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477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41.
亚洲季风区地面感热通量的区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9-1995年(缺1986、1987、1993)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逐旬感热通量资料,对亚洲季风区地面感热通量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进行了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地区感势通量的变化与亚洲季风的爆发及演变有密切关系,是季风爆发的主要关键区。这两个地区的感热积累是东亚季风爆发的触发因素之一,尤其是印度半岛北部感热通量的突变对印度夏季风演变十分重要。印度半岛北部与青藏高原西部的热力差异在季风的爆发和维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东北亚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力差异只对东亚夏季风的演变有影响,与冬季风则无直接关联。在东亚季风的爆发中居主导地位的还是印度半岛北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感热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442.
为了以数值试验手段定量地再现青藏高原地形对冬季东移大槽的影响,也同时讨论冬季亚洲不同高空环流形势下地形对东移槽影响的差别,本文使用我所6层有限区域格点模式,首先根据该模式对初始场的需要,也源于冬季亚洲地区高空流型的特点,构造了以基本斜压西风气流加高空西风急流,并在其上迭加正弦波槽扰动为主要特征的环境流场等的理想初始场及理想地形场。然后,根据不同流场成员和地形的组合,设计了13个数值模拟试验。接着,利用整层无辐散初始化方案,固定侧边界条件,对各试验积分4—5天,最后分析各试验中东移槽的行为。本研究第三部分的模拟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9〕,模式计算稳定,模拟结果合理,说明文中理想场的构造是协调的、合理的,也比较接近实际。侧边界条件及初始场的预处理也大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43.
为了改进美国NCARCCM3全球模式中LSM陆面模型中的积雪方案的模拟效果,在Sun等[1]SAST积雪模型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后,加进CCM3模式LSM模型中.该方案根据格点区域平均积雪深度的不同,把地面雪盖划分为1到3层不等,能在积雪表层和中间层更好地描述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详细地考虑了雪的热传导、太阳辐射的穿透吸收、雪的融化、液态水的储存、渗透和再冻结等积雪内部的主要物理过程;根据Nimbus-7卫星实测雪深资料修改了积雪覆盖度和雪面反照率的计算方案.利用前苏联6个台站1978-1983年的实测积雪资料和大气强迫数据,进行了单点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的积雪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地再现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逐日和季节变化特征,部分提高了积雪参数化方案对积雪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444.
秦岭东段主要类型金红石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岭东段主要原生金红石矿床均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形成。通过对该区四种主要金红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及对含矿原岩的恢复,认为本区不同类型金红石矿床的∑REE、LREE/HREE、δEu值等特征有很大差别,并显示出了本区金红石矿床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稀土元素与Ti的富集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任何一种类型矿床中,稀土越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越高,δEu值越大,越有利于Ti的富集。  相似文献   
445.
亚洲地区云量参数化的对比试验及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了亚洲地区气候云量及相对湿度的分布事实。然后,利用一有限区域模式,1979年FGGE资料和我们综合的实测云量资料等,对选用或修改了的6种云量诊断方案,就1979年冬、春及夏季的4次个例进行了对比试验。最后还针对四川‘81.7’特大暴雨个例,按有无云两种方案,作了48小时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在6种云量诊断方案中,以考虑了亚洲地区特点的ECMWF修正方案和气候云量修正方案对云区及云量的诊断效果最好。另外,云的影响对大范围短期预报虽不重要;但可对局部地区的短期天气变化有一定影响。即模式云量增加后对流层中低层温度升高,抑制陆上对流发展,预报的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446.
通过对玉龙含矿斑岩体中钾长石斑晶的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其有序度分别为0.457~0.597(X射线衍射)及0.64~0.72(红外光谱),三斜度分别为0.675~0.775(X射线衍射)及0.16~0.44(红外光谱),结构参数为0.278~0.813.这些数据表明钾长石斑晶为中微斜长石,测定的结构温度为370℃~442℃.此外,还从热力学、晶体结构诸方面探讨微斜长石的成因,认为三斜微斜长石与单斜正长石之间的转变在地质历史中很可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由微斜长石加热可以转变为正长石,但正长石冷却不会自发地转变为微斜长石,因此由微斜长石结构测得的温度应为钾长石形成时的最高温度,从而得出玉龙含矿斑岩体中钾长石(中微斜长石)斑晶不是岩浆结晶的产物,而是热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47.
潼峪金矿区成矿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8.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站资料、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和ECMWF预报资料,对2022年6月12—13日江西中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风槽携带冷空气南下的环流背景下,500 hPa高空槽、低层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和地面静止锋共同作用造成的。2) 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产生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持续提供动力条件,低空暖湿西南急流输送的充足水汽,有利于江西中南部不稳定能量的积累。3) EC暴雨落区预报偏北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系统位置较实况偏北,700 hPa垂直速度大值区偏北、对流性降水预报偏弱和地形影响也是暴雨漏报的重要因素。4) 584 dagpm特征线的位置变化对此次暴雨落区向南订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暴雨预报中,不仅要考虑锋面大尺度降水,还要考虑暖区对流性降水,关注低层强动力辐合区域,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可以有效对主雨带位置和强度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449.
焦彦军  钱正安 《高原气象》1994,13(4):383-393
为了以数值试验手段定量地再现青藏高原地形对冬季东移大槽的影响,也同时讨论冬季亚洲不同高空环流形势下地形对东移槽影响的差别,本文使我所6层有限区域格点模式,首先根据该模式对初始场的需要,也源于冬季亚洲地区高空流型的特点,了以基本斜压西风气流加高空西风急流,并在其上迭加正弦波槽扰动为主要特征的环境流场等的理想初始场及理想地形场。然后,根据不同流场成员和地形的组合,设计了13个数值模拟试验着,利用整层无  相似文献   
450.
准静止波强迫对1998年和1991年江淮洪涝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红  钱正安  蔡英 《高原气象》2006,25(3):390-400
为了进一步检验青藏高原、北方冷空气及西太副高对1998年和1991年江南北部和江淮洪涝的影响,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格点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分别对该两年夏季的两段强暴雨个例作了对照和滤波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在两次强暴雨个例中,考虑了中高纬度环流、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和低纬西太副高影响的对照试验,能相当好地再现中高纬度环流的平均场特征及形势演变的情景;而不包括上述准静止波异常影响的滤波试验的模拟结果与对照试验的结果相差较大,更接近多年平均的7月气候场。这证实北方冷空气活动、高原热力作用和西太副高位置对该两个个例中雨带的重要影响。同时,本文模拟也显示中尺度模式MM5有相当强的模拟中高纬度形势演变的能力,这种保留或滤除准静止波异常的模拟方法不失为一种讨论大尺度准静止波异常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