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采用标准溶蚀试片法,研究典型岩溶断陷盆地内不同海拔高度区域(中山区、平坝区和河谷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弃耕地、草地、灌木地、松树林地、柏树林地及其他林地)的试片溶蚀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下0–60 cm的试片平均溶蚀速率按大小排列顺序为:松树林地((3.98±0.41)mg·cm–2·a–1)>草地((...  相似文献   
242.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  相似文献   
243.
研究了湛江东海岛3种不同养殖模式虾池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虾池水域环境的水温、盐度、DO、pH、叶绿素a、DOC、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三个虾池的弧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高位新池和传统精养池的弧菌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对其他抗菌药尚未形成耐性,3个虾池的弧菌对恩诺沙星和氯霉素高度敏感,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的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TMP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在水平差异上,高位新池的弧菌比传统精养池和天然虾池对12种抗菌药更具耐药性,同时多重耐药菌株在高位新池中出现,可能与虾苗来源和配合饲料中添加了抗菌药物有关。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虾池水域环境逐渐富营养化,无机氮和Chla超过富营养化阈值,细菌总数增加;两个精养池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天然虾池;调查期间的弧菌数量在对虾发病的感染剂量阈值范围之内,尚无弧菌病害发生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44.
介绍解五维波动问题的微分算子级数法,首先引进数性算子概念及微分算子级数法;其次,推导出了求解公式;最后通过求解公式求解了一些五维波动方程的例题,得出任何维数(n≥5)的波动方程柯西问题都可以用微分算子级数法求其解。  相似文献   
245.
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中国大陆广泛分布强烈的板内变形和造山作用,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常常将其解释为板块边缘汇聚力的远程效应。然而,中国大陆的板内造山作用与汇聚板块边界之间缺乏可预期的动力学联系,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大陆碰撞或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本文提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解释,认为板内变形主要取决于岩石圈不均一性。相邻的板块拼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板块之后,区域地质演化进入板内阶段。板块碰撞导致的岩石圈不均一性和重力不稳定性可以触发强烈的板内变形甚至造山作用,其延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岩石圈不稳定性的程度和地球深部的热扰动。与板缘造山带相比,板内造山作用缺少板块俯冲-碰撞过程,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相对简单,通常是以岩石圈拆沉作用开始,以地壳的垂向增生为特征,最后以岩石圈拆沉作用结束或形成重力不稳定岩石圈。因此,板内造山作用一般沿着古造山带发育。古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低成熟度的特点不仅是岩石圈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挥发分和含矿元素的富集在活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成矿潜力。板内造山带的成矿作用依赖于深埋在岩石圈-软流圈系统不同深度水平上含矿流体的突然释放,主要发生在造山作用初始阶段和造山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246.
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更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2005年版本)是以1: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吸收近年来1:25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新资料新成果,应用当代最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图学理论,使用中国自主开发的MapGIS平台.结合ArcGIS、Access等软件进行研究建立的。数据库包括地理底图库、地质图库、元数据库、外挂岩石地层库,数据量约1.6GB。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图幅检索、查询、自动成图、自动生成图例等功能。  相似文献   
247.
北京上甸子秋冬季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柯宗建  汤洁 《大气科学》2007,31(3):553-559
分析了北京上甸子秋冬季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散射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 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风场对气溶胶散射系数变化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 上甸子秋冬季气溶胶散射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179.7 Mm-1和253.2 Mm-1;阴天条件下的散射系数明显高于晴天;散射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为0.93;此外, 由于上甸子特殊的地理位置, 风场对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影响显著, 不同风向条件下气溶胶散射系数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248.
福州市区机动车“停车难”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杳  林明水 《福建地理》2005,20(4):26-29
随着福州市经济的发展,市区机动车逐渐增多,使“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道路交通的顺畅。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区“停车难”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制定“大交通”战略和依托经济杠杆,通过政府行为及应用高新技术,解决“停车难”问题。  相似文献   
249.
首先简要分析了深圳市现行的房产测绘管理机制的特点 ,通过对重庆市、武汉市房产管理部门及深圳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调研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 ,指出了深圳市现行的房产测绘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圳市房产测绘管理机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50.
壳幔过渡层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地震测量结果,造山带常见一个P波传播速度介于典型地壳和典型地幔之间的圈层,称为壳幔过渡层。这个圈层在地球物质科学领域常常被解释为壳幔混合层,形成机制不十分明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认为壳幔过渡层实际上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分异作用的产物,其密度随压力的逐渐变化是其波速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岩石圈重力不稳定的标志;也可能是软流圈物质岩石圈化的结果,是区域岩石圈逐渐冷却的象征。这个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壳幔物质交换和岩浆活动,因而壳幔过渡层的查明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