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2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1841篇
测绘学   589篇
大气科学   824篇
地球物理   1040篇
地质学   3262篇
海洋学   1111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530篇
自然地理   76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瑞利波"之"字形频散的正演及实践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瑞利导波一般存在多个模式。假定检波器在各频率上接收到的信号为位移最大的那个导波模式,由此可得到一条理论频散曲线。将理论曲线与实测成果进行对比,其吻合程度很好。由此可说明,所用正演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时空分布及有关矿产的产出情况,将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为产于造山带和产于陆块内两大类,若干成矿带(区)和次一级的成矿亚带。与前者相关的有古亚洲洋、秦祁昆洋、环太平洋和新特提斯成矿带;与后者相关的有中国东部、青藏高原和藏东南一川西南一滇西北成矿(区)带。埃达克岩与成矿作用的密切关系开辟了一条围绕埃达克岩来找矿的新思路。根据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从立足于找大矿和世界级大矿出发,认为我国寻找Cu,Au,Mo和Ag等的找矿方向应当从战略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3个不同层次来考虑,希望加强在古亚洲洋造山带和冈底斯造山带的找矿工作。在评述了早期和现行的找矿方法后,初步拟定了在埃达克岩出露地区的找矿思路,建议将埃达克岩作为找矿勘查的前提和标志之一来考虑。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卫星遥感的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认识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由于大尺度水文模型和无资料区水文研究是当前国际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参数区域化方法来估计大尺度区域和无资料区的模型参数值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将HBV模型应用于东江流域及其子流域,采用代理流域法和全局乎均法来估计该区域内无资料流域的模型参数研究表明:HBV模型能较好得用于东江流域径流模拟;交叉检验中,较小的序和ME值对应的参数,其转移效果不一定比较大的R^2和ME值对应的参数转移效果差;全局平均法中,面积权重平均值和泰森多边形插值后平均并不能明显改进子流域算术平均值估计无资料流域的模型参数的模拟结果;两者都能有效用于东江流域无资料流域的参数估计,且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4.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受多个水分因子共同影响,为了探求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地下水、土壤水的变化特征,本文选择鄱阳湖吴城湿地保护区内一个长约1.2 km的典型洲滩湿地为实验区,建立了气象-土壤-水文联合观测系统.对观测的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分析发现:(1)洲滩湿地地下水位年内呈单峰变化,季节性差异显著,最大埋深可达10 m,出现在1月份,丰水期8月份地下水位最高时可出露地表,且地下水位与湖泊水位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2)由远湖区高地至近湖区低地,不同植被带中地下水平均埋深变化为藜蒿带(4.76 m)芦苇带(2.87 m)灰化薹草带(1.61 m).地下水埋深小于50 cm的持续时间分别为:藜蒿带27 d、芦苇带112 d、灰化薹草带170 d;(3)土壤平均含水量沿不同植被带梯度变化为:藜蒿带最小(15.9%),芦苇样带(40.7%)和灰化薹草样带(43.7%)较大.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幅为:藜蒿带最大(2.5%~55.2%),芦苇带和灰化薹草带相对较小,分别为22.1%~48.1%和28.4%~54.1%;(4)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规律不同,藜蒿带土壤含水量年内呈单峰型,仅夏季土壤含水量较高,其余季节均在10%左右,而芦苇带和灰化薹草样带春、夏、秋季均维持较高含水量(42%以上),仅冬季水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95.
湖北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年相比,长湖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优势群落逐步演替为以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2011年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仅为4.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只有2001年的10%,全湖生物总量相比于2006年下降了88.5%.分析表明,大规模围网养殖等人为干扰活动及水体富营养化是致使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和群落发生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盖州震群自2012年2月2日开始活动,截至2016年12月已活动了近5年的时间,其中持续活动的青石岭序列精定位后的空间展布在5km以内,深度也较为集中,可作为重复地震进行研究。通过计算盖州地区2012年2月—2016年12月M_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得到了盖州震群区域至岫岩台、辽阳台、高升台、瓦房店台四象限的介质变化情况,结果介质短期的变化受震群本身显著事件活动影响较为明显。中强地震前后周边地区介质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97.
Sun-photometer measurements at Hefei, an urban site located in central East China, were examined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of aerosol loading and optical properties. It is found that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OT) keeps higher in winter/spring and gets relatively lower in summer/autumn. The large AOT in winter is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sulfate/nitrate aerosols, while in spring dust particles elevate the background aerosol loading and the excessive fine-mode particles eventually lead to severe pollution. There is a dramatic decline of AOT during summer, with monthly averaged AOT reaching the maximum in June and soon the minimum in August. Meanwhile, aerosol size decreases consistently and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SSA) reaches its minimum in July. During summertime large-sized particles play a key role to change the air from clean to mild-pollution situation, while the presence of massive small-sized particles makes the air being even more polluted. These complicated summer patterns are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three key processes that are active in the high temperature/humidity environment concentrating on sulfate/nitrate aerosols, i.e., gas-to-particle transformation, hygroscopic growth, and wet scavenging. Regardless of season, the increase of SSA with increasing AOT occurs across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bands, suggesting the dominant negative/cooling effect with the elevated aerosol loading. The SSA spectra under varying AOT monotonically decrease with wavelength. The relatively large slope arises in summer, reinforcing the dominance of sulfate/nitrate aerosols that induce severe pollution in summer season around this city.  相似文献   
998.
甘肃陇中盆地会宁关公滩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陇中盆地会宁含小哺乳动物化石的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关公滩剖面沉积物记录了典型的原生沉积组构,沉积物沉积以后几乎没有受到后期的扰动.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与现今的古水流流向基本一致,表明区域西高东低的地貌至少在中更新世早期已经形成.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的矫顽力谱分析、三轴等温剩磁退磁曲线等岩石磁学结果显示:关公滩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其中磁铁矿和赤铁矿是主要的剩磁载体,但其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为主.系统退磁结果显示,在大部分样品中,磁铁矿和赤铁矿均记录了几乎相同的特征剩磁的方向,整个剖面呈现单一的正极性.另外,关公滩剖面底部河湖相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初步研究包括复齿鼠兔(Ochotonoides complicidens)、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方氏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变异仓鼠(Cricetinus varians)、大林姬鼠(Cricetinus varians)、复齿旱獭(Marmota complicidens)等六个种类,其中丁氏鼢鼠和复齿鼠兔是相对原始的种类,其时代跨越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其他都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常见的种类,该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性质表明其时代很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因此,综合磁性地层学和小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学结果,关公滩剖面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的沉积,剖面底部堆积及其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999.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深部热结构的地球物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地热学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该区温泉、热泉点分布广泛,这些温泉大多沿北西-南东向的金沙江断裂、德格-乡城断裂、甘孜-理塘断裂、鲜水河三条主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对此高温水热活动区开展地热学分析,是研究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开发利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实测氦同位素所发现的壳幔热结构比,依据重力、航空磁法、地震资料,采用反演莫霍面、居里面深度等方法,对川西高温水热活动区的深部热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高温热泉密集出露的巴塘、理塘以及康定水热活动区的典型壳幔热流构与深部背景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氦同位素热流估算的深部热流结构与地球物理异常结果保持较好的对应关系.川西地区热流结构中地壳、地幔的热贡献比较接近:巴塘地区平均Qc/Q=51.38%、理塘地区平均Qc/Q=54.39%、康定地区平均Qc/Q=42.42%.川西地区表现出了"温壳温幔"型的深部热结构,但温地壳背景下形成较高地表热流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目前,对于大庆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成果仅局限在深部构造上,该地区从未开展过针对近地表隐伏断裂的探查工作.本文采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克山—大安断裂嫩江组以上地层的详细地层信息以及断裂的展布形态;同时,在主干断裂上覆的背斜构造中,发现了许多次级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在前人的成果中并未提出过,并且在本区的断裂-褶皱构造体系中,次级断裂的活动特性同样受主干断裂活动的影响;然后通过钻孔验证,证实了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结果的可靠性,并且确定了次级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最后综合编制了松辽盆地长垣隆起地区浅层地质模型,并讨论了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受晚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构造特征.本次研究中的方法和成果可为大庆市城市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和大庆油田安全高效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为其他地区开展近地表断裂探查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本地区浅层地质构造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该地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构造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