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0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1524篇
测绘学   485篇
大气科学   1310篇
地球物理   1627篇
地质学   2981篇
海洋学   855篇
天文学   298篇
综合类   741篇
自然地理   63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青藏块体及周缘潜在震源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以及1991-2000年中国大陆GPS水平运动年速率资料,基于单一力源模型,反演获得了青藏块体及其周缘地区2000-2001年10次地震的震前资料反映的潜在震源参数,所得力源中心位置距实际震中的距离相对较小,其中2000年景泰5.9、2001年宁蒗5.8、昆仑8.1及格尔木3次5.7、5.8级地震均在50km左右;2000年兴海6.6、2001年年施甸5.9、永胜6.0级地震不到100km;2001年雅江6.0级地震最远(121km)。此外,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反演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的昆仑山口-达日及库玛断裂向东至甘东南、甘青交界区域,可能仍存在潜在震源。  相似文献   
992.
“混合土”是一种特殊性土,成分复杂,粒径悬殊,力学性质变化较大。本文以株洲市南华花园地区“混合土”为例,剖析了勘察中应注意的事项,阐述了动力触探是对“混合土”勘察的有效手段,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枣庄市岩溶塌陷频繁发生。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现场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对该区的岩溶塌陷覆盖层进行系统地取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实验及分析,论述了覆盖层特征对该区岩溶塌陷的影响;运用宏观调查、细观测量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地质构造对岩溶塌陷的影响;结合历年水文动态资料、地下水开采量等论述了地下水活动对岩溶塌陷影响。综合认为,地层岩性、覆盖层性质、构造因素是枣庄岩溶塌陷频繁发生的内因,而超量开采地下水则是外部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94.
When ordinary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wave propagation in a wave tank, it is usually observed that the wave height decays and the wave length elongat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Accompanied with this phenomenon, the pressure under water decays either and shows a big oscill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reason is the natural potential tensile instability of modeling water motion with ordinary SPH which is caused by particle negative stress in the computation.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 new sextic kernel function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is instability. An appropriate smooth length is given and its computation criterion is also suggested. At the same time, a new kind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se improvements, the new SPH method named stability improved SPH (SISPH) can simulate the wave propagation well. Both the water surface and pressure can be well expressed and the oscillation of pressure is nearly eliminated. Compared with other improved methods, SISPH can truly reveal the physical reality without bringing some new problems in a simple way.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3——1999年、1999——2001年和2001——2003年3个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成果,通过研究建立的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反演,给出该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运动与变形差异、构造应变场时空分布、高应变能积累部位以及强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 在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及块体应变的前提下,研究与该区6级左右及6级以上地震地点预测相关的背景性前兆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6.
1.引言许多关于岩石样品和模拟岩石样品的实验结果都证实了,在样品破裂前波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但由于实验设备和技术所限,绝大多数实验样品都是比较小的,其尺度一般仅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与野外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大尺度样品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视地震系统为模糊灰色系统,由此建立关于发震时间的模糊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认为已知地震样本集及待预测集的震级分布属模糊正态分布,应用模糊聚类思路于样本集元素的选取,引入最佳震级从属函数μ~*的选择过程。针对可能产生的趋势性偏差,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以华北平原地震带、燕山渤海地震带及山西地震带为例,对模糊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8.
沙尘输送模式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彩燕  朱江  王自发 《大气科学》2009,33(2):232-240
利用一个远距离输送的沙尘模式估计了由于参数化过程 (干沉降速度) 和输入资料 (源强和水平风场) 的误差造成沙尘模拟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以上参数分别进行敏感性试验, 分析了模式对2002年3月15~24日期间中国东部地区两次主要沙尘过程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显示, 源区的潜在源强和气象水平风场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 而干沉降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 对不同区域 [西部 (<95°E)、中部 (95°E~110°E) 和东部 (>110°E)] 的潜在源强和干沉降速度参数进行敏感性试验发现, 中部区域的参数设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 而西部和东部区域的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很小。此外, 不同高度的风场影响也不一样: 地面风速影响最大, 中层的影响较小, 而高层 (约6 km高度以上) 的风场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滑坡滑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往往用反算法确定。分析表明,对已变形位移的滑坡,其推力可不反算滑面抗剪强度指标而直接按现状稳定系数和设计安全系数简易地估算,一般地,滑坡推力等于下滑分力乘以设计安全系数相对于现状稳定系数的提高比例值。进而讨论了其对不同设计工况、各种典型形状滑面的适用条件。这是一条估算滑坡推力的捷径。  相似文献   
1000.
The carbon cycle in a global sense is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by which carbon is exchanged among the biosphere, pedosphere, geosphere, hydrosphere, and atmosphere of the earth. For epikarst systems, it is the exchange of carbon among the atmosphere, water, and carbonate rocks. Southern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zone; its warm and humid weather creat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ynamic physical, chem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the carbon cycl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epikarst systems in south China.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soils has clear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its peak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warm and rainy months.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is shows that a majority of the carbon in this cycle is from soils. The flow rate and flow velocity in an epikarst system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arbonate rocks control the carbon fluxes.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karst areas in south China contribute to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carbon sink by the carbonate system in China. By enhancing the movement of elements and dissolution of more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active carbon cycle in the epikarst system helps to expand plant species. It also creates favorable environments for the calciphilic plants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in the regio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hould help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rbon cycle in karst systems in south China, an essential component for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ombating rock desertification and in the ongoing study of the total carbon sink by the karst flow system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