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37篇 |
免费 | 20711篇 |
国内免费 | 451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59篇 |
大气科学 | 23843篇 |
地球物理 | 16857篇 |
地质学 | 42703篇 |
海洋学 | 17531篇 |
天文学 | 1678篇 |
综合类 | 6060篇 |
自然地理 | 4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3篇 |
2023年 | 660篇 |
2022年 | 1308篇 |
2021年 | 1739篇 |
2020年 | 2711篇 |
2019年 | 5989篇 |
2018年 | 6410篇 |
2017年 | 6078篇 |
2016年 | 6272篇 |
2015年 | 5440篇 |
2014年 | 5128篇 |
2013年 | 5788篇 |
2012年 | 5311篇 |
2011年 | 5160篇 |
2010年 | 5128篇 |
2009年 | 4447篇 |
2008年 | 3599篇 |
2007年 | 3692篇 |
2006年 | 3128篇 |
2005年 | 3041篇 |
2004年 | 3133篇 |
2003年 | 2891篇 |
2002年 | 2609篇 |
2001年 | 2437篇 |
2000年 | 2173篇 |
1999年 | 2503篇 |
1998年 | 2410篇 |
1997年 | 2443篇 |
1996年 | 2020篇 |
1995年 | 1886篇 |
1994年 | 1676篇 |
1993年 | 1594篇 |
1992年 | 1322篇 |
1991年 | 1007篇 |
1990年 | 897篇 |
1989年 | 750篇 |
1988年 | 653篇 |
1987年 | 481篇 |
1986年 | 416篇 |
1985年 | 310篇 |
1984年 | 326篇 |
1983年 | 216篇 |
1982年 | 241篇 |
1981年 | 170篇 |
1980年 | 143篇 |
1979年 | 128篇 |
1978年 | 59篇 |
1977年 | 50篇 |
1972年 | 45篇 |
1971年 | 5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ice algal and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were studied from Nella Fjord near Zhongshan Station, East Antarctica from April 12 to December 30, 1992. Algal blooms occurred about 3 cm thick on the bottom of sea ice in late April and mid November to early December respectively, and a phytoplankton bloom appeared in the underlying surface water in mid December following the spring ice algal bloom. The biomass in ice bottom was 1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surface water. Amphiprora kjellmanii, Berkeleya sp., Navicula glaciei, Nitzschia barkelyi, N. cylindrus /N. curta, N. lecointei and Nitzschia sp. were common in the sea ice temporarily or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The biomass in a certain ice segment was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usually succeeded as the season went on. Nitzschia sublineata and Dactyliosolen antarctica were two seasonal dominant species only observed in underlying water column. The assemblages between bottom of ice and underlying surface water were different except when spring ice algae bloomed.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ice algal blooms occurred mainly by in situ growth of ice algae, and the phytoplankton bloom was mostly caused by the release of ice algae. 相似文献
42.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ens of the investigated soil profiles scattered over the Fildes Peninsula, King George Island, the maritime Antarctic, the soil-forming processes were discus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on the weathering crusts resulted from various physical courses, the strong freeze-thaw action within regolith, significant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evident leaching and illuviation, as well as initial argillification dominat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ils on the Fildes Peninsula. Furthermore,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juvenility of genesis, poor profile-expression, variation in column thickness, etc. characterized the pedogenetic features of the soils of the Fildes Peninsula. 相似文献
43.
The term of geological cycle was used firstly inHutton's" The Earth Theory" in 1788 (Williams,1980). The geological cycles including tectonic cycles and sedimentary cycles have been describedwidely since than. Some researchers have perceivedthat the geolo… 相似文献
44.
有机碳同位素示踪古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机碳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原理、研究对象、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认识到C~H键比C-O键有利于富集^12C,从而导致生物或有机碳δ^13C为极低的负值,使有机碳与无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碳同位素差异。光合作用类型的不同使植物分为C3,C4和CAM3种类群,并导致不同类群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C3植物δ^13C=-20‰~-32‰,平均-28‰,而C4植物δ^13C=-9‰~-17‰,平均-14‰。气候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使不同环境的植物类群特征不同,不仅造成植物组合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而且导致不同食性的动物牙齿等化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甚至相应的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因此生物链及其衍生物的碳同位素研究也就成为反演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气候环境的有效手段。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地质记录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类主要包括树轮等植物化石、牙齿等动物化石、煤等陆相沉积有机质、海相沉积有机质、土壤(前者的衍生物),这些研究对象分别适合于目的不同的环境研究,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发现有机碳同位素在研究重大生物灭绝事件、C4植物起源、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地外生命存在与否、矿产资源形成时的有机质作用等问题上将有重要作为。 相似文献
45.
热带西太平洋热状况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谐波分析和EOF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暖池区域表层热状况(海表温度距平SST'表征)和浅层热状况(热含量距平HS'和次表层海温距平ST'表征)在1月和7月的年代际、年际尺度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⑴不同季节的年代际、年际尺度SST'和HS'都存在两个显著模态,HS'1月的年代际、年际尺度结构最简单,而SST'7月的年代际和1月年际结构最复杂;⑵ 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发生的年代际跃变HS'晚于SST', 且SST'(HS')呈增温(减少)趋势;⑶ HS'的年际异常与ENSO关系密切,而SST'与ENSO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6.
近30年夏季亚欧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利用1970~2001年NCEP再分析500 hPa逐日高度场资料,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采用客观统计方法检索出近32 a亚欧中高纬度392个阻塞高压个例,对其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频繁,10 d以下的过程占绝对多数,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45~70°N之间,纬向上可划分5个高发区,其中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东部阻高活动频次最高,同时,每个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应的阻高活跃区.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6月份,阻塞活动多发生在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以双阻为主要形势;7月份,欧洲区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有所增多,尤其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增多明显,而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形势明显减少,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阻塞活动位置向北移动,多发生在60°N以北,双阻形势逐渐减弱,贝加尔湖地区的中阻形势有所增强.8月份,阻塞形势主要存在于贝加尔湖东西两区,中阻形势占据主导地位.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也很突出,且这种年际振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另外,研究表明亚洲北部的阻高活动多以稳定型为主,移动型阻高个例仅占6.6%.移动型阻高以起源于乌拉尔山地区最多,移距最长,生命期最长.偶极子类阻高多集中在贝加尔湖东部与乌拉尔山地区,约占该地区总阻高频次的62.0%和49.7%,平均生命期分别达到7 d/次和9 d/次以上. 相似文献
47.
48.
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气象场等值线自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矩形网格法的不足,提出了用三角形网格法实现气象场等值线自动分析方法。通过对站点资料的边界插值、三角形剖分等处理后,再在剖分出来的三角形网格中按照一定方式连接等值线即可实现等值线的自动分析。给出了等值线自动生成算法,并将实例的分析结果同Grads绘制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可行,而且分析的结果更为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 1996年 12月 31日和 1981年 5月 1日为例 ,对冬、春季节发生在江苏的较大范围的切变类冰雹天气过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 ,无论冬季或春季当高原东部有深槽东移 ,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 ,地面抬升系统为暖切 ,并有大气层结不稳定 (Δθse( 50 0 - 850 ) <0℃ =中心和较强的风向和风速垂直切变、85 0hPa西南急流轴、85 0hPa最大水汽通量轴线、5 0 0和 85 0hPa正涡度中心等相配置时 ,就可能导致江苏地区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