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2篇
  免费   1079篇
  国内免费   3666篇
测绘学   437篇
大气科学   1705篇
地球物理   3291篇
地质学   5570篇
海洋学   1038篇
天文学   395篇
综合类   705篇
自然地理   110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581篇
  2004年   564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424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404篇
  1988年   443篇
  1987年   370篇
  1986年   265篇
  1985年   354篇
  1984年   290篇
  1983年   216篇
  1982年   168篇
  1981年   121篇
  1980年   175篇
  1964年   89篇
  1960年   52篇
  1959年   108篇
  1958年   120篇
  1957年   1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加瓦地区的特征是有许多金、银、铜、多金属矿点,其中一部分在中世纪初期曾经强化开采过,大量的老硐证实了这一点。 矿点分布在下一中石炭纪和二迭—三迭纪的火山岩中。火山岩的成分各式各样:辉绿岩、安山岩、粗面安山岩、正长闪长岩、英安斑岩、石英斑岩、它们的凝灰岩和凝灰砂岩。火山生成物为平伏地层中的喷发和火山碎屑岩层,以及为迸流、次火山岩体和岩墙的形式。 所研究的次生石英岩矿点是由Ф·Ф·拉札博夫和 B·A·李于1978年地质测量时发现的。它位于加瓦河的左岸,并从南西至北东追索了长4公里多宽200~500米的断续地带。次生石英岩的生成与库恰尔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活动(P—T_1)有关。细缝火山座落在这一地带的南西端。它的火山口由火成辉绿角砾岩组成,该角砾岩照例被不大的球粒玢岩的次火山岩  相似文献   
942.
中国唐山实验台阵的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南加州大学(U.S.C.)以及地质调查局(U.S.G.S.)于1981年正式开始了一项中美双边强震观测的合作研究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1982年6月底在中国唐山地震(1976.7.28,M_s=7.8)的余震区,布设了一个实验性的强震仪器台阵。这个台阵由12台三分量数字磁带记录式强震仪组成。从1982年7月至1983年3月,该台阵共取得了震级M_L=1.2—6.2的133个地震的285张近场加速度记录,其中大部分保留了初至P波和相应的精确到时。 本文介绍了实验台阵的运行情况和所获取的典型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展示了1982年10月19日卢龙M_L=6.2地震时距震中仅4公里的地点所获取的十分珍贵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23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128g。 本文还根据所获取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有关震源情况的若干基本数据和近场地震动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943.
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不仅以规模著称,而且也以蔚为奇观的地貌形态,独具特色的沉积体系及罕见的均衡效应而闻名于世界。研究这些特点,不仅对大陆冰盖的发育过程及相关的古气候、古地理演化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比较研究其他地区不同类型的冰川及其相关的古地理演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作者先后到西德、英国、挪威等大冰盖曾经到达的地区进行冰川及冰川遗迹考察。现就野外观察及部分文献资料作以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944.
正如Rutherford和Heming(1978)所证实的,用热力学方法,对火山岩中常见的斑晶组合,可以测定H-O-S系统中喷发前岩浆挥发组份的丰度。这些方法,可应用于Tenerife(Canary岛)、Sao Miguel及Faial(Azores)的大气降落和熔结凝灰岩型的碱性浮岩堆积物。表明由含有可估量的次要元素的钛磁铁矿-钛铁矿矿物对,能获得可靠的温度及 fO_2的估算值。然而在流纹岩岩浆中所见到的 fO_2缓冲机理,在更碱性的液体中似乎不起作用。利用黑云母估算 fH_2O,得出高的 fH_2O值,表明与岩浆有关的强烈爆炸现象是符合的.由磁黄铁矿成分,可估算 fS_2。由气体平衡,可算出 fH_2、fH_2S、fSO_2、fSO_3。从硫组份的数据可很粗略地估算不含黑云母样品的水逸度。在碱性及钙碱性的硅铝质岩浆中,这些组份的丰度是类似的。重视有关爆炸性喷发过程中,挥发物的喷出在火山学上的含义。  相似文献   
945.
本文概述了石油形成、成熟和运移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不同的油气源岩形成烃类的潜能取决于干酪根的类型.除了典型的Ⅰ类、Ⅱ类和Ⅲ类以外,还研究了残余的、氧化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不可能产烃.一般认为煤是可能的气源岩,但是有一些煤同样可以形成相当数量的石油.日常分析手段,尤其是热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编绘地球化学曲线,以此为基础筛选试样和解释其它分析资料.在光学技术中,主要讨论的课题是无定形有机质的特征(这类有机质可能包含了不同化学类型的干酪根)及镜质体反射率技术对Ⅰ类和Ⅱ类干酪根的适用性.当鉴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取得重要进展后,它们可应用于对比油一油源岩,有人提出可以将其用于恢复沉积环境及演化历史.目前对烃类运移的认识也更加深了一步,人们普遍认识到烃相运移的重要性.孔隙流体的剩余压力是石油排驱的主要动力.盆地演化的地质模式(下降、压实、热历史)和地化模式(烃类形成及运移)逐渐得到应用.未来石油勘探重大进展之一肯定是将这两个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946.
一、前言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含有丰富的沟鞭藻及疑源类,此外多种无脊椎动物化石也很丰富。余静贤和张望平已对该区晚白垩世的沟鞭藻和疑源类作过初步研究。郝诒纯和曾学鲁等则对该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有孔虫作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7.
为圈定含金硫化物矿脉,在科拉尔金矿田各个地段进行了激发极化(时间域)法测量。在迈索尔矿区(麦塔加特和依德加矿井区),三个激发极化异常带的充电率峰值为10—20ms,视电阻率值约100Ωm。东部异常带上的探槽,揭露出矿化带,这一情况有利于确定钻孔位置。迈索尔矿炸药库到黑色废岩石堆之间,走向长度约250米,可能是一个有经济潜力的金矿段。  相似文献   
948.
绿岩带中脉金矿床的研究,揭示了大量一般的化学和水动力的特征。以下资料取自提敏斯、耶洛奈夫、红湖和瓦尔德-玛拉梯克等地区。所有含金化学沉积岩的石英氧同位素组成由δ~(18)O18‰到24‰,表明与海底流体的初始低温平衡。沉积岩中的REE(稀土元素)分配具有太古宙化学沉积岩的典型模式。局部含金化学沉积岩(如提敏斯)具有类似于相邻的次火山-喷出长英质斑岩的稀土曲线。贵金属背景值Au小于2ppb的基性火山岩全岩氧同位素δ~(18)O为7‰—10‰,可与新鲜玄武岩的5.5‰—6.5‰相比。~(18)O的富集归因于在温度小下150℃时海水的控制。在某些长英质岩浆岩中也有~(18)O富集。给定地区热液矿脉的石英氧同位素范围较窄(耶洛奈夫12‰、提敏斯14‰)、石英氧同位素系数(石英-白云母)也小。这些表明,变质成因的流体是于绿片岩-角闪岩转变时,在温度400—500℃条件下由放气作用派生的。围岩和矿脉处于氧同位素平衡。因为流体沿着水动力裂隙排注,所以矿脉的几何形态要求水压大于等于岩石压力。这种压力环境与变质流体的存储成库是一致的。原生流体包体填充温度测定为300—360℃;有大量CO_2存在。矿脉围岩出现明显的铁还原异常(Fe~2 /∑Fe=0.92)(与背景值为0.7相比),表明在热水溶液中需引入大量的还原剂。还原剂可能还有氧,是由H_2O在高温下和QFM体系平衡离解而衍生的。矿脉REE的分布及Eu~(2 )正异常也肯定了矿床的还原环境,并表明流体在源处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处于平衡。氧化还原作用和氧同位素异常互相联系:沿着通道所有参数对水/岩石比值的估算都大于3:1。高温还原溶液对Cr、Ni、W、Pd和Pt的水迁移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些元素在含金矿脉中都比背景值高10—500倍。在矿脉和层状矿床中Au、Ag及Pd分别平均为20、2和0.1ppm,可与镁铁质火成岩的背景丰度值2、100和8ppb相比。对背景值而言,Au富集10000倍、Ag为20倍、Pd为10倍。Cr、Ni和W等相对稳定的元素在矿脉中明显富集,而大量较活动的贱金属Cu、Zn、Pb和Co仅富集1—5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离,是因为流体在较低水/岩石比值环境下产生的。溶液中稀有元素的绝对丰度不受溶解度的限制,而贱金属溶质的浓度却不然。变质放气作用满足这一条件,其水/岩石比值可能为1:20。提敏斯地区热液流体体积的简单估算为90Km~3,搬运距离12Km,金溶质的浓度为20纤克/ml(译注:1纤克=10~(-9)克)。从这些资料可以认为,脉金矿床的金属与块状贱金属硫化物的不同组合,从物质来源、温度、水压与岩石压力比值、源区水/岩石比值和CO_3~(2-)丰度等方面基本反映了热液体系的各种不同特征。脉状金矿床占优势,在太古代绿岩带中可归因于高地热梯度促进了变质流体的放气和存储,如果Hargrawes的早期全球水圈模式是正确的,那么变质流体流出海底。  相似文献   
949.
太古宙陆壳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因为现代大陆壳的大部分(可能大于50%)看来是在太古宙(>25亿年)期间形成的,所以试图认识导致太古宙地壳发展的岩浆和构造作用是重要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什么在大约38亿年以前没有形成地壳?或是它再循环回到地幔系统,以致没有残留物吗?太古宙高级片麻岩、麻粒岩区和低级花岗岩一绿岩区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它们是否代表太古宙不同的构造环境?这种环境是太古宙独有的,或已发现了现代的相  相似文献   
950.
前言现代成矿理论是根据地壳有规律不可逆演化的基本理论和伴生矿床建立起来的。最近在解释地球早期历史方面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早期历史一般认为是地质前期和太古宙时期的总和,时距为45—25亿年。本文使用的“早期历史”一词具另一种意义,即包括太古宙和早元古宙(38—18亿年)。有两个理由证明这种研究问题方法:1)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构造之间紧密相连,而在许多地区晚元古宙构造与显生宙相似。2)缺少地质前期的成矿作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