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669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Detailed studies indicate that Kangxian-Pipasi-Nanping tectonic zone is a complicated melange zone which includes many tectonic slabs of different origins. Ophiolite (MORB-type basalt), oceanic island tholeiite and alkaline basalt have been identified. Moreover, this tectonic melange zone is eastward connected with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isting components and volcanic rock geochemical features for the Kangxian-Pipasi-Nanping tectonic melange zone are much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and Deerni ophiolite. Therefore, the Kangxian-Pipasi-Nanping tectonic melange zone should be the westward extension part of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It indicates that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had extended to the Nanping area.  相似文献   
952.
The Mianl黣 tectonic zone has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as an ophiolitic tectonic m閘ange zone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Qinling Belt[1—6]. The m?lange zone, stretching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Mianxian-Lueyang region, represents a newly recog-nized Mianl黣 ophiolitic complex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hangdan ophiolite cropping out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Qinling in terms of age and composition[1—6].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re-sults of geochemical studies ca…  相似文献   
953.
上海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振铨  刘昌森  王锋 《中国地震》2004,20(2):143-151
以浅层地震勘探结果为主,研究了上海地区的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NW向断裂的活动性要较其它方向强,最新活动时间一般为中更新世,有的可延续至晚更新世,但整体仍属弱活动性断裂。上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所揭示的断裂活动性也相吻合。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上海地区不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但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54.
对不同配比下改性聚丙烯酸钠作为吸附剂,吸附重金属铅的吸附容量进行了研究,得出Pb2+的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在pH=5吸附时间30分钟1#样对铅的最大吸附容量为906 9mg g。  相似文献   
955.
秦岭-大别等中央造山系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构造带是中国大陆构造中划分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构造带。构造、沉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勉略构造带先期原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晚泥盆世扩张打开、晚二叠世开始俯冲、中—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6.
在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区200多个观测点上取得700多道地震记录,并绘制成6张地震记录剖面图.经过分析处理,识别出下列波组:来自地壳浅层的P波组,地壳中各界面的反射组有:P_1,P_2,P_3和P_4,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以及上地幔顶部的折射波组P_n.经分析解释得出初步结果:①通过P震相的处理,构制了测线下方浅层地壳结构和速度分布图,它与测线穿过的断裂构造带有较好的相关性。②该地区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清晰,求得地壳平均速度为6.25km/s左右.在清远至连县之间,地壳厚度为32-34km.博罗、惠东一带地壳厚度为30km,惠东至港口之间为29.5km,说明该地区莫霍面起伏不大.地壳厚度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有逐步变薄的趋势。③观测距离较长的地震剖面图上清晰地记录到上地幔顶部的P_n民震相,该震相从140km处开始以初动出现,能量强,可追踪到200km,求得的P_n速度分别为:港口-惠东-博罗一带为8.05km/s,博罗-从化-清远一带为8.06km/s,由西向南的大湾-清远-从化-博罗一带为8.13km/s,考虑到莫霍面的起伏因素,该区P_n速度值以取8.06km/s为宜。④得到该区地壳5层结构和速度分布模型,并结合该测区的地质、地震、地热和矿产分布等资料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57.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河西侧胡杨沙堆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积分形维数模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田河西侧胡杨沙堆的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沉积物分形维数与粒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胡杨沙堆表层土壤沉积物砂含量高达98.7%,有超过82%的土壤颗粒的粒级在32μm~250μm的细沙范围内,平均粒径为258.0μm;(2)在胡杨沙堆不同部位表层土壤的粒级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坡脚至背风坡坡中逐渐变细,从背风坡坡中至背风坡坡脚逐渐变粗;(3)沙堆表层土壤整体分选性较差,偏度整体属于负偏;胡杨沙堆表层土壤呈现出从中等到较窄的峰度变化;(4)沉积物体积分形维数介于0.68-2.47,平均值为1.66。沙堆表层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各粒度特征参数均呈显著线性相关,与平均粒径拟合程度一般,R2=0.388;与分选系数拟合中等,R2=0.403;与偏度值拟合程度一般,R2=0.353;与峰度值拟合中等偏上,R2=0.737。  相似文献   
958.
赖锦  凡雪纯  黎雨航  赵鑫  刘士琛  刘小平  李栋  庞小娇  李红斌  罗瑀峰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21-67120021
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结合常规、成像以及核磁共振等测井资料,对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页岩“七性关系”和“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二段页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颗粒溶孔、晶间孔、有机质孔以及微裂缝,不同孔径孔隙含油性均较好。根据物性参数、孔隙空间建立了储层品质划分标准,由I类到Ⅳ类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变大。阜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TOC基本都大于1%,根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K 含量和ΔlgR建立了TOC测井模型,并根据TOC大小实现烃源岩品质划分。地应力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阜二段脆性指数基本都大于40%,可压裂性好,根据脆性指数实现工程品质划分。在“七性关系”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储层品质、烃源岩品质以及工程品质三者叠加完成了单井“甜点”段优选,甜点主要分布在泥脖子、七尖峰、四尖峰和上山字和中山字段,结果与试油资料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测井评价和甜点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9.
磁化率是新生代乃至前新生代地层古环境研究的常规代用指标,被广泛用于风尘堆积、湖泊沉积物以及海洋沉积物中。沉积物磁化率值的准确测量对于古环境重建十分重要。在磁化率测量过程中单个样品质量对于磁化率测量值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选取甘肃临洮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样品,通过测量同一样品不同质量的磁化率,查看样品质量对磁化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品质量对于磁化率值具有显著影响。样品质量小于6 g时,LT297和LT365样品的低频磁化率值(!lf)随着样品质量增加而变大,质量达到6 g之后!lf基本保持不变。2)样品的频率磁化率(!fd%)与质量之间关系复杂,没有一定的规律,样品质量小于6 g时与大于等于6 g时相比,!fd%变化幅度加大。3)建议测量磁化率的样品净重以不少于6 g为宜。  相似文献   
960.
研究了盐度23下青蛤(Cyclina sinensis)鳃、斧足、外套膜和内脏团中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并以活性高的鳃组织为对象,对青蛤实施了低盐(23→16)和高盐(23→36)突变的胁迫,监测了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3下青蛤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盐度突降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6 d逐渐升高,第17d起显著升高(p<0.05),第18 d达到峰值,于第20 d回落,但仍高于起始水平;在盐度骤升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3d逐渐降低,第14 d起显著降低(p<0.05),于第15 d达到最低值,继而回升至平稳水平,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青蛤不同盐度胁迫下其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响应方式不同,低盐时活性增加,而高盐时活性下降;此外,青蛤在盐度胁迫下对自身渗透压的调节则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