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690篇
  国内免费   818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483篇
地球物理   752篇
地质学   1466篇
海洋学   422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39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水溶洞环境变化特征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贵州龙宫风景区1996年和2011年15年前后客流量、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有关数据,分析其环境变化特征,揭示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洞内CO2浓度比洞外高,洞深越深CO2浓度越高,2011年CO2浓度比1996年显著增大,总体说明游客数量对CO2浓度影响很大;(2)游客数量每增加1万人,则CO2浓度增加0.002%,年增加约0.0046%;大约经过13.5~18a,当年游客量达到135万人时,龙宫CO2浓度将超过CO2卫生二级标准;(3)各监测点各时段温度差异主要表现在洞外,洞内各监测点的各个时段基本无差异;(4)各监测点不同时段湿度无明显变化,仅存在洞内与洞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62.
张伟  顾希  王燕  王辉 《西部资源》2012,(3):119-123
本文优化了进口铜精矿的样品处理技术,通过对影响铜精矿消解的因素和仪器参数进行分析建立了同时测定铜精矿中有害元素的精确方法,回收率在91.7%-96%,并与FAS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3.
山地复杂下垫面湍流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谱方法和能量闭合度分析等方法,对兰州市皋兰山2006年夏季和2005年冬季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观测点测定的三维风速、空气温度的功率谱在惯性副区都符合"-2/3"定律,垂直风速和温度的协谱在惯性副区也基本符合"-4/3"定律.4个观测点都存在能量平衡不闭合现象,夏季观测点绿化地和裸地能量平衡比率(EBR)分别为66%和94%,冬季绿化地和裸地的EBR分别为62%和84%;裸地观测点的闭合程度明显好于绿化地.本文还讨论了能量闭合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各个观测点的地表能量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964.
南京冬季城、郊近地面湍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2月17日—3月2日南京及其郊区的近地层湍流资料,分析了城、郊下垫面的无量纲化风速、温度的湍流特征,验证了Monin-obukhov(M-O)相似理论在城、郊下垫面的适用性,并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市区和郊区无量纲脉动风速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虽然都符合“1/3”次方律,但城、郊有一定差异,尤其在水平方向更为明显。在非中性时垂直向的变化要比水平向更符合“1/3”次方律;σT/|T*|与Z/L关系在城、郊有一定差异,在不稳定时在市区和郊区分别按“-1/3”次和“-2/3”次方规律变化,而在稳定时市区按“-2/3”次方变化,郊区无普适函数关系。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城、郊σT/|T*|都随着|Z/L|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965.
以卡斯特洛夫公式为理论基础,得到各朝向墙面可能晴天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小时总量的计算方案,计算了我国704个气象站各月代表日各个朝向墙面的逐时辐射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最大1h辐射量的全国分布。结果表明:南墙晴天最大1h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而且在冬季其辐射量在各墙面中最大;东、西墙受纬度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在夏季其辐射量在各墙面中最大。  相似文献   
966.
近地层风能参数随高度分布的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江苏和吉林的12个测风塔资料,对两个地区的风能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一种用10m高度风速资料推算近地层内任意高度上平均风功率密度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交互拟合不同高度的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误差4.4%,最大误差13.3%,优于指数律的平均误差7.8%,最大误差22.0%,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67.
春季和夏季爆发型ENSO事件对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海温资料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资料,借助统计方法,讨论了不同爆发型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中国夏季(5~10月)降水分布的影响。根据定义,El Ni?o和La Ni?a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在4~6月爆发,称为春季爆发型(分为ELSP1、ELSP2、ELSP3和LASP);一类是在7~10月爆发,称为夏季爆发型(分为ELSU和LASU)。结果显示,ELSP1型当年夏季,中国夏季降水主要呈现负距平分布,其中显著降水偏少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在其次年夏季,降水由南往北呈现"-、+、-"异常分布,显著降水偏多区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带。ELSP2型当年夏季和次年夏季,中国夏季降水基本呈现相反变化分布,即当年夏季,全国降水以偏少为主,次年夏季全国降水以偏多为主。ELSP3型当年夏季,以华南降水偏多、其余地区降水偏少为主,在其次年夏季,降水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华北偏多。ELSU型当年夏季,长江以北降水偏少、西南以及华南沿海降水偏多;次年夏季,降水由南往北呈现"-、+、-、+"异常分布。LASP型当年夏季使得全国降水基本一致增多,尤其是长江流域;而在其次年夏季,除了淮河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略多异常,全国降水以基本偏少为主。LASU型当年夏季,降水呈现长江以南偏少、以北偏多的主要分布形势,在其次年夏季,除了长江中下游区域降水偏多以外,其余地区降水均偏少。降水的异常分布与Hadley环流和水汽异常分布密切相关。但LASU型所导致的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比较弱。  相似文献   
968.
利用2004~2006年杭州主城区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了O_3、NO_2和CO浓度的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杭州主城区3年的O_3、NO_2、CO的年均浓度都不大,分别为40、60、1400μg·m~(-3).四季中O_3、NO_2和CO浓度相差较大,O_3是夏季高冬季低,NO_2和CO则是秋季较高,夏季较低.O_3、NO_2和CO浓度日变化也很明显,其中O_3是单峰形态,NO_2和CO为双峰形态.不同天气条件下O_3与烃类的关系研究表明,晴天时烃类浓度减少,O_3浓度明显增加;阴天时O_3浓度较低,烃类浓度较高,它们的变化不大.白天和夜晚不同风速时O_3、C_2-C_(12)的浓度变化不同,白天风速增大时C_2-C_(12)浓度减小,O_3浓度增加;晚上无此变化.  相似文献   
969.
吉林省单站暴雨特征分析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袭祝香  孙力  刘实 《气象科学》2009,29(2):230-234
利用吉林省50站195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单站暴雨采用等级、序位、异常气候重现期等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吉林省暴雨一般集中出现在7月上旬到8月下旬,且有一半以上的县市暴雨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的趋势,1980s中期以来,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暴雨出现次数处于偏多阶段.对吉林省单站暴雨采用等级、序位、异常气候重现期等方法进行了评估,对2005-2007年吉林省出现的大暴雨进行了试评估.  相似文献   
970.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气温变化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城市环境气象的蠕变过程,利用南京站1956—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及南京市1995—200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变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56年以来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28℃/(10 a)、0.18℃/(10 a)、0.33℃/(10 a),特别是1990年以后,增温速率进一步加大。(2)城市化进程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城市下垫面性质、工业排污和人口数量。(3)1990年代后南京市城市化进程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