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3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759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1109篇
地球物理   2562篇
地质学   3551篇
海洋学   567篇
天文学   490篇
综合类   464篇
自然地理   4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953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机理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土壤含钾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硅酸盐细菌对钾长石、伊利石的解钾作用过程,细菌-矿物复合体的形成,细菌对矿物的溶蚀作用,矿物晶体结构与细菌的解钾作用关系,复合体微环境的变化对细菌解钾作用的影响以及细菌对K^ 的主动吸收等,从微生物矿物学的角度讨论了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硅酸盐矿物解钾作用的机理问题,提出了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综合效应的看法,并就农业生产上的利用问题指出,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生产菌种和吸附剂,并配合使用其它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92.
成矿作用研究表明 ,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 ,成矿数量有从少到多 ,聚矿能力有由弱到强的演化趋势。中生代为全球规模的成矿大爆发阶段 ,究其原因可能与地球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地球形成的早期 ,由于地球物质尚未充分分异 ,成矿强度不大。当然 ,有部分在地球演化早期形成的矿床 ,在后来的多次构造改造过程中被改造迁移 ,甚至消失。中生代地球进入了一个强烈的地幔热柱活动时期 ,聚集于D”层及外核的成矿物质可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 ,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成矿 ,幔枝构造则成为中生代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93.
The early Tertiary Sanerlin uranium deposit is located near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Chaling-Yongxing pull-apart basin defined by the Chaling-Yongxing and Chenxian-Linwu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s in southern China. The uranium ores are hosted in 15 breccia-vein bodies, which are separately located in the cores of three secondary anticlines of the Upper Permian Dangchong Formation. Individual breccia-vein bodies are composed of fragments of silicified shale and sandstone from the Dangchong Formation, and quartz veinlets as cements. These fragments, together with quartz veins, form a mosaic texture. Hydrothermal pitchblende is the only commercial uranium mineral, mainly occurring as disseminated grains within quartz veins or coating fragments. Other metallic minerals include molybdenite, pyrite, chalcopyrite, galena, sphalerite, and red microcrystalline hematite.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veins hav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50 to 280 °C, and calculated salinity values between 5.6 and 13.4 wt% NaCl equivalent.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ineralizing fluid was characterized by '18O values of -2.2 to +2.6‰ and 'DH2O values of -134 to -110‰. These analytical data demonstrate that hydrothermal fluid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formation waters (brines) of the Chaling-Yongxing basin. Fluid overpressuring was caused by an abnormal geothermal gradient and impermeable shales in the deposit area. The geometry,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breccia-vein system, along with the fluid pressure estimates, suggest that hydraulic fracturing generated the mineralized breccia-vein system. Pitchblende and associated minerals were deposited when gaseous phases were released abruptly from the ore fluids due to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相似文献   
94.
历史地震资料与地震的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障诊断模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动态系统的外部特征来判断系统内部是否发生故障及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时间和大小。由于故障诊断技术在监测及诊断故障的思路上和地震预报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把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报是可行的。由于该模型与其他数学模型一样,需要有较多的学习过程,所以历史地震资料在该模型中有重要作用。而其中的鲁棒性故障诊断模型在抑制各子模型的个性,凸现其共性方面有其特有的性质,所以把它作为一种综合模型,能抑制各子模型的个性,突出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共性,从而提高预测的精确性。本文根据一个实例,说明了这种综合性模型的可行性。在文章的最后,由信息量的分析,说明了模型的鲁棒性特征。  相似文献   
95.
隔震及超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24日和6月20日分别发生了宜良4.2级和呈南3.6级两次地震,架设在云南省抗震培训中心隔震大楼和昆明佳华广场的结构强震观测台阵记录了这两栋建筑物对这两次地震反应。本介绍了获取的记录,并分析了两栋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96.
在前文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本文总结归纳了隔震桥梁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 ,着重论述探讨了隔震桥梁的概念设计与细部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多种驱动力作用下东亚大陆形变及应力场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印度板块持续地向北推进、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大陆岩石层的搬离作用以及剥蚀作用视为形成现今东亚大陆形变和应力场格局的主驱动力。在一梯形区域内,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东亚大陆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不同的剥蚀率系数及不同的岩石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形变及应力场格局。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CGPS)以及利用地震观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的结果与上述的观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其西部地区比东部吻合得更好。说明控制东亚大陆西部形变和应力场基本格局的主驱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对东部地区还应当考虑其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大陆岩石层的搬离作用以及风化剥蚀对应力场的演化过程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8.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在6、7、8度区,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分别可以建七、六、五层。由于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10-20层(与混凝土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本文按1/4比例制作了10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模型,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构造措施,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模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在7度区“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要求。圈梁、构造柱以及水平拉结筋构成的约束体系抗震作用是明显的。试验利用砌块的非注芯孔灌注铁砂来模拟墙体出平面动力效应。在本模型的构造措施下,平出面反应不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根据学习和实践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体会,初步提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发展见解,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学科应注意拓展的重要实践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文章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从凉果资源分布与加工能力的匹配关系角度对华南地区凉果资源的分布,凉果加工业的分布与布局,凉果市场分布与竞争力,凉果加工业与资源的匹配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华南地区凉果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