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3篇 |
免费 | 220篇 |
国内免费 | 7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篇 |
大气科学 | 347篇 |
地球物理 | 1311篇 |
地质学 | 1383篇 |
海洋学 | 391篇 |
天文学 | 131篇 |
综合类 | 97篇 |
自然地理 | 26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93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153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121篇 |
1988年 | 141篇 |
1987年 | 100篇 |
1986年 | 68篇 |
1985年 | 90篇 |
1984年 | 78篇 |
1983年 | 56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70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16篇 |
1976年 | 7篇 |
1974年 | 7篇 |
1935年 | 8篇 |
192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Gao Y Fang J Zhang J Ren L Mao Y Li B Zhang M Liu D Du M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1,62(8):1628-1631
The impact of the widely used herbicide atrazine on seedling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eelgrass was determined. The long-term impact of the herbicide atrazine (1, 10 and 100 μg/L) on growth of eelgrass Zostera marina (L.) seedlings, maintained in outdoor aquaria, was monitored over 4 weeks. Exposure to 10 μg/L atrazin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plant fresh weight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d up to 86.67% mortality at the 100 μg/L concentration. Short-term photosynthetic stress on eelgrass seedlings was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adult eelgrass us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he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in eelgrass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at all atrazine concentrations (2, 4, 8, 16, 32 and 64 μg/L) even within 2 h and remained at a lower level than for adult plants for each concentr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razine presents a potential threat to seagrass seedling functioning and that the impact is much higher than for adult plants. 相似文献
172.
引言在太古宙,火山-沉积岩层遍布于全世界,金与条带状铁建造有一种联系。围绕这种联系的性质和同生成因与后生成因模式引起了争论。就津巴布韦一些矿床来说,Fripp(1976)提出了赞成铁建造容矿金矿床为同生成因的证据。对巴西马里亚纳的帕萨格姆矿床而言,Fleischer和Routhir(1973)也提出了赞成铁建造容矿金矿床为同生成因的证据。Page(1979)认为,西北地区的卡拉通湖金矿床也是同生成因的铁建造容矿的 相似文献
173.
Bioaccumulation of Cd, Co, Cu, Ni, Pb and Zn in Antarctic gammaridean amphipod collectives, Orchomene plebs (Hurley, 1965),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a cruise of RV "Polarstern" to the Wedell Sea. With the sole exception of Cd the organisms accumulated metals during exposure and depurated them in uncontaminated seawater. Four independent toxicokinetic experiments and one field study were modelled simultaneously to calculate the following size-dependent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for organisms with body length 10 mm (BCF(10 mm)): 130 (Co), 4030 (Cu), 190 (Ni), 2900 (Pb), and 5210 (Zn). On the time scale of our experiments the data suggest an increased metal uptake by previously exposed test organisms. The collectives investigated may be regarded as potentially suitable biomonitors for Co, Cu, Ni, Pb and Zn but not for Cd. An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Orchomene plebs as a biomonitor of waterborne metals in the field indicates minimal increments of the ambient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of 0.01 microg Co l(-1), 0.2 microg Cu l(-1), 0.4 microg Ni l(-1), 0.6 microg Pb l(-1) and 0.3 microg Zn l(-1). 相似文献
174.
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以河北省和辽宁省为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以陆源沉积、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 (包括多期的褶皱作用 ,挤压、伸展及走滑断层作用 )为特征。对北京、冀北与辽西地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野外工作及测年 (U Pb,40 Ar 39Ar方法 )研究揭示出该区中生代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 ;而这种构造变形特征被归因于 :(1)中生代以前 (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 )复杂的早期变形序列 ,以及 (2 )中生代时期交替发生的主要构造形迹向南和向北的构造汇聚作用。燕山在中侏罗世之前 (早于 180 Ma)向南运动的低角度的逆冲断层发育在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南部 ,太古宙基底及元古宙和显生宙盖层均卷入其中。该次推覆作用可能是 (1)古生代时期蒙古弧与安第斯型的大陆弧沿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缘发生碰撞的后果 ,或 (2 ) (北部陆块 )向南俯冲于华北太古宙“克拉通”之下时形成的 ,类似于美国科迪勒拉型的弧后、前陆褶皱冲断带。此次褶皱冲断发生之后 ,该推覆断层的上盘经历了广泛的剥蚀 ,随后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同时沉积在上、下盘之上。我们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75.
176.
Sebastian Krastel Andrew A. Antobreh Russell B. Wynn Till J. J. Hanebuth Aggeliki Georgiopoulou 杨丽娟 《海洋地质》2009,(1)
西北非海域的陆缘地貌因受到顺陆坡而下和平行于陆坡两个方向沉积物运移作用的相互影响而有很大改变。在几个航次的调查中,通过地球物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位于12°~26°N之间的塞内加尔和毛利塔尼亚海域的沉积物运移作用进行了调查。测深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被用于研究再沉积的延伸范围以及内部结构。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进行了沉积物取芯,并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7.
本文简要介绍了CIPP管线修复技术在污水支管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CIPP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8.
贵州贞丰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12级Re-Os同位素数据:Re0.1257~1.233ng/g,Os6.75~33.50pg/g,等时线年龄为193±13Ma,反映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等时线的初始n(187Os)/n(188Os)值为1.127±0.04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而不是地幔。结合其他资料,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为:盆地流体不断地从沉积物中萃取出包括金在内的成矿组分,形成含矿流体。印支期挤压造山期间,含矿流体沿不整合接触面和同生断层向上运动,造山后的伸展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该模式与本文得到的成矿年龄和初始比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9.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of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Hannuoba and Significance for Lithospheric Mantle Evolu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ntle-derived xenoliths and xenocrysts in Pale-ozoic diamondiferous ki mberlites in Mengy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Fuxian (Liaoning Province) showthe presence of a cold,thick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 NCC) in the MiddleOrdovician ( Griffin et al ., 1998 ; Menzies et al .,1993 ;Fan and Menzies ,1992) . However ,studies onmantle peridotites captured in the Tertiary to Neo-gene basalts of the NCC have revealed the existenceof a thin, hot and fertile lithosph… 相似文献
180.
亚利桑那州北部一些峡谷和高原上分布有数千个溶蚀塌陷角砾岩筒,其中,80%以上为铀或铜矿化岩筒。尽管目前核原料市场萧条,但由于部分岩筒中铀矿石品位很高,而且还伴生有Ag、Pb、Zn、Cu、Co和Ni等达到综合利用的金属,因而,角砾岩筒铀矿床的开采和勘探活动仍然是一派繁荣景象。亚利桑那北部的广大地区均是由未受切割的高原组成。由于矿山开采在靠近高原的地方要比峡谷地区容易得多,因而寻找高原地区的岩筒就显得更为重要。岩筒规模较小,一般直径不到600英尺(20米),而且在高原上露头很少,这给勘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角砾岩筒一般均延伸到密西西比红墙灰岩中,在高原上,岩筒有时会以环状地貌形式出露于地表。遗憾的是,那些延伸到二迭系凯伯布灰岩和托勒威普组岩石中的无矿近地表塌陷地貌在地表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铀矿化岩筒勘探时,区别这两类环状地貌就成了关键。在上述这两种塌陷地貌中,目前已进行了各种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试验。由于矿床规模小,以及在上覆岩层中地球化学标记显示不清楚,所以在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和水系沉积物等许多踏勘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勘探矿化角砾岩筒时,效果都不佳。在通过航空照片分析和其后的野外填图确定的一些塌陷地貌上,试验了几种详细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将塌陷地貌与周围围岩区别开来: (1)岩石地球化学特点与矿化角砾岩筒相比,通常显示较低的Ag、As、Ba、Co、Cu、Ni、Pb、Se和Zn异常。 (2)土壤测量可能是用于区别角砾岩筒与周围地层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虽然土壤中大多数异常元素的含量仅为本底值的两倍,但是在塌陷地貌上布置的采样线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塌陷外面相比,在塌陷内部,异常元素表现一致富集特点。 (3)在一已知矿化岩筒上进行的蜡样芽孢杆菌生物测量结果表明,环状断裂内样品中的含量要比角砾岩筒外的样品高得多。 (4)土壤氦气测量在7个塌陷地貌上进行了试验,但有5个塌陷的测量结果不令人满意。地球物理测量,如脉冲计数声频磁大地电流和大地电流场剖面数据表明矿化岩筒与岩筒周围地层之间存在特征性的传导率差别。应用这些地球物理方法再结合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由航空照片分析和野外填图确定的塌陷地貌进行详细研究,对以后如何选择岩筒进行钻探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