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6篇
  免费   3626篇
  国内免费   4594篇
测绘学   1779篇
大气科学   3813篇
地球物理   5724篇
地质学   11119篇
海洋学   2837篇
天文学   1164篇
综合类   1720篇
自然地理   2060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721篇
  2021年   925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1287篇
  2017年   1198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1120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697篇
  2011年   1471篇
  2010年   1243篇
  2009年   1095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939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1476篇
  2004年   1410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589篇
  1999年   697篇
  1998年   567篇
  1997年   510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9篇
  1958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普基  吴俊范 《热带地理》2022,42(5):834-842
韩国济州岛的柑橘园景观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当地人利用济州岛特殊的气候、水文、植被环境所塑造的独特农业景观。16世纪朝鲜王朝建立柑橘进贡制度,济州官府设置柑橘园,此后至今,济州岛柑橘园区域分布与地理景观都呈现较大变迁。文章结合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与韩国柑橘产业政策、市场、社会变化与技术进步等人文因素,分析16世纪以来济州岛柑橘园景观与空间分布变化,探讨济州岛柑橘生产空间变迁原因与驱动力。结果显示:16世纪至2019年,济州岛柑橘生产经历了发展、没落、强力复兴的大起大落发展历史,呈现从北到南的生产空间大迁移,柑橘生产空间逐渐扩大。济州岛的柑橘园生产经历从朝鲜时期的官府果园到现代观光体验农场的转变。柑橘生产空间变迁与地理景观变化的原因与驱动力较复杂,水资源是影响朝鲜时期柑橘园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社会制度、交通与市场是16世纪以来影响柑橘园生产空间扩展的主要人文因素,在近500年的柑橘生产空间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人文因素不断加强,影响柑橘空间与地理景观的优化调整。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资源开发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现代柑橘园生产空间分布格局。对济州岛柑橘园长时段的生产空间与地理景观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中国传统柑橘栽培地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柑橘园文化景观与民俗、文化产品,以及中国柑橘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Occurrence of rainstorm event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of events, storm duration, rainfall depth, inter-event time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rainfall within a rainstorm ev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nte-Carlo based stochastic hourly rainfall generation model considering correlated non-normal random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dependence of various rainstorm patterns on rainfall depth, duration, and season. The proposed model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derived rainfall depth–duration–frequency relations from the simulated rainfall sequences with those from observed annual maximum rainfalls based on the hourly rainfall data at the Hong Kong Observatory over the period of 1884–1990. 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e proposed model was found to be capable of capturing the essential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s and those of annual extreme rainstorm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data.  相似文献   
43.
贺乐天  刘武 《第四纪研究》2017,37(4):721-734

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古代居民遗骸的研究来探寻人群形成、适应、迁徙、融合历史是生物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甘青地区地处我国西北,位于新疆与中原之间,是人群迁徙与交流的关键地区。以往研究发现该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居民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头面部特征,如具有偏狭的中颅型、高颅结合狭颅、中等偏狭的面宽、高而狭的面型、中等的面部扁平度、中眶型、狭鼻型和正颌型。一些学者就来自周边地区人群迁徙或基因交流对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形成的影响做过探讨。由于迄今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掌握的数据资料有限,学术界对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内部的变异情况、时代变化及其与周边地区人群的差异程度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甘青地区人群的形成过程以及与东、西方人群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通过对243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颅骨测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相关考古学和古环境学资料,对该地区古代居民颅面部形态特征的总体表现特点、时代变化、内部变异及与周边地区人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1)从整体颅面部特征上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介于典型西方人群与中原人群之间,但与中原人群更为接近;2)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颅骨测量特征呈现一定的时代变化。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颅型趋向圆颅和阔颅化、面型趋狭、鼻型趋狭、眶型趋高;齿槽部的突颌水平变小;3)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内部变异程度介于新疆与中原人群之间。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甘青地区人群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内部变异呈减小趋势;4)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部分颅面部测量特征呈现出与西方人群接近的趋势。基于本文的分析,认为气候环境、生业方式以及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共同造成了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颅面部形态特征的变化,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形成以受到中原人群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44.
以往坡、沟侵蚀关系研究主要限于水沙关系的探讨 ,有关原型尺度小流域坡、沟地貌侵蚀演化关系的定量研究甚少 ,尤其是坡、沟地貌特征对流域切割程度的综合影响与交互作用的定量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在 3S技术支持下 ,根据晋西王家沟小流域 196 7年 1∶5 0 0 0正摄影像图 (DOM )、高程数字化模型 (DEM )和同期、同比例尺地形图 ,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了坡、沟地貌特征对流域切割程度的影响与交互作用。研究表明 ,沟谷地在流域地貌演化及地表切割程度中起主导作用 ,在沟间地面积相同时 ,沟谷地面积约为0 1km2 是影响流域切割裂度侵蚀演化强度最大的区域 ,流域面积愈小影响流域地表破碎的程度最大。其沟道流域坡、沟地貌演化机制可用坡、沟水流动能的地貌指标的综合影响与交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45.
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落实中央决策,我们突出强调将雄安建设成为生态与创新之都。来自地理学及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16位专家,以笔谈方式,对此开展了深入讨论。认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应该坚持和秉承以下观念。一是宜居安全观,需要优化调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突出安全第一,切实防范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风险,以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为目标,走全面宜居城市之路。二是生态城市观,应积极采用低碳生态技术,有机组织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与空间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系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走系统化的生态城市之路。三是创新核心观,应该以科技文化为灵魂,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全面创新,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建设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之都。四是区域统筹观,应从流域视角、区域一体化视角,统筹新区建设,注重区域协作,共享共生,互动互补,带动区域转型新型发展,走区域深度协同发展之路。五是文化城市观,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文化艺术发展,倡导文化包容与和谐,探索中华人文生态特色新型城市风貌,走文化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六是综合品质观,强调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全面高水平发展,突出全面高质量与高标准发展理念,建立国际领先的质量标准体系与规范体系,发展智慧城市,全面加强综合质量监测评价与督察,结合文化品质追求,配套先进的社会公共设施与保障系统,走综合高品质发展之路。七是典型示范观,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生态创新的城市示范区和新型城市化的样板城市,促进京津冀建设生态与创新型世界城市群。  相似文献   
46.
鄱阳湖沙地是亚热带湿润区典型风沙化土地,土地沙化问题严峻。鄱阳湖沙地研究多在小范围开展,研究意义有限,应在多处进行沙地粒度比对研究。选取庐山市、都昌县、永修县和南昌市新建区等沙地样品57个,分析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沙地主要由中沙、细沙和粗沙组成,三者总含量超90%;Mz均值为1.79Φ,分选较差,呈正偏和尖锐分布;(2)鄱阳湖沙地不同土地类型沉积物表层(0-5 cm)与20-40 cm深度粒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河滩表层比20-40 cm深度粒径大,但流动沙丘和湿地草滩表层分选优于20-40 cm深度;湿地草滩和河滩优势粒级含量和粒度参数有别于沙丘;(3)鄱阳湖沙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风成沉积;河滩以河流作用为主,风蚀为辅;湿地草滩是在风力和水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鄱阳湖沙地沿盛行风向从南到北S、SK、K依次减小,风沙运动多以两跳一悬式为主,以就地起沙为主,河滩湖滩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47.
Wang  Lifang  Wu  Xiangbin  Zhang  Baoyi  Li  Xuefeng  Huang  Anshuo  Meng  Fei  Dai  Pengyao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19,28(3):587-607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mineralization is alway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etween 2D and 3D data and between qualitative and...  相似文献   
48.
路南石林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在高  杨明德  梁虹  彭建  程星 《山地学报》2002,20(5):519-525
从流域地貌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路南石林形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根据对石林形态测量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运用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对石林形态进行计量分析,从而揭示了石林形态大小的内在本质规律-石林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符合P-Ⅲ型曲线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49.
Petro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after the end of seafloor spreading,residual magmatic activity still exists in the deep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By using different viscous structure models beneath the fossil spreading center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 we simulated the amount of melt produced,the length of the melting period,and the thermal evolution process in terms of geothermics and the buoyant decompression melting mechanism.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our model with observed heat flow,seismic,and petrogeochemistry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depletion buoyancy induced by buoyant decompression mel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lting process,while retention buoyancy,thermal buoyancy,and viscous shear force have only a weak influence on the melting process.From the length of the melting period,we determined that for the three viscous structures models the magmatic activity lasted about 5,12,and 15 Ma.Under the effect of buoyant depression melting,local high-temperature areas will develop under the basin,which can explain the low-velocity layer detected by seismic exploration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lithosphere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We also simulated the possible lithology distribution beneath the fossil spreading center with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viscous structure,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ucture,and different melting fraction,which provided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ck petrogeochemical data of the deep sea basi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50.
肖雨佳  李建  李妮娜 《暴雨灾害》2022,39(2):215-223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新增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首次提供全球高分辨率(25—50 km)多模式集合的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利用8个CMIP6 HighResMIP模式评估了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小时降水与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高分辨率模式高(低)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和频率(强度),过多的降水量主要来自模式对降水频率的高估,尤其是弱降水(< 2 mm·h-1)的发生频率。模拟偏差与地形海拔密切相关,偏差大值区主要位于高原南坡和东坡陡峭地形区。模式不能准确再现降水量与海拔之间的关系,高(低)估了高(低)海拔地区的降水量。模式低估了降水强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变化速率。在日变化方面,模式能够模拟出青藏高原降水傍晚至午夜的峰值特征,但明显低估了降水的日变化振幅。在小时极端降水方面,模式低估了高原区域平均极端降水第95百分位数阈值,仅为观测值的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