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4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4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个简单陆气耦合模式中的绿洲-荒漠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了一个简单的地气相互作用模式 ,讨论了不同气候和植被条件对绿洲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能使绿洲扩大的主要条件是低纬度、小尺度 ,并具有低水汽、较高温度的环境以及较小气孔阻力的植被。这一简单的理论分析对发展复杂的数值模式和对观测的布局有参考意义 ,对治理荒漠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海洋标量场数据的多维、多格式、动态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NetCDF的海洋标量数据通用数据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的存储格式及其特点。基于三维GIS场景,构建了标量场多维动态渲染模型,探讨了基于几何对象的海洋标量场数据多维可视化方法,实现了海洋标量数据的直观、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技术试验表明,该方法高效、可行,可为其它海洋环境要素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3.
公元前179年“齐楚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前元元年)"齐楚地震"的基本参数一直有不同认识,属于疑难历史地震。在吸收西汉政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震史料隐含的约束条件,对这次地震震中位置进行了考证。提出了以齐楚边界和国都连线为基点,结合史料给出的有关约束条件,综合确定震中位置的技术方案。同时,依据地震地质调查成果,从发震构造角度论证了震中位置的合理性。1)鉴于西汉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通过追踪西汉初期(尤其是汉文帝前元元年前后)齐、楚政区变化情况,尽力复原当时的行政区划和齐楚两国边界分布。2)认真分析史料记载的"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所指示的地区范围,对比历史上其他震例造成的破坏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破坏程度,为震中位置和震级确定提供重要约束条件。经文献考证认为,这次地震可定为公元前179年6月6日平邑南(35.2°N,117.6°E)7级地震。3)结合卫星影像判读和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齐楚地震"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活动断裂发育情况。在排除该地震事件属于郯庐断裂带地震事件后,通过对比分析郯庐断裂带西侧发育的各条NW向断裂的构造地貌以及剖面表现,认为苍尼断裂可能是"齐楚地震"的发震断裂。在震中附近,苍尼断裂控制着白彦断陷盆地的发育,也是断层地貌最为清楚的地方,断错的地层最新,断层运动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04.
以河龙区间42个流域为对象,在流域地貌格局信息提取和侵蚀产沙过程特征指标计算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貌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河道系统水平,河流数量、长度等几何特征指标和河流分叉率(Rb12)、分级率(Rd32)、相邻级别间的河流长度比等形状特征指标与流域侵蚀模数显著相关;②在流域系统水平,坡度粗糙度、相对高差、圆度比、高长比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主要指标,其中坡度粗糙度是最根本的解释变量;③各地貌格局因子间相互作用复杂,且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要强于泥沙输移过程,其通径分析模型对流域侵蚀模数、输沙模数和泥沙输移比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65%、33%和20%。这对正确认识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格局因素和建立准确的过程模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长洲水利枢纽是珠江干流最下游一级的梯级水坝,其正常蓄水后必然改变下游的水文环境特征,也必将对下游的鳡鱼产卵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解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珠江鱤鱼(Elopichthys bambusa)的资源现状,2008 2013年在珠江肇庆江段设立固定采样点,通过定量弶网对鳡鱼早期补充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珠江鳡鱼苗主要出现在4月中旬至8月上旬,多年平均持续时间为97±21 d,盛期在5 7月,鳡鱼苗占鱼苗早期补充群体总量的0.46%±0.21%.鳡鱼苗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每年伴随洪峰有3~5次苗汛出现,苗汛次数与洪峰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苗汛峰值大小与径流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鳡鱼苗多年平均资源量为16.89×108±9.16×108尾,繁殖群体总量约为52.8 t.研究表明: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鳡鱼早期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但珠江禁渔缓解了长洲水利枢纽建设对珠江鳡鱼资源的影响.基于以上结果,为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珠江鳡鱼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以辽宁省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根据辽宁省61个气象站1951-2013年0~320 cm地温资料,分析了季节性冻土区地温场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温最冷月出现时间随着深度增加而推后,辽宁各地浅层地温最冷月基本均为1月,深层地温最冷月为1-5月,深度越深温度越高。地温最热月出现时间也随深度增加而推后,浅层地温最热月为7、8月,深层地温最热月为8-10月,深度越深温度越低。越深层地温受地表影响越小,320 cm深度与地表的月平均最大温差达到19℃左右,40 cm深度与地表的月平均最大温差仅在8℃左右。随着深度增加,地温的季节变化减小,沈阳320 cm深度地温年内温差不足8℃。5~80 cm深度3-8月为储能期,160 cm深度5-9月为储能期,320 cm深度6-10月为储能期。越接近地表,地温日变化越显著,40 cm以下深度基本可以忽略日变化。沈阳地温升高程度大于气温,以向大气输送热量为主。地表最冷月变暖率明显大于最热月,但随着土层加深各土层最冷月、最热月变暖的程度无明显规律。深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有时会受到更深层热源的非气候扰动。地温变化对气候、冻土区域工程等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7.
为揭示湿地变化剧烈区湿地格局变化过程及规律,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地学信息图谱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88.7%的沼泽湿地丧失,湿地斑块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空间聚集性逐渐降低,且空间格局由集中连片分布转变为零星散布;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及径流量减少,是造成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形地貌影响到沼泽湿地的丧失程度,以海拔20~80 m的沼泽湿地面积丧失最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丧失同时受农业开发、居民点分布、湿地保护区建设影响,距居民点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呈指数增加,距保护区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越多。  相似文献   
108.
Glacier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d covers in alpine regions and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mote sensing has proved to be the best method of investigating the extent of glacial variation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Using Landsat thematic mapping (TM) and multi-spectral-scanner (MSS) images from Mt. Qomolangma (Everest) National Nature Preserve (QNNP), central high Himalayas for 1976, 1988 and 2006, we derived glacial extent for these three periods. A combination of object-oriented image interpretation methods, expert knowledge rules and field surveys were employ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glacial area in 2006 was 2710.17 ± 0.011 km2 (about 7.41% of the whole study area), and located mainly to the south and between 4700 m to 6800 m above sea level; (2) from 1976 to 2006, glaciers reduced by 501.91 ± 0.035 km2 and glacial lakes expanded by 36.88 ± 0.035 km2; the rate of glacier retreat was higher in sub-basins on the southern slopes (16.79%) of the Himalayas than on the northern slopes (14.40%); most glaciers retreated, and mainly occurred at an elevation of 4700–6400 m, and the estimated upper limit of the retreat zone is between 6600 m and 6700 m; (3)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tudy period are the key factors driving retreat.  相似文献   
109.
丽江市1990~2003年SO2、NOx和TSP的平均浓度为0.018、0.013和0.112 mg/m3,SO2和NOx浓度在1998之前为上升阶段,1998年之后为下降阶段。1989~2006年期间降水中年均pH值为6.08,高于酸雨标准值,EC均值为14.2 US/cm;pH值自1994年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状态,EC也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1989~2006年降水中SO42-、NO3-、Cl-、NH4+、Ca2+、Mg2+、Na+、K+、平均浓度值依次为1.57、0.41、0.20、1.14、0.09、0.06、0.13 mg/L。研究证实大气环境状况、气候特征和产业结构转型对丽江降水中离子浓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极高海拔地区多为河流发源、冰川发育地,由于地形起伏强烈,且野外考察验证工作困难,传统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很难保证该地区水体及冰川的提取精度。本文基于ASTER影像,运用面向对象的图像信息自动分析方法,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水体及冰川信息进行了提取研究。为保证信息提取的准确度,将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其衍生数据(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及有助于区分水体、冰川与其他地物的相关指数(冰雪指数NDSII)及波段运算结果(b1-b3)、(b3/b4)等,分别作为一个波段叠加到原始图像中,使之成为对目标地物光谱特征的有益补充。并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及冰川进行多级、多尺度分割,以满足其对分割尺度的不同要求。分割完成后,综合考虑目标地物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根据各特征指数的直方图信息,设定合适的阈值,建立了各水体及冰川类型信息提取的知识规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信息提取的精度进行验证,改进了ASTER遥感影像自动快速提取极高海拔区水体及冰川信息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