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5篇
  免费   2048篇
  国内免费   2958篇
测绘学   867篇
大气科学   2651篇
地球物理   2734篇
地质学   5896篇
海洋学   1582篇
天文学   503篇
综合类   1141篇
自然地理   138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597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686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609篇
  1998年   433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分别论述了在空间域与频率域中由重力资料反演三维密度分布的理论及其实现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频率域三维密度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982.
矿震及其前兆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车用太  宁挺文 《中国地震》1993,9(4):334-340
本文通过对山东霜矿的矿震(冲击地压)发生条件、时空分布与某些征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利用矿震及其前兆观测探索天然地震前兆与预报方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83.
顺托果勒低隆及邻区加里东中期运动面的结构特征、区域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性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运用钻井资料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对研究区加里东中期运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加里东中期3个幕次的构造运动导致3个运动面的形成:Ⅰ幕运动面由塔中地区的O3l/前O3l角度不整合面、顺托果勒到塔北地区的O3q/O2yj平行不整合面组成,Ⅱ幕运动面为O3s (或O3qr)与下伏碳酸盐岩构成的同构造沉积超覆型角度不整合面,Ⅲ幕运动面为S/O角度不整合面,在隆起区存在显著的构造削截特征。2)3个运动面的结构特征和差异分布规律具有明确的构造指示意义:Ⅰ幕、Ⅲ幕运动面属于典型的构造成因不整合面,形成于周缘洋盆关闭、陆块碰撞造山时期;Ⅱ幕运动面的形成则受到早期构造格局、全球海平面上升及盆地南缘碰撞造山作用的综合控制。3)顺北、顺南地区地震剖面中存在沿鹰四段顶面以下顺层规律分布的“串珠”反射,推测属于准同生岩溶洞穴。  相似文献   
984.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85.
Geo-Spatial Data Transfer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NSDI)" ,as well as a necessary means for data sharing. "Chinese National Geo-Spatial Data Transfer Format (CNSDTF)" was approved by National Quality Technology Supervise Bureau in 1999 with the standard serial number of 17798-1999. It is designed to support vector and raster spatial 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ector part of CNSDTF, including design ideas, main characters, conceptual model, definition of spatial object, and fil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986.
1.IntroductionSouthAsiaandEastAsiaareahugemonsoonsystem,inwhichtheEastAsianmonsoonisitssubmonsoonsystem.BecausetheEastAsiansu...  相似文献   
987.
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一交梅雨锋暴雨过程影响的模拟检验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彭新东  吴晓鸣 《高原气象》1999,18(3):451-461
应用1988年版日本谱模式JSM,对比分析了Arakawa-Sckawa-Schubert、Kain-Fritsch、KuoAnthes和Gadd-Keers等几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梅雨锋暴雨对流系统模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88.
云南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及其古水温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下部含砾层的双层结构特征与不同的地质作用有关:下部砾岩层为滨海相砾岩;上部角砾状灰岩由碎屑流产生。所产遗迹化石指示滨海相环境。根据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颗粒成分、胶结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丁家寨组冷温水成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89.
肖丽芳  林晓丹  任东 《地质学报》2022,96(5):1654-1679
昆虫植食是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地史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昆虫植食行为的起源与演化是探究古环境重建及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切入点,其结果将更好地揭示现生昆虫取食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本文梳理了昆虫植食的研究历史;阐述了植物化石上的生物损伤与非生物损伤的主要区别;介绍了昆虫植食研究的化石证据以及功能性取食组 损伤类型研究体系(Functional feeding group damage type, FFG DT)。昆虫植食多样性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过程分为8个阶段:① 志留纪—泥盆纪(444~359 Ma)为昆虫植食的起源时期;② 石炭纪(359~299 Ma)为昆虫植食的扩张时期;③ 二叠纪(299~252 Ma)为昆虫植食的稳定时期;④ 三叠纪(252~201 Ma)晚期,昆虫植食再次多样化;⑤ 侏罗纪(201~145 Ma)昆虫植食程度进一步加强;⑥ 白垩纪(145~66 Ma)裸子植物逐渐为被子植物所替代,昆虫植食大幅度增加;白垩纪末期,昆虫植食水平下降;⑦ 古近纪(66~23 Ma)昆虫植食水平提高;⑧ 新近纪(23~26 Ma)昆虫植食与现代基本相似。影响昆虫植食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环境、昆虫和植被多样性、昆虫口器类型、植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等。目前,统一昆虫植食研究体系和方法、填补各历史阶段的缺失信息等问题在昆虫植食研究中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90.
王岩  王登红  黄凡 《地质学报》2022,96(5):1724-1735
长江流域分布着我国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在长江流域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保障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赢的目的,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已发现的128种矿产、14683处矿产地信息,总结了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系统分析了长江领域矿产资源的时空演化规律。长江流域矿产种类较齐全,能源矿产总体不发育但页岩气有潜力,金属矿产以铁、有色金属为主,矿物类和岩石类非金属矿产都比较发育,水气矿产潜力很大。时间上,成矿历史悠久,按构造演化时段,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晚古生代、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6个时段,以中生代和晚古生代为主要成矿期;空间上,可划分八大资源集中区,上游矿产地数量较多,但下游成矿密度更大。只要合理布局,科学谋划,加强法制,严格管控,通过矿产资源的高端开发利用,不但可以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也可以为环境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