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42篇 |
免费 | 2507篇 |
国内免费 | 40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39篇 |
大气科学 | 1616篇 |
地球物理 | 2276篇 |
地质学 | 7452篇 |
海洋学 | 2159篇 |
天文学 | 198篇 |
综合类 | 982篇 |
自然地理 | 1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330篇 |
2022年 | 663篇 |
2021年 | 845篇 |
2020年 | 744篇 |
2019年 | 729篇 |
2018年 | 732篇 |
2017年 | 671篇 |
2016年 | 714篇 |
2015年 | 796篇 |
2014年 | 773篇 |
2013年 | 938篇 |
2012年 | 946篇 |
2011年 | 931篇 |
2010年 | 952篇 |
2009年 | 923篇 |
2008年 | 844篇 |
2007年 | 763篇 |
2006年 | 737篇 |
2005年 | 633篇 |
2004年 | 541篇 |
2003年 | 406篇 |
2002年 | 351篇 |
2001年 | 365篇 |
2000年 | 329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梯度分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探究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空间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山东省为例,基于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假设与测度方法,运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空间布局和集聚特征,并以人均GDP作为特征指标划分各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梯度,从省级全域层面和“点、线、面”特征单元综合的角度,揭示农村居民点转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及其耦合关系。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2005-201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点转型指数呈现西高东低和南高北低的态势;在全局趋势上,Moran's I指数达到0.6317,说明农村居民点转型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局部趋势上,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集中分布在鲁西黄泛平原、鲁西南淮河平原以及鲁中沂蒙山区,次冷点区分布在次热点区外围,冷点区分布在胶东丘陵地区和鲁北黄河三角洲地带;在相关性分析上,农村居民点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数理统计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无论是全域层面还是特征单元,农村居民点转型均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经济梯度的递减规律、且乘幂变化趋势显著。本文探索了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空间特征,弥补了土地利用转型空间性分析的不足;同时研究结果也较好地验证了前人提出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42.
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普遍认为CO2、有机酸及H2S是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的酸性流体。CO2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作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有机酸和H2S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从常温升高至200℃,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由弱变强再变弱,在90℃左右溶蚀能力最强。而H2S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则明显不同,60℃时基本达到最大溶蚀率,温度继续升高后,溶蚀能力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略有增加,150℃后突然降低。由于H2S主要是硫酸盐高温热还原产物(TSR),因而在碳酸盐岩成岩早期阶段,溶蚀作用的流体可能主要是有机酸和C02,而在深埋阶段,H2S水溶液则可能是溶蚀作用的主要流体。 相似文献
143.
目前,对宇宙中生命迹象的探索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美国宇航局研制了由超声波或者声波驱动器驱动的一系列超声波/声波钻头/取心器(USDC),用来进行空间探测并提取岩石、冰与土壤样品,以及进行原位分析。此设备在声波频率下,超声波压电驱动器驱动中间的自由质量块进而冲击钻头来进行采样。目前所制造的超声波钻头/取心器(USDC)装置能够取出岩心和岩屑,在未来的行星探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优点。主要介绍USDC的优点、各装置的结构及其性能特点,以供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及未来深空探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4.
打桩振动环境效应的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把打桩引起的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问题归结为层状半无限弹性体系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的耦合模型对该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对整体模型时空离散,用C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利用该程序对上海某高层办公楼进行实例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为打桩施工的安全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由于逆断层作用,2013年芦山MS 7.0地震诱发的崩滑地质灾害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上盘效应与方向效应。在震后应急科考中未发现发震断层的地表破裂带,然而灾区大量出现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加之密集的余震分布、地震烈度调查结果等,提供了确定芦山地震宏观震中、地震动错动方向以及研究地震发震构造等的诸多线索。 统计结果表明,芦山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具有明显的优势滑动方向(135°~144°),该方向揭示了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反映的一致,大体垂直于发震断层的走向;从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点的分布与密度判断,宏观震中位于宝盛乡北,在仪器记录震中东北约3.6km处;从余震群分布、地震诱发滑坡分布特点及地震等烈度线等,结合以往强震如汶川地震等的调查经验,推测当震级足够大时,发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可能通过地质灾害、余震密集区东侧的边缘地带,总体平行于双石-大川断裂。另外,通过分析地层岩性与崩滑地形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崩滑灾害在某些地层岩性中易发,灾害点呈线性排列的原因是不同地层岩性之间抗风化能力的差异性,造成在地层分界线上形成线性陡崖或高坡度地带,使之在强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相似文献
146.
147.
148.
根据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NX地区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段砂岩储层为低孔-特低、超低渗透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孔喉组合主要为中孔-细喉型和小孔-细喉型。早期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使研究区长6段储层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作用。压实作用丧失的孔隙占原始孔隙的45.9%~65.6%,平均为56.5%;胶结作用丧失的孔隙占原始孔隙的21.8%~46.4%,平均为28.3%,粘土矿物、碳酸盐是造成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类型。长石、浊沸石、岩屑等的溶蚀作用极大改善了储层物性,改善了现今孔隙的22.2%~71.4%,平均44.2%。早白垩世末期,研究区长6储层已基本变为特低~超低渗透,该时期之后,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弱,储层物性基本保持到现今。 相似文献
149.
黄河河口演变(Ⅰ) --(一)河口水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完整实测资料,研究了河口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自50年代至90年代呈明显递减。对黄河口的水文特征:水情、沙情、断流、离子流量、滨海潮汐、潮流、余流、温、盐度分布、风暴潮、拦门沙与盐水楔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论述。对断流的危害、成因及缓解对策作出分析。河口淤积、延伸、改道对黄河下游的影响也作出时空上的定量分析。对1855年以来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作出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0.
根据《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0),探索利用数字地形测图成果的野外检查数据与提取地形图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分析比较、统计制表的精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