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GOES9卫星观测的能量大于2MeV和大于4MeV电子通量和行星际飞船ACE太阳风参数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以及磁暴指数Dst资料,分析了1998年4-5月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时间和能量响应特征及其与行星际太阳风参数、磁暴和亚暴等扰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性(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有明显的周日变化,中午极大和午夜极小.4月22日和5月5日开始的两次大事件中,能量大于2MeV电子通量中午极大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尺度分别约为4天和1天,中午极大值高于背景水平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3天(4月22日-5月4日)和16天(5月4日-20日)以上.每次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能量范围不完全相同.两次大事件的上升段都对应于磁暴的恢复相,与太阳风动压脉冲、高速流脉冲和负Bz分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2.
根据对台湾岛以东海域A-24C,A-50C岩芯中放射虫化石的分析结果,并借助WP3岩芯有孔虫,δ^18O曲线分析,测试资料,对两岩芯地层作了对比与划分,结果显示:两岩芯的上部(A-24C为0~30cm,A-50C为0~35cm)属全新世沉积;下部(A-24C为30~234cm,A-50C为35~163cm)属晚期更新世沉积。 两岩芯中放射虫丰度、分异度的变化与黑潮主流线的摆动密度相关。末次冰期时的低海面导致黑潮主流线移至研究区(125℃E)以东,放射虫丰度,分异度出现低值,有的层位出现零值,而随着海面回升,黑潮逐渐移至现在的位置,放射虫的丰度,分异度出现高值,另外综合该区分析资料,推算两岩芯的平均沉积速率为A-24C岩芯全新世3cm,晚期更新世12.6cm,A-50C岩芯全新世2.9cm,晚更新世12.4cm,晚期更新世沉积速率均大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133.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查干楚鲁A型二长花岗岩位于索伦-林西缝合带内,侵位于早二叠世哈冷岭SSZ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本文对其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厘定岩体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古亚洲洋东段洋盆闭合时限提供证据。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查干楚鲁二长花岗岩侵位于中三叠世(245.9±1.3 Ma);岩体含较多碱性长石,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见晶洞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体高硅(SiO2=76.75%~77.18%)、富碱(Na2O+K2O=8.19%~8.62%),贫钙(CaO=0.40%~0.44%)和镁(MgO=0.03%~0.05%);负Eu异常显著(δEu=0.03~0.09), Rb、Th、U、K、Ga元素较富集,而Ba、Sr、P、Ti元素相对亏损,且10 000 Ga/Al(2.72~3.52)、~TFeO/MgO(29.16~57.82)、(Na2O+K2O)/CaO(15.08~21.39)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4.
古亚洲洋不是西伯利亚陆台和华北地台间的一个简单洋盆,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打开和封闭的多个大小不一的洋盆复杂活动(包括远距离运移)的综合体.其北部洋盆起始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初(573~522Ma)冈瓦纳古陆裂解形成的寒武纪洋盆.寒武纪末-奥陶纪初(510~480Ma),冈瓦纳古陆裂解的碎块、寒武纪洋壳碎块和陆缘过渡壳碎块相互碰撞、联合形成原中亚-蒙古古陆.奥陶纪时,原中亚-蒙古古陆南边形成活动陆缘,志留纪形成稳定大陆.泥盆纪初原中亚-蒙古古陆裂解,裂解的碎块在新形成的泥盆纪洋内沿左旋断裂向北运动,于晚泥盆世末到达西伯利亚陆台南缘,重新联合形成现在的中亚-蒙古古陆.晚古生代时,在现在的中亚-蒙古古陆内发生晚石炭世(318~316Ma)和早二叠世(295~285Ma)裂谷岩浆活动,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类.蒙古-鄂霍次克带是西伯利亚古陆和中亚-蒙古古陆之间的泥盆纪洋盆,向东与古太平洋连通,洋盆发展到中晚侏罗世,与古太平洋同时结束,其洋壳移动到西伯利亚陆台边缘受阻而向陆台下俯冲,在陆台南缘形成广泛的陆缘岩浆岩带,从中泥盆世到晚侏罗世都非常活跃.古亚洲洋的南部洋盆始于晚寒武世.此时,华北古陆从冈瓦纳古陆裂解出来,在其北缘形成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被动陆缘和中奥陶世-早志留世的沟弧盆系.志留纪腕足类生物群的分布表明,华北地台北缘洋盆与塔里木地台北缘、以及川西、云南、东澳大利亚有联系,而与上述的古亚洲洋北部洋盆没有关连,两洋盆之间有松嫩-图兰地块间隔.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华北地台北部发生弧-陆碰撞运动,泥盆纪时,在松嫩地块南缘形成陆缘火山岩带,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台与松嫩地块碰撞,至此古亚洲洋盆封闭.古亚洲洋的南、北洋盆最后的褶皱构造,以及与塔里木地台之间发生的直接关系,很可能是后期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方向性特征进行显著性建模的MRI脑图像肿瘤自动检测算法.该模型首先将MRI脑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掉图像中头骨区域的干扰;然后使用基于方向特征的显著性检测增加病变区域的对比度,实现更准确地提取肿瘤图像区域.本文算法在脑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且与主流的肿瘤自动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6.
???????·?????Tongji-GRACE01?????????????????????????????????????????????+??????????????????????????GIA????????????仯??????????GIA??????????????仯??????о???????RMS????2003-01??2011-08????????仯???????????-128.2±34.6 Gt/a??Pau-5-AUT??????-177.9±40.2 Gt/a??W&W-4-AUT??????-92.8±31.2 Gt/a??W12a??????  相似文献   
137.
与以往利用对轨道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或分段拟合求取交叉点的思路不同,提供了一种利用线段分段方式搜索交叉点,并最终采用短距离直线拟合确定交叉点的新思路.该方法可以不用顾及卫星下点轨迹的分布特征,使得交叉点的确定更为简便.在北冰洋区域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所计算出的交叉点的不符值符合海冰的季节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8.
Although the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bamboo vinegar and charcoal powder (BVC) has been increasingly documented in domestic animals, the use of BVC as immun...  相似文献   
139.
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且类型复杂,严重威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分析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并用于减灾防灾,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现场调查获取的大量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管理。以信息建模理论为指导,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并结合GIS空间数据模型分析,以建立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实现海量地灾信息综合管理为目的,研发了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信息综合管理系统(WIMS)。利用GIS的强大空间图形管理能力、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开发等技术,以发布图形服务与数据服务的方式实现地质灾害数据共享,解决了空间数据编辑及提升地图访问速度的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不仅能够为灾害管理部门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认识地质灾害的公共平台,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相似文献   
140.
2003年东亚季风季节内振荡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将2003年东亚夏季风指数IM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后,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经向传播主要表现为从南海南部地区向北传播,其传播过程中的高值中心分别对应我国南海地区、华南前汛期以及江淮流域梅雨的强降水过程。ISO的传播还表现出纬向与经向相互接力的特征,纬向上源于热带地区孟加拉湾向东传播的ISO和源于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向西传播的ISO 在120 °E附近汇合后,分别补充到由南海南部向北传播的ISO中,使其可以继续加强北传,最北界可延伸到35 °N以北,对我国东部地区大尺度降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