,采用5%氢氟酸-5%硫酸-5%过氧化氢为提取剂,并采取与样品前处理相同分析流程的标准物质制作曲线,这两个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抑制样品溶液中铌钽的水解,同时标准物质制作曲线法降低了ICP-MS分析中的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基体不一致引起的误差。本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相对误差小于±7%,相对标准偏差在3.11%~6.27%之间(n=11),铌钽的检出限分别为0.04μg/g和0.03μg/g,相比于碱熔法检出限0.33μg/g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749年以来每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以及第1~22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 分析结果表明,在第5和第6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分别为64.67年和69.31年;在第13~15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分别为98.02年,105.06年和105.06年. 在第1~22太阳活动周中,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是128个月,约10.67年,其他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介于9.29~11.43年之间. 本文最后给出了128个月周期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吕宋海峡水交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要利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对吕宋海峡附近的环流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吕宋海峡净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除5月和6月为东向净流外,全年自7月至翌年4月皆为西向净流。7月至11月净流量由1.6Sv(1Sv=1×106m3/s)持续增加至14Sv,12月至翌年4月净流量从13.8Sv持续减小至3.1Sv。年平均值为5.7Sv。500m以上,秋、冬季有明显的黑潮分支进入南海,而在春、夏季黑潮南海分支消失或者较弱。在500m以下,黑潮位置由于北赤道流分岔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南北移动,从而影响黑潮深层入侵南海。作者以保持与表层流速方向相一致的最大深度为界将流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西向(入)流区域占据吕宋海峡南部、中部,秋、冬季范围最大,夏季向中部收缩,其深度空间分布呈东浅西深结构,在吕宋海峡入口处,入流深度呈南北浅中间深的结构。上层东向(出)流主要分布在海峡北部,夏季向南部扩展,范围最大。120.75°E断面除9月和10月外,下层净输运量与上层反方向。9月和10月上、下层净输运量皆为西向。上层年平均净流量为?7.6Sv(这里"?"表示净流量向西,下同),下层为1.8Sv。上层出入流深度随季节上下浮动范围可达数百米,海峡中部入、出流最深可达1800m。 相似文献
107.
对应用约瑟夫-新德那模式进行海湾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海域水流、混合深度值的选取及特殊污染物的存在等是影响预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潮流憩流状态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混合速度,污染物基本上以近似于半圆形呈π弧度的角度向水体混合扩散,预测结果与污染物实际迁移扩散状况大致吻合;潮流非憩流或大部分时间为非憩流状态时,海域水流对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影响较大,混合角度与海流流速成反比,污染物向水体扩散的实际混合角度要小于π弧度,预测的结果与污染物实际迁移扩散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海域水流对污染物迁移距离产生很大影响,水流愈大,污染物迁移的距离就愈远。混合深度的取值也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若按可能受影响范围海域的平均水深值作为混合深度取值,其预测结果要比水深取2m时的预测结果更接近真实状况。对已达标排放的废水进行影响预测时,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而对高浓度石油类的废水含量的影响预测却与实际情况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以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高弯曲流河沉积为例,充分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测井资料,研究储层细分对比中的标志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应用。首先,介绍了馆1+2砂层组的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等宏观特征;接着,利用感应电导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的响应特征寻找细分对比标志;然后,将选取的标志联合使用得到孤岛油田南区馆1+2砂层组的顶面构造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缺少全区性标志,但存在局部性标志;局部性标志有泥岩类、砂岩类、"钙质尖"类、砂泥组合类等4类;泥岩类标志表现出高感应电导率特点,砂岩类标志表现为低电阻率,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或小型的"钟形","钙质尖"类标志表现为高电阻、高微电阻、低声波时差,低自然电位值的尖锋,砂泥组合类标志表现为感应曲线特征的可对比性强;泥岩类和砂岩类标志分布面积较大,呈局部连片状;"钙质尖"类和砂泥组合类标志分布面积较小,呈条带状;上述4类标志在平面上的叠合分布完全覆盖研究区。总之,充分利用好局部性标志,同样能够很好地进行类似地区的储层细分对比。 相似文献
109.
相转移催化合成邻乙氧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邻乙氧基苯酚,产率可达70%以上,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溶剂对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