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61.
湘南郴州地区骑田岭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骑田岭岩体主体岩石中细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仰天湖单元)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仰天湖单元的形成年龄为156.7Ma 1.7Ma,结合前人有关年代学和本次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认为骑田岭岩体主体——仰天湖单元花岗岩形成时代是中侏罗世末。结合骑田岭地区锡矿与花岗岩的关系,认为永春一带具有寻找锡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562.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对目标三维形变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留兵  杨凯  车俐 《测绘通报》2020,(3):35-38,68
形变监测是在各类大型建筑物倒塌、桥梁垮塌、滑坡等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预警的重要手段。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形变监测的各类方法中,优势明显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现在GB-SAR只能测量目标一维形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平行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通过在多孔径干涉技术得到的二维位移基础上,融合平行雷达监测的目标位移数据,准确演算得到目标的三维位移信息,从而反映出目标的真实位移,对于建筑物结构性能的监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3.
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控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华南地区近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综合研究资料,本文简要总结从岩石圈至微破裂网络等不同层次构造控矿特征,包括深部岩石圈拆沉减薄及相关的构造成矿(域)动力学体制转换→区域构造减薄带及相关富碱(A型)岩浆组合控制区域成矿带(矿集区)展布→构造复合部位控制小(斑)岩体及相关的矿田(床)分布→主干断裂及圈闭组合有关的伴生、派生裂隙网络控制矿体产出→构造变形动力学转换及相关水压致裂控制矿质富集等,特别强调与中生代岩石圈拆沉作用相关的不同尺度张性构造系统的控矿主导作用,这对于华南地区区域成矿分析和矿产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4.
2010年7月下旬甘肃省持续高温天气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对2010年7月26~31日出现的甘肃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上层青藏高压、中层大陆高压、低层高原暖脊、地面热低压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青藏高压季节性北抬与东移,为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青藏高压与大陆高压相互叠加形成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由其引起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和下沉绝热增温,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高原暖脊和地面热低压发展东移引起的地面气温上升,是造成这次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另外,大气湿度小,上层辐合、低层辐散、强反气旋环流并伴有下沉运动的空间动力场结构是这次持续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65.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了中、美两国在喜马拉雅山区进行的第一次深反射地震试验的结果.试验剖面南起喜马拉雅山山脊南亚东县的帕里镇,向北穿过喜马拉雅山脊的荡拉,到达康马南的萨马达.剖面长约100km.共中心点(CMP)叠加剖面上显示出:1.在地壳中部有一强反射带,向北缓倾斜下去,延长达100km以上.它可能代表了一个活动的逆冲断裂或是一条巨大的拆离带,印度地壳整体或下地壳沿此拆离层俯冲到藏南之下.2.上部地壳的反射很丰富,显示了上地壳存在着大规模的叠瓦状结构.3.下地壳的反射同相轴呈现短而有规律的分布,显示了塑性流变特征.4.在测线南部莫霍反射明显,深度达72-75km.发现南部有双莫霍层的存在.5.试验中还取得莫霍层下面32,38,48s等双程走时的多条反射,向北倾斜,反射同相轴延续较长,信息丰富,反映了上地幔的成层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结果对印度大陆地壳整体或其下地壳俯冲到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之下,并导致西藏南端地壳增厚的观点,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66.
关于地铁地震响应的模型振动试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明确大地震时地铁的破坏过程及原因,以1995 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对于作用于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压的发生原理、地震波输入方向、结构的埋设深度、地基与结构间的刚性比对地震动土压的影响及在地基-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下结构周围地基终局状态时的地震动土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地震动土压的极限值及在大地震时周围地基的残余应变引起的静止土圧力的存在。为今后改进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提高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7.
新疆东部地区风速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新疆东部5个气象站1960~2005年的大风、气温资料,结合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74项环流指数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东部风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①新疆东部地面风速分布特点是北部和南部戈壁地区大,巴里坤一伊吾盆地和哈密盆地小。不同地区风速的年内变化及分布特征基本相同;②1960—2005年年平均风速下降了0.94m·s^-1,减弱速率〉-0.2m·s^-1/10a。南部哈密市风速变化最大,变化速率达-0.46m·s^-1/10a,伊吾县的年平均风速变化最小,变化速率为-0.09m·s^-1/10a。哈密市夏季变化速率最大为-0.5m·s^-1/10a,46a下降了2.3m·s^-1,冬季最小,为-0.4m·s^-1/10a,下降了1.8m·s^-1;③全地区2.0—2.9m·s^-1级的风速出现频率最大,占22.04%,其次是1.0~1.9m·s^-1等级风速,出现频率占18.46%,3.0—3.9m·s^-1级风速出现频率为17.67%;④新疆东部风速变化主要和强冷空气、寒潮、沙尘暴等天气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侵入新疆东部的强冷空气天气在次数和强度上明显减弱,这与大陆冷性高压和气旋活动趋弱有关,西风指数、极涡面积和强度及东亚大槽等环流因子与风速变化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也与城镇化或观测环境的变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568.
通过对大义山锡多金属矿田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查明锡多金属矿化主要产于大义山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阐述了矿体分布与定位规律,分析了赋锡多金属矿花岗岩特征、断裂构造、褶皱和岩体构造对矿体形成、演化与就位的制约关系.认为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并探讨了大义山岩体和锡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机制及该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69.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是边坡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研究的重要手段,其中相似材料的选择是决定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以黄土地区2类典型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滑坡体原状土样开展室内土动力学测试的基础上,提出6种相似比条件下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配比方法;对2种相似比条件下相似材料的参数进行量纲分析,依据相似判据、相似准则的约束,以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优化,并提出大型土质边坡振动台试验的材料相似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70.
稀有金属成矿全球时空分布与大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汝成  邬斌  谢磊  车旭东  向路  刘晨 《地质学报》2021,95(1):182-193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是陆壳的特征性物质。花岗岩的形成及演化往往伴随着金属元素的不断富集和广泛的成矿作用,进而形成与之相关的大陆成矿体系。稀有金属成矿是大陆成矿体系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与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是大陆演化的直接产物,因此,稀有金属成矿学是大陆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之一。花岗伟晶岩是锂、铍、钽最重要的成矿母岩,碱性岩(花岗岩、伟晶岩和碳酸岩)与铌、锆等成矿作用有关。全球稀有金属成矿时代集中在太古代3.0~2.6Ga、古元古代1.8Ga、新元古代1.0~0.9Ga、古生代450~400Ma、早中生代250~200Ma、晚中生代160~130Ma和新生代中新世35~10Ma,直接反映了稀有金属成矿与超大陆演化重大事件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最古老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始于乌尔-诺基兰超大陆,形成了现今分布于北美、非洲南部、西澳等地的重要钽成矿带,其它时期成矿作用相继对应于哥伦比亚超大陆、罗迪尼亚超大陆、冈瓦纳超大陆和潘吉亚超大陆聚合、裂解作用,并终结于新生代发生的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稀有金属矿物与稀有金属成矿总是共演化,锂辉石、锂电气石、绿柱石和铌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