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8篇
  免费   1245篇
  国内免费   1583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1402篇
地球物理   1752篇
地质学   3202篇
海洋学   995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833篇
自然地理   7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交切法是最基本的地震定位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震源轨迹进行定位,不需要求解方程,即使仅有少量的地震记录,利用交切法也能获得有价值的震中信息.但另一方面,交切法的定位精度较低,特别是震源深度的误差常常较大.  相似文献   
52.
下扬子地区若干上地幔橄榄岩的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平  路凤香 《现代地质》1994,8(1):57-64,T001
本文对下扬子区内2个玄武岩产地(江苏六合瓜埠山、安徽当涂釜山)的幔源包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上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具原生粒状结构、碎斑结构、板状镶嵌等粒结构及部分熔融结构四种类型。在光学岩组图上显示出从原生粒状结构→碎斑结构→板状镶嵌等粒结构,其橄榄石光性方位优选性逐渐增强。变形橄榄石滑移轴为[100],滑移面以{0k1}为主,(010)次之。高温高压人工变形实验证实,这种滑移系形成于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橄榄石位错类型多样,(100)、(001)位错壁分布广泛,位错壁间距显示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估算的本区上地幔高温蠕交流动差异应力为(10.9~11.5MPa)。上地幔流变速率、流动应力、等效粘滞度与深度关系指示本区新生代大地构造性质为大陆拉张带或大陆裂谷带。  相似文献   
53.
华北及其邻区块体转动模式和动力来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徐锡伟  程国良 《地球科学》1994,19(2):129-138
块体的转动是地壳中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可将华北及其邻区划分为3个亚板块,华北亚板块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级块体,这些不同级别的块体或多或少都显示出一定的刚体特性。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古地磁测量等资料,详细地论细地论述了不同级块体的转动问题,即华北及其邻区的黑龙江、华北和华南等3个近东西向亚板块自老第三纪以来相对于新疆地区顺时针转动了1.6°~3.5°;华北亚板块内  相似文献   
54.
高分散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5.
以溶胶-凝胶-酯化法在220℃即可得到纯相的LixMn2O4(0.762<x<1.139)尖晶石粉体材料。它在880℃时发生立方相向四方相的转变:900℃-1000℃间,四方相渐变为正交相LiMnO2,过程中有Li2MnO3生成。应用SEM、TEM观测了材料的粘度及形貌,其粒度10-40nm,粒子间极易团聚成为1-206μm的团块。以BET法测其比表面为3.6m2/g。  相似文献   
56.
地震的发生具有非线性特征,分形理论能够刻画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本文基于R/S分析方法确定阿富汗主要地震带的分形特征,利用ARIMA模型对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进行预测。R/S分析表明,兴都—库什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9125,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8年; 苏莱曼山地震带Hurst指数为0.7281,地震活动记忆周期为9年。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与历史变化一致,且兴都—库什山地震带的趋势延续性比苏莱曼山地震带更为显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6年兴都—库什山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年度最大震级分别为Mb6.2、Mb6.1、Mb5.8、Mb5.8和Mb6.1。  相似文献   
57.
一次辽宁秋季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欣  蔡芗宁  黄阁 《气象》2007,33(9):83-93
使用1.0°×1.0°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21—22日深秋暴雨在天气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境背景形势下,高位涡从对流层高层向低层伸展并形成湿位涡柱,引起气旋性环流与低涡环流叠加。对流层低层的湿斜压性增强,引起低层的锋区加强及垂直涡度发展,高空入侵干冷空气锲入底层,低层暖湿空气强迫抬升,使地面发展为气旋;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上升气流,同时较强的补偿下沉运动激发上升运动加强,使次级环流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向辽宁输送暖湿空气及能量,对流层中低层形成湿柱并积聚高不稳定能量;中尺度气旋、高低空急流、湿位涡柱、次级环流上升支、地面高水汽含量湿区、高假相当位温出现的时间、强度、位置和结构决定了暴雨的时间和落区。  相似文献   
58.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黎俊  孙安平  刘彩红  赵凯 《气象》2007,33(11):28-33
利用2003、2004年夏秋季在青海省河南县的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资料,在实施系统探测实验以进行辐射亮温值(TB(23.87),TB(31.65))与大气汽态总水汽含量(Q)和云中积分液态水含量(L)值反演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云水特征,并进行了降水预测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7—9月纯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L值基本为0,表明了统计回归反演的显著性。多云条件下Q值和L值分别在3.76~4.75g·cm-2、227.34~859.42g·m-2的范围内。可降水云天气,Q值在5.23~8.65g·cm-2间,L值在421.18~1016.37g·m-2的范围内;积雨云个例分析表明,在降雨开始前近5小时的降雨酝酿期内,Q及L的增加有明显的波动,但在对流云出现并发展时,Q和L总是急剧上升,在降雨前达到一峰值;由河南站和西安站的Q、L值比较差异可以看出,Q、L值受水汽输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人工增雨潜力有显著的优势;所计算出的降水预测阈值,可作为该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59.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勘探取得巨大突破,但是按照普遍认可的页岩油烃源岩评价标准,本区的烃源岩品质并不理想。为了科学评价玛湖凹陷烃源岩品质特征,本文在系统的岩心观察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并按照矿物组成对烃源岩分类评价。玛湖凹陷风城组细粒岩主要沉积于正常半深湖、咸化半深湖、半咸化半深湖、含热液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中,各环境中细粒岩的有机质特征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半咸化半深湖有机质较为富集,w(TOC)均值在1%左右。进一步结合有机质类型判别图解,表明咸化半深湖和含热液半深湖有机质来源以湖泊生物为主,而其他环境中存在湖泊和陆源混合有机质来源。基于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和成熟度(Vre=0.74%)估算,表明目前风城组烃源岩中有机质正处于大量排烃的成熟阶段,且确定了细粒岩中的烃类为原生烃。由于不同矿物组成的烃源岩吸附能力的差异,按照陆相泥质烃源岩和碳酸盐质烃源岩开展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风城组沉积了累计厚度近250 m的的有效烃源岩,且富含以藻类体为主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60.
红帘石石英岩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奥依塔格乡皮拉里。构造单元隶属于西昆仑的北蛇绿岩带或奥依塔格—库地缝合带。红帘石石英岩产出层位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岩性主要为薄层大理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等韵律层。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红帘石和少量方解石、绿泥石等。红帘石的主要化学成分:Al2O3(1958~2133)、Fe2O3/FeO(766~912)和Mn2O3/MnO(1102~1132)。红帘石—石英岩形成于低温(4055 ℃)高压环境,其原岩—母岩可能是高铁锰的不纯硅质岩。它是始新世—渐新世期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强烈挤压隆升,逆冲推覆构造不断向前陆塔里木盆地扩张,塔里木板块相应地作陆内(A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属低绿片岩相变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