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Recently, various toppling slopes have emer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The slope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Laxiwa Hydropower Station, located on the main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Qinghai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 is a typical hard rock slope. Further, it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mmon natural hard rock toppling. Because this slope is located close to the dam of the hydropower station, its deformation mechanis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detaile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s, four stages of deform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oftware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toppling creep, initial toppling deformation, intensified toppling deformation, and current slope formation. The spatial and time-related deformation of this site also exhibited four stages, including initial toppling, toppling development, intensification of toppling, and disintegration and collapse. Subsequently, the mechanism of toppling and deformation of the bank slop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xhibit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developing the prevention–control design of toppling and for ensuring operational safety in the hydropower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62.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的REE示踪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交叉布设不同的稀土氧化物,通过人工模拟次降雨,在同一试验条件下,对坡面侵蚀沿顺坡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演变过程同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REE示踪技术对定量研究土壤侵蚀具有较高的精度;降雨前期,片蚀与细沟侵蚀发育程度基本相当;后期细沟侵蚀占据坡面侵蚀的主导地位,其侵蚀平均加速度和平均侵蚀率分别是片蚀的15倍、9倍;试验结束,细沟侵蚀占据坡面总侵蚀的90%;本试验条件下,坡面下1/3区域为侵蚀活跃带。  相似文献   
63.
超深水钻井作业隔水管顶张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深水和超深水钻井作业,确定钻井隔水管系统顶张力是钻前设计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三种隔水管系统顶张力确定方法,分别是理论方法、基于隔水管系统底部残余张力方法和基于下放隔水管系统的最大钩载方法。算例计算与超深水钻井实践对比表明,在相同的隔水管系统配置下,三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接近于实际钻井作业时的顶张力设定值。但研究认为,基于下放最大钩载的顶张力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推荐作为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64.
张玉军  琚晓冬 《岩土力学》2015,36(3):877-884
考虑裂隙的连通率、间距、孔隙基质和裂隙材料在表征单元(REV)中的体积分数,并假定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的等效内摩擦角保持常数,而等效黏聚力是固有黏聚力、等效塑性应变、基质吸力、溶质浓度及温度的函数,提出了一种在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条件下确定表征单元内任一平面上等效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方法。针对一个假定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于等效黏聚力的增强作用大于等效塑性应变和溶质浓度的减弱作用,使得等效黏聚力得到了提高,故减少了围岩中的塑性区;由此岩体应力、孔(裂)隙水压力及流速、孔(裂)隙溶质浓度的分布及量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65.
在直线拟合问题中,经典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在自变量选取不同时,拟合的参数值和中误差存在较大差别,故本文利用模拟数据对经典最小二乘和总体最小二乘拟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经典最小二乘自变量选取不同结算参数的原因是在进行拟合计算时忽略了自变量的误差,使拟合结果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保持最佳;利用总体最小二乘参数拟合的方法进行直线拟合时拟合结果不受自变量变化的影响,并能够提高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66.
基于1979—2020年逐日的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全球CMAP再分析降水资料,探讨了气候态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过程及与我国夏季相应的降水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亚洲热带气候态夏季风季节内振荡(CISO)活动是亚洲夏季风活动的主要特征,随时间北传的亚洲热带夏季风CISO称为亚洲热带夏季风涌,主要有南亚夏季风涌和南海夏季风涌。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发展阶段,印度洋区域低频气旋与对流活跃,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区域被低频东风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发生,降水中心位于两广地区。当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活跃阶段,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气旋和对流活跃,东亚低频“PJ”波列显著,我国降水中心北移到长江以南的附近区域。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减弱阶段,孟加拉湾与南海低频气旋消亡,对流减弱,低频西风加强,日本南部附近为低频反气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低频南风活跃,降水中心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南地区已基本无降水,此阶段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发展阶段基本相反。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间歇阶段时,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  相似文献   
67.
张森  石蕾  鞠楠  苏建伟 《地质与资源》2018,27(3):257-262
以"油铀兼探"的找矿思路,带动松辽盆地中南部开展砂岩型铀矿调查选区及钻探验证工作.将异常强度250 API和450 API确定为划分潜在铀矿孔、潜在铀矿化孔和正常孔的关键技术指标,对中央拗陷区南部1572个钻孔进行异常筛查工作.排查发现潜在铀矿孔362个,潜在铀矿化孔223个.对191号钻孔和36号钻孔进行钻探验证,发现1个工业孔、1个异常孔.认为区内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为油田区反转构造形成的隆起区边部四方台组河流相砂体,并总结了中央拗陷区南部6种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68.
辽东半岛早白垩世时期受到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使岩石圈构造环境由挤压造山向伸展减薄转变,前人对其成因有所争议。本文通过锆石SHRIMP U- Pb测年、原位Lu- Hf同位素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对辽东半岛大金山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大金山花岗岩体结晶年龄为~ 124Ma,侵位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金山花岗岩属弱过铝质~过铝质岩石,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中等Eu负异常,为I型花岗岩。TW003样品εHf(t)值为-25.8~ -14.2,tDM2为2093~2805Ma,岩浆物质来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金山花岗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辽东半岛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是受板块俯冲造山后伸展作用和下地壳拆沉作用的联合制约。  相似文献   
69.
于凤存  方国华  鞠琴 《水文》2014,34(3):57-60
针对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加剧的问题,引入熵值理论,建立单指标营养状态指数(TSI)和熵权藕合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模型(STSI),计算得到湖泊综合富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富营养综合状态;基于神经网络仿真理论和Matlab软件系统,采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改进BP算法,建立5-3-1结构型式的BP网络模型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进行仿真预测。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模型及改进BP模型应用于评价及预测固城湖富营养状态,并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BP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综合判断水体状态,为富营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一种长英黝帘石玉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近来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粉白相间的玉石新品种进行了测试,全面分析了这种玉石的结构和成分,并根据硅酸盐体系的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相混合计算(PMC)方法,估算了玉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这种玉石中黝帘石含量占51.9%,钠长石占33.3%,石英14.4%,并含有少量的褐帘石、单斜辉石等矿物。样品中粉红色矿物的红外光谱最强峰位于1110~900cm-1范围内,为快速、方便地鉴定此种玉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