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97篇 |
免费 | 3852篇 |
国内免费 | 23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97篇 |
大气科学 | 1822篇 |
地球物理 | 2532篇 |
地质学 | 6289篇 |
海洋学 | 2141篇 |
天文学 | 434篇 |
综合类 | 939篇 |
自然地理 | 12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295篇 |
2023年 | 341篇 |
2022年 | 651篇 |
2021年 | 692篇 |
2020年 | 646篇 |
2019年 | 643篇 |
2018年 | 656篇 |
2017年 | 664篇 |
2016年 | 713篇 |
2015年 | 716篇 |
2014年 | 697篇 |
2013年 | 832篇 |
2012年 | 869篇 |
2011年 | 878篇 |
2010年 | 850篇 |
2009年 | 815篇 |
2008年 | 845篇 |
2007年 | 714篇 |
2006年 | 648篇 |
2005年 | 567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384篇 |
2002年 | 407篇 |
2001年 | 373篇 |
2000年 | 330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Pathogenicity of vibrios in fish: An over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rman Y.S.Woo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2003,2(2):117-128
Bacteria of the genus Vibrio are ubiquitously distributed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tensive mariculture and the consequent deterior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more and more Vibrio spp.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pathogenic agents in outbreaks of vibriosis, a serious epizootic disease affecting most wild and farmed fish species worldwide, which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nsive mariculture industry.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vibrios in host fish with the ultimate aim of elucidating the best means for disease control. After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survey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fish vibriosi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virulence factors and associated potential pathogenic mechanisms,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volved in outbreak of vibriosis, as well as the controlling strategies are reviewed in the present paper. 相似文献
34.
35.
鲁春VMS 锌铅铜多金属矿床产于金沙江构造带内鲁春-红坡牛场伸展裂谷盆地中,是三江地区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其含矿层位为双峰式火山岩系中的流纹质火山--沉积岩系。通过研究该矿床的主成矿元素、双峰式火山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对其成矿金属来源、赋矿火山岩及构造环境进行研究表明,鲁春多金属矿床属Zn --Pb --Cu 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后在薄陆壳( 陆缘弧) 基底上伸展而成的裂谷盆地环境; 矿石的主成矿元素含量特征w ( Zn) /w ( Pb + Zn) 均值为0. 64,与日本黑矿和四川呷村矿床较为接近; ΣREE 为( 15. 99 ~ 144. 43) × 10 - 6,平均73. 99 × 10 - 6,LREE/ HREE 为3. 59 ~ 11. 40,平均6. 30,呈典型的LREE 富集型; δEu 为0. 13 ~ 0. 46,平均0. 28,Eu 负异常明显,与矿区流纹岩极为相似。矿体与流纹岩空间上的密切关系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一致性表明,成矿金属元素源自下伏的长英质岩系。 相似文献
36.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流体指在大陆性地壳基底上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包括来自盆地内部由有机,无机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盆地边缘隆起区补给的大气水和基底补给的流体)。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水地质阶段很可能以压实驱动流为主的自生流体占优势,而在晚期的渗入水地质阶段则以重力驱动流为主的外来流体。典型的低温热液地球化学特性和丰富有机组分的广泛参与,乃是盆地流体的两大突出特征。盆地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一后生和成烃成矿过程。它既可以上升到达海底以沉积喷流的方式成矿,也可在海底以下的沉积柱中运移时遇到合适的地球化学障而发生沉淀卸载。献中报道的典型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矿床,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和大陆砂页岩型矿床。但在我国却发现了一批具有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的重要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 相似文献
37.
盆地流体中有机组分的成矿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盆地流体含有丰富的有机组分。有机质-金属耦合作用是盆地流体金属成矿机制的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1)沉积有机质对盆地流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制约;2)有机组分对金,属成矿元素在盆地流体中的迁移能力、迁移形式以及沉淀就位机制的制约;3)富有机质的地层作为地球化学还原障和H2S障对于流体中金属沉淀就位的制约;4)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对于盆地流体运移的制约(通过油气的阵发性析出和二次孔隙的产生)。 相似文献
38.
逆断层地震近场地震动影响场和地表形变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了一个MW7.0级地震的简单的逆断层有限移动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断层周围64个观测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及峰值,简单讨论了近场地震动峰值、断层附近地表永久位移(或地表形变)的分布特点,并讨论了永久位移和地面运动速度大脉冲的关系。重点研究了断层附近三分量的永久位移(或地表形变)大小、方向和地震动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39.
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是场地及地基动力响应、土工数值分析的关键。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对其分析方法、等幅循环荷载到不规则荷载的扩展及应用规则、试验阻尼比的等效、滞回曲线形状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评价和探讨,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着重介绍了最近研究结果。最后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为了改进青藏高原东北部土壤湿度的观测和模拟效果,利用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亮度温度资料,估算了高原东北部的土壤湿度值;还利用耦合了Noah陆面模型的WRF中尺度模式WRF-Noah,结合牛顿松驰逼近同化法对AMSR-E估算的土壤湿度进行了同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实测及NCEP再分析值土壤湿度相比,估算的高原东北部的土壤湿度值虽小些,但能够体现土壤湿度随降水事件等的影响。使用牛顿松弛逼近法同化后比没有同化或采用直接替代法模拟的土壤湿度的效果要好。在区域尺度上,通过对牛顿松弛逼近法中质量因子的详细控制,采用该同化方法后对沙漠地区土壤湿度的模拟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草地以及灌木丛与草地混合区;在时间尺度上,采用牛顿松弛逼近同化方法后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得到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