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及NCEP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8日在安徽沿淮西部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特大暴雨的强对流回波带与近地面层925hPa辐合区位置一致,而且回波单体移向与回波带走向一致,另外发现该中尺度对流雨团(rainstor ms)属于后向传播,其传播方向和单体的移动方向相反,使得强回波在特定区域保持相对静止,造成特大暴雨;逐时降水极值基本出现在对流发展旺盛和对流回波发生合并时.另外通过分析单多普勒雷达反演二维风场发现,中低层气旋性切变的维持是强降水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72.
在定时观测发生停电的情况下,测报值班员除了观测、手工查算编发报文外,还要接收县局的报文,天气复杂时就可能造成延迟报.本测报查算软件在智能手机上运行,可以在停电的情况下帮助值班员查算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为值班员节省时间,减少错误的发生.本文从编写环境的搭建、查算算法的实现及安装使用等方面对该软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73.
天津滨海区50年局地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1951~2000年天津滨海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天津滨海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80年代冬季增温强于夏季,90年代则夏季升温最为明显;降水总体趋势下降,90年代降到50年来的最小值;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90年代下降最为显著。表明天津滨海新区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近10年来气温急剧升高,降水量锐减、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使得高温、干旱、少日照成为天津滨海新区气候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74.
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岩浆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类: 岩浆热液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沉积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变质矿床、岩浆热场叠加的能源矿床(藏)以及热泉型矿床等。与岩浆热场有关的成矿组合把金属与非金属成矿作用联系起来,把无机与有机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沉积成矿联系起来,把热液与变质成矿联系起来,把金属与能源(燃料)成矿联系起来。这种成矿组合的分布有两种趋势: 一是纵向上的由不同温度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铅锌组合、锡—铜组合等; 二是横向上的由相同温度不同矿种构成的成矿组合,如钨锡—石墨组合、金—铜—煤组合、铅—锌—煤组合、油—气—煤—铀组合等。成矿组合强调综合找矿的思路,在找矿时,除了注意主要矿产的找矿外,还应当注意其他矿产和矿种的找矿。在找金属矿床时,注意非金属矿床、沉积叠加改造矿床、变质叠加改造矿床以及能源矿床找矿的可能性。在研究高温金属矿床时,注意与高温成矿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低温金属矿床成矿的可能性,注意与低温成矿作用相伴的其他矿种成矿的可能性。开阔找矿的思路,就不能拘泥于本行本专业,而是围绕岩浆热场,将找所有可能出现的矿为己任。  相似文献   
975.
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数据挖掘:与MORB及IAB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全球分布有限,与板块俯冲有关,位于岛弧外侧,规模小,寿命短,现代BABB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通常认为,BABB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包括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富集洋中脊玄武岩(E-MORB)、岛弧玄武岩(IAB)及少量洋岛玄武岩(OIB)组分。在玄武岩构造判别图中,BABB大多在洋中脊玄武岩(MORB)范围内,说明BABB类似MORB。新的全球MORB数据研究表明,MORB包含了从MORB到OIB及IAB的组分,而BABB相对于MORB更富集Cs,Rb,U,Ba,Th和Pb等不相容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表明BABB兼具MORB和IAB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俯冲流体及沉积物参与其岩浆作用过程所致,大多是在湿的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弧后盆地可分为初始弧后盆地和成熟弧后盆地,前者玄武岩具有明显的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后者玄武岩更接近MORB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6.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古地理学研究及古地理图的绘制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基于单因素、单学科信息到基于多因素、多学科综合信息。新一代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高精度古地理图的绘制,与传统的定性或手工绘制的古地理图相比,涵盖的学科信息广、涉及的数据量大、图件精度高、可叠加各种定量分析的结果,是未来古地理图绘制的主流方向,并将成为定量古地理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GBDB数据库庞大的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数据资源,以及以剖面为核心的数据结构,使其成为目前最适合开展定量古地理研究和古地理图绘制的开放数据平台。作者收集、整理了华南435个剖面的综合地层数据,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和专家厘定,绘制得到了华南奥陶纪凯迪晚期的高精度古地理图。研究表明,凯迪晚期,扬子地台上广泛发育五峰组黑色页岩沉积;扬子地台的西北缘、西南缘、湖南中南部、下扬子地区等沉积了其他岩相地层;华南南部大范围地区、四川中部等均已抬升暴露,缺失本期地层。总体来看,该时期华南呈现了三面古陆环绕的浅水台地这一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977.
随着海洋地质调查程度的日益深入,海洋地质数据越来越多,现有海洋地质数据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通过分析现有海洋地质数据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三层"体系结构的海洋地质数据服务平台设计方案,采用面向业务的方法设计了基于业务的统一逻辑模型,运用WCF技术和NHibernate技术初步实现了海洋地质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分布式异构海洋地质数据库的集成访问和基于业务模型的数据查询。与传统数据查询方法相比,用户只需选择自己的业务需求,设定约束条件即可获取数据,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海洋地质数据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78.
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极端降水和温度变化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姣  张耀存 《高原气象》2016,(4):955-968
利用月平均地表气候要素数据集(CRU TS 3.22)和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事件,分析了19012012年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和温度变化的趋势特征以及在气温相对冷暖时段极端事件发生频率的区域差异,重点关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的加速变暖时段和1998 2012年变暖减缓时段。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气温显著上升的112年中,全球极端强降水事件和极端高温事件均表现出增多的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呈现减少的趋势。夏季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在加速变暖时段的分布与1956 1976年相近,高值区位于北美中高纬、南美洲和欧亚大陆低纬地区,在变暖减缓时段北美中高纬地区变为低值区,而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频率增大。冬季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大值区在变暖减缓时段位于南美洲北部、欧亚大陆和大洋洲西部地区,北美洲和非洲南部为明显的低值区。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在气温偏暖时段明显增大,欧亚大陆中东部地区在加速变暖时段是冬季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大值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变化与极端高温事件相反,但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在相对较暖的1931 1955年是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高值区,大于最冷的1901 1930年和相对较冷的1956 1976年。与加速变暖时段相比,变暖减缓时段大洋洲西北部夏季与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和欧亚大陆中高纬冬季极端低温事件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79.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a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Indian and 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ave pattern over the mid-latitude As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nection.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bove-normal and below-normal Indian summer rainfall on the 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variations. Composit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id-latitude Asia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 North China rainfall anomalies during summer tend to be anti-symmetric in above-normal and below-normal Indian rainfall year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ndian-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 tends to be stronger when larger Indian rainfall anomaly occurs during a higher mean rainfall period. The observed long-term change in the Indian-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impact of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the Indian-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 in climate model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dian-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 differs largely among different climate models and among different simulations of a specific model. The relationship also displays obvious temporal variations in both individual and ensemble mean model simulations. This suggests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atmospheric internal variability in the change of the Indian-Nor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980.
根据影像灭点理论分析建筑物道路特征线与影像平面线段间数学关系,对影像所提取线段进行分类。实验通过立体影像中模拟数据和基于影像边缘提取线段的处理实现了地物特征线段的快速自动分类,无关线段过滤效果显著,是移动测量地物自动量测与影像理解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