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5篇
  免费   1207篇
  国内免费   1522篇
测绘学   819篇
大气科学   872篇
地球物理   1324篇
地质学   2947篇
海洋学   874篇
天文学   264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74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nomalies observed by digital tiltmeter, cross-fault deformation meter,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 and geothermometer before May 12,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Sichuan. The digital tiltmeter installed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 in Shifang County recorded the tilt anomalies 15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with variation amplitude of 3.7 times larger than the annual deviation of 2007. The cross-fault deformation meter installed at Zimakua station on the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zone detected displacement anomaly occurring since 2006 with the variation amplitude exceeding the cumulative value of the last ten years. Five borehole strainmeter stations in the Chongqing sec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bserved unconventional strain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period from May 1 through 12, 2008. Among them, the strainmeter at Wanzhou station recorded the great compression strain rate on the EW component at 14:00 o'clock of May 10, and the anomaly amplitude was so large that the instrument output exceeded its dynamic range, corresponding to a level of ~104 nanostrains. The geothermometers installed in Xi’an, Chongqing and Xichang recorded the sudden temperature changes from November 2007 to January 2008 with the variation amplitudes several times larger than the ordinary deviation. The above phenomena and the criteria for distinguishing the anomalies from background fluctu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2.
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已逐渐成熟,波场分离作为提取有效信息的处理环节,也变得愈发重要。这里通过复地震道等方法构建了瞬时极化滤波器,提供了极化滤波器构建的瞬时途径,并有效地压制了该方法带来的噪音影响,在滤波速度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青海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处于三江成矿带北西段德钦晚三叠世裂谷带中.该区沉积境复杂多样,构造变质变形强烈,岩浆侵入活动频繁,造山带成矿系统发育,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鄂北杭锦旗探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鄂北杭锦旗探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比较匮乏,而该区构造演化对上古生界油气运聚的作用不容忽视。论文通过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分析研究,结合前人成果,明确指出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期、中、新元古代裂谷集中发育期、早古生代隆起剥蚀期、中晚石炭世-三叠纪的稳定克拉通发育期及中新生代的不均衡发育期等五个演化阶段。在研究区形成了早、中期的北西高南东低转变为现今的南西低北东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构造演化与上古生界油气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古隆起及其演化控制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展布和演化,构造运动导致上古生界储层普遍致密化,基底形态及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内构造圈闭的形成,构造演化控制了上古生界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先后经历了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至今两期油气运聚,油气运移方向分别以北向、北东向为主,在研究区南部斜坡发育根缘气藏,北部发育常规气藏。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满足矿井瞬变电磁法实际井下施工的需求,以全空间水平层状介质为背景建立模型,计算垂直和水平偶极子源的瞬变电磁场,进而得到任意角度的瞬变电磁场。从电磁场矢量位出发建立方程,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场分量的数值表达式,利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求得频率域的场,再利用余弦变换多项式法变换到时间域。根据井下线圈架设方位的不同,计算了三层模型的磁场分量,皿、只随时间变化呈衰减趋势,在较早的一段时间内衰减很慢,基本保持稳定,之后迅速衰减,双对数坐标下具有线性规律。当架设方向不同时,磁场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变,量值发生变化。这里还提出引入电偶极子源到井下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6.
累积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黄薇  陈进 《水科学进展》2009,20(1):145-152
首先从累积影响的概念和分类两方面对累积影响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回顾了累积影响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定义累积影响必须包括的核心内容;对国内外累积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国外对累积影响的研究开展得较早,但仍然存在累积影响定义不一致、方法定量性差、结论没有公信力等问题。国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累积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方法研究,对定义和实例探讨较少;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累积影响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特别对累积影响在水利学科中应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流域梯级开发背景下累积影响分析的特点;最后提出了累积影响研究的几点趋向。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因子分析这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来揭示元素之间、样品之问以及与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成矿信息,为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提供依据.在研究滇东北巧家松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以其中Ⅰ号矿体的控矿断裂(F5断裂)内的构造岩为R型因子,得到4组元素组合因子并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碳酸盐化蚀变和铅、锌矿化发生在不同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并非完全来自地层,主要来源于深源流体;铅锌等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部分来自于地层(白云岩),部分来自于与基底岩石有联系的成矿流体.客矿断裂带内的构造岩裂隙发育,铅锌成矿流体有选择性地沿碎基多、破碎强烈的裂隙充填胶结成矿,矿床应该属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8.
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缘冰体,其物质收支和稳定性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重要的影响。冰雷达,或称无线电回波探测,是冰川学家调查南极冰盖冰下特征的主要方法。在过去的50年里,冰雷达被广泛用于测量冰盖厚度、内部构造和冰下地貌,这些参数是计算冰盖体积和物质平衡、重建过去冰雪积累和消融率以及冰盖动力和沉积过程的基础。现在,冰雷达测量覆盖了南极绝大部分区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南极冰盖和全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首先,简要介绍了冰雷达及其技术发展,然后着重评述了冰雷达在探测研究南极冰盖厚度和冰下地形、内部反射层、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冰床粗糙度以及冰晶组构上的进展。最后,对未来冰雷达探测研究南极冰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我国的现状。


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邵波  陈兴鹏 《干旱区地理》2005,28(1):136-141
中国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深居中国内陆,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其町持续发展状况受人关注。而可持续发展状况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在西北地区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客观的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指标体系中各项经济、环境指标因素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西北地区各经济、环境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量化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最后,引入经济、环境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定量模拟.分析,得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青海省均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区域,陕西省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区域,甘肃省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环境损益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严重失调衰退类环境损益型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空间知识表达与推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通过比较指出了基于符号的知识表达与推理方法的不足,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表达与推理的方法,并认为神经网络方法可作为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符号方法的替代或补充,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不确定空间知识表达与推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