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702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乌什地震台钻孔应变震前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乌什地震台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以来,300 km范围内的2次6级地震和150 km区域内的1次5级地震前,存在较为显著的短期异常。异常特征表现为震前15~24天,4个分量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分量张应变或压应变速率同时增大,加速变化后期或结束后7天内发震;震前应变加速且反向,震后应变方向恢复;震前张、压加速应变交替变化。还对乌什钻孔应变与水位观测震前异常变化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42.
基于ArcGIS Server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rcGIS Server是ESRI在ArcGIS 9.x系列产品中推出的一个创建企业级GIS应用的平台,它的出现使得分布式GIS应用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本系统基于ArcGIS Server 9.2 Java ADF,根据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及其数据库特点,设计实现了图文一体化流转,以及制图、空间分析和地理编码等高级GIS功能。  相似文献   
943.
本文对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南侧碧口地区的阳坝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重点讨论了阳坝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广泛发育代表岩浆混合作用的暗色微粒包体。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阳坝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215.4±8.3Ma,晚于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地球化学特征上,寄主花岗闪长岩显示部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56%,Al2O3>15%, Na2O>K2O,Mg#(50.8-54.5)>47,富集LILE和LREE,Sr>900μg/g,Sr/Y比值(65-95)>65,负Eu异常不明显(δEu=0.84 -0.89),亏损HREE、Y(Y=9.51-14.5μg/g,Yb=0.74-1.20μg/g,Y/Yb=11.12-15.10),REE强烈分异((La/Yb)N= 22.18-29.51),但是,花岗闪长岩相对高的K2O含量和HREE相对平坦的特征更类似于中国东部中生代C型埃达克岩,暗示其可能是由加厚基性下地壳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岩石的高Mg#暗示其受到地幔物质混染。暗色微粒包体显示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63%,σ(4.54-6.18)>3.3,K2O含量(4.22%-6.04%)高,大多数样品K2O/Na2O>1;在K2O -SiO2图中,所有样品均落入钾玄岩区域,暗色微粒包体强烈富集LILE和LREE及明显的Nb、Ta和Ti负异常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曾经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Harker图解上,寄主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主量和微量元素表现出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表明岩体可能是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和其所诱发的加厚下地壳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结合秦岭地区已有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认为阳坝岩体的形成可能代表了西秦岭地区在秦岭主造山晚期或造山期后发生的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和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944.
The mineralogy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spring dust particles over Beij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severe Asian Dust Storm (ADS) event occurred on 16-17 April 2006 in northern China. The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dust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st particles of the "17 April 2006" dust storm were dominated by quartz (37.4%) and clay (32.9%), followed by plagioclase (13.7%), with small amounts of calcite, K-feldspar, dolomite, hornblende and gypsum (all less than 10%). The clay fractions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2 μm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dust storm particles by centrifuging and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lay species were mainly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s (I/S) (49%) and illite (34%), with small amount of kaolinite (8%) and chlorite (9%).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mineralogy to trace the sources of dust particles, the XRD results of the "17 April 2006" dustfall particl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ust particles over past years.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finer dust particles represented by the ADS PM10 displayed a smaller quartz/clay ratio than the dustfall particles. The dust storm particles, either from the ADS PM10 or from the "17 April 2006" dustfall, showed a lower level of dolomite contents and lower dolomite/clay ratios compared with the non-dust storm dustfall particles. This implies that dolomite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ust contributions from local and non-local sources. Similar trends were found for the gypsum and the gypsum/clay ratio. Moreover, the two dustfall samples had a lower level of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s and a higher level of illite than airborne PM10, implying that the dustfall particles tend to be enriched with illite in its clay fraction.  相似文献   
945.
万旭升  赖远明 《冰川冻土》2016,38(2):431-437
为探讨硫酸钠盐渍土盐胀机理,研究了十水硫酸钠晶体在硫酸钠溶液中的析出规律.针对不同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在1℃·min-1、0.1℃·min-1和0.02℃·min-13种降温速率下,通过降温试验对晶体初始析出温度进行观测.试验表明:十水硫酸钠晶体的析出受降温速率的影响,随着降温速率的减小,晶体初始析出温度升高;降温速率的大小对晶体析出后溶液浓度变化几乎没有影响,但其会影响晶体形态,降温速率越小,晶体形态更为稳定;晶体析出受到相变驱动力作用,相变驱动力与降温速率大小呈正比,降温速率越大,晶体初始析出结晶力越大.  相似文献   
946.
基于GIS的凤凰山铜矿区成矿预测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凤凰山铜矿床矿床成因与定位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取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指标,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成矿预测模型,并借助组件式GIS软件MapX开发实现了该矿床的成矿预测系统,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部署的多个天然气水合物钻孔钻遇不同程度的水合物与油气显示伴生现象,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有必要对已发现油气显示进行来源分析.由于水合物钻孔深度有限,针对DK-9孔4组油气显示样品,在开展现有烃源岩油源对比基础上,选取中侏罗统、上三叠统各5组代表性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模拟深部烃源岩...  相似文献   
948.
海底水力喷射开沟技术在海底管道、光缆埋设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黏土尤其是硬质黏性土中的水力开沟施工较为困难,为阐明其中的破土机制,开展了二维垂向淹没射流开沟物理模拟实验。通过观察射流破土的过程,发现:软黏土与硬质黏性土中冲坑发展的特点有所不同,破土机制也存在差异。射流对硬质黏性土的破坏中,压力导致的剪切破坏起到很大作用,在土力学原理上近似于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据此建立了硬质黏性土射流破土模型,同时提出冲坑颈口直径在硬质黏性土冲坑形态中的重要性,并以此取代原有的冲坑直径作为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49.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3 ka B.P.至今,多层弱发育砂质古土壤和风成砂的交替出现,指示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的多次固定与活化;从约4~2 ka B.P.,沙地环境由草甸草原逐渐退化为典型草原。分析表明,3 ka B.P.以前科尔沁沙地的演化完全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尤其是辽代以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950.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