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550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285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1085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利用Scripps和GODAS(Global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月平均海温资料,NOAA(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提供的逐月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时滞相关方法从预报的角度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和热含量与江南春雨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江南春雨空间分布的主要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分布,其次为南北反向型,第三模态表现为东西反向型;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含量与江南春雨强度的关系比海表温度更为密切,从相关区域的集中性、稳定性及相关显著性和预报超前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将热含量作为预报江南春雨的首要因子。热含量影响江南春雨的敏感海区位于4°N~16°N,130°E~170°E,预报关键时段为前一年7~12月。  相似文献   
922.
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发育与排烃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长9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志丹—英旺地区,但目前仅在志丹地区发现了典型长9源岩所生原油。对源岩排烃效率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表明,英旺地区长9烃源岩排烃效率明显低于志丹等其他地区,仅为44%,其余地区平均为82%。排烃效率低应是英旺地区长9原油勘探未能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沉积埋藏史和测井资料研究证实,与其他地区相比,英旺地区地质时期所经历的最大埋深明显较小,由此造成源岩孔隙度较高,残留烃量较大,导致英旺地区排烃效率低。另外,与志丹地区相比,英旺地区单位源岩生烃量较小,由此会造成其残烃量相对较高,这也是造成英旺地区排烃效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23.
根据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通过分析,选取研究区内致灾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文中采用地质统计学信息量法,以GIS技术和RS技术为基础,从致灾机理上对各致灾因子进行选取和分析,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完成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软硬相间碳酸盐岩类、(2)与河谷距离50~350m的斜坡带、(3)软硬相间碎屑岩类、(4)公路两侧1km范围、(5)斜坡在断裂带影响范围以内(1km)、(6)与河谷距离<50m或350~550m等6大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主导作用。其中,除"公路两侧1km范围"为人类工程活动外,其他因素均为地质动力作用。研究完成的五峰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定量评价,为五峰县的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以后在鄂西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24.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通过短波红外测量,确定了矿体中热液蚀变矿物主要有白云母、绿泥石、黑云母、硬石膏、高岭石、地开石、黄玉和方解石。白云母与铜多金属矿化的关系密切,矿体厚度与贫铝白云母的样本数具有正相关关系,代表钾化带的黑云母分布趋势显示甲玛矿体的热源中心位于ZK2416-ZK3216一线以北的位置,富镁绿泥石分布在贫铝绢云母的外侧,与贫铝绢云母具有相同的热源中心指示意义。分布模型中缺少多硅白云母,显示矿区成矿的热源中心较深,因此作为剥蚀程度比较浅的甲玛斑岩系统而言,外围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925.
通过对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分判别分析,提出了鲁东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可能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太古代TTG组合,发育不完全;第二期为新太古代T1T2G1组合,具有贫K2O的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第三期为古元古代早期G2组合,仅具富K2O的钙碱性演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组合花岗岩的形成环境,新太古代T2T2G1组合为岛弧环境,古元古代早期为大陆碰撞环境;不同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分别对应的陆壳成熟度为:T1T2G1组合为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G2组合则为最终的成熟陆壳。鲁东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随时间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早期的演化,记录了鲁东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6.
高速公路路线滑坡灾害普遍存在。根据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制,指出其属于牵引式滑坡。通过稳定性计算可知,在天然情况下,滑坡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由于滑坡坡区处在地震7度区内,因此滑坡的整治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其抗滑安全系数选取1.10。在分析成因机制和卸载后滑坡体设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削方减载、滑坡体后壁加固、设置截排水沟和坡面整修、绿化等整治措施,为此类滑坡整治对策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7.
The demand of water is increasing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regional sca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Scientifically evaluating the risk caused by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a useful way to solve the imbalance of water resources effectively.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ongliao Basi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water quantity, water quality, and socioeconomic data in 1999?C2006. Accordingly, a risk-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s generated, which included ten indicators, such as the total quant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Three common factors (i.e., high water-demand, high water-supply, and low-quality water) were identified by factor analysis. These factors were then evaluated with spatial clustering. Thus, the risk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s made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patter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Songliao Basin was high risk in Songnei Plain and low risk in Changbaishan Mountain, and (2) Nenjiang and Songhua Rivers were high risk; however, Tumen and Wusuli Rivers were low risk.  相似文献   
928.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树皮煤中两种主要显微组分树皮体和镜质体表面纳米结构特征,揭示了镜质组镜质体大分子团具有网状结构的特征,而类脂组树皮体大分子用具有纤维状、颗粒状和网络状排列结构,随演化程度的提高,树皮体大分子团结构的演化依次表现为纤维状→粒状→不规则网状→网状结构,镜质体则由结构松散的网状结构向高度定向排列的规则网状结构演化.利用AFM的横切面分析工具定量分析了显微组分表面的大分子结构排列,为显微组分分子结构演化和成烃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9.
陈科  王镇远  刘飞  姜琳  林伟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12,(4):1041-1051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内3期不同的构造变形: 1)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所引起的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 2)是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博格达山遭受挤压变形,在山前形成宽缓的褶皱; 3)是博格达三叠纪末-侏罗纪初的构造变形,可能对应于博格达山的初始隆起,这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博格达山北麓上二叠统的强烈褶皱变形。这些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隆升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主要受亚洲板块南缘不同时期小陆块碰撞的控制。  相似文献   
930.
通过辉钼矿Re-Os及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测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8.1±3.6) Ma,赋矿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98.2±3.1) Ma,确定准苏吉花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辉钼矿中Re的含量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区域内其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年代,可以将区内斑岩型矿化时代划分为4个阶段,即晚泥盆世成矿阶段、早二叠世成矿阶段、三叠纪成矿阶段及白垩纪成矿阶段。根据这些斑岩型矿床矿化形式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将其划分为2期,即晚泥盆世时期以铜为主的斑岩型矿化和早二叠世及其后的以钼为主的斑岩型矿化,早二叠世斑岩型钼矿化可能与板块俯冲过程中弧后伸展作用岩浆作用有关,而三叠纪及白垩纪期间斑岩型钼矿化则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拼接后多期伸展作用的产物。中蒙边境中东部地区的这些斑岩型矿床矿化形式上的差异是该区域内成矿环境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