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7篇
  免费   1944篇
  国内免费   2526篇
测绘学   846篇
大气科学   1319篇
地球物理   1890篇
地质学   4709篇
海洋学   1394篇
天文学   302篇
综合类   805篇
自然地理   98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619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鱼类与饵料生物之间食物定量关系进而为多鱼种资源评估提供依据,2000~2002年秋季(10~11月)在黄海中南部海域进行了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Eggers模型,计算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等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总摄食量约为309万t,其中,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摄食量最高(在250万t以上),占总摄食量的80.9%。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分别为262万t和47万t左右,占总摄食量的84.7%和15.3%,鱼和细纹狮子鱼分别是中上层和底层鱼类中最主要的捕食者。磷虾类是中上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桡足类、端足类和毛颚类;虾类和鱼类是底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鱼同时是黄海中南部被摄食量最高的5种饵料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之和约为233万t,占总摄食量的75.5%。  相似文献   
52.
基于“数字海底”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在海底科学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数字海底”的涵义、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对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基于XML的WebGIS空间数据表达技术、复杂海底三维建模技术、多源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海底”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从事海底资源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提供各个层次的参考或帮助.  相似文献   
53.
作者用聚类分析法划分浅海水团,目的在于克服大洋水团分析法进行分析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它在根据不同海区特点确定临界值与检验值时有较大的灵活性。本文讨论了浅海变性水团与中心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底层冷水、东海表层水和大陆沿岸水对渔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55.
IwrincrIONOn the evolution of palcoenvironment, salt-water encroachmnt and the distributionof subsurface brine in the LaizhOu Bay area, many researches had been carried out, and muchknowledge abeut the gcolOgical features in this area since Late QUaternary was aCquired' ) (H8nand Wu, l992; Han and Meng, l994; Wen et al. l989). However there was IittIe studyon the sedi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ince Quaternary. In this Paper, the element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  相似文献   
56.
不同季节的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植核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雷州流沙港湛江海洋大学珍珠研究室实验基地分别于春、夏和秋季进行了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植核实验。其中,春季插核的死亡率最低,为15.1%--16.2%,留核率最高,为10%左右:而夏季插核的死亡率最高,为63.56%,留核率也仅为2.22%:秋季插核的留核率最低,仅收珠1颗,留核率为0.35%,死亡率也较高,为54.4%。结果表明,春季是企鹅珍珠贝较适宜的插核季节。  相似文献   
57.
汕尾市100kW波力电站空气透平与气室匹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贤光 《海洋工程》2005,23(1):53-61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进行了气室与三种空气透平的匹配设计。表明在设计波况下,采用1.02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50.43%;采用0.97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46.66%;采用0.975m的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33.66%;采用1.45m对称翼透平时,ηT·ηA仅为29.9%。并对四种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8.
海湾扇贝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用等位基因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连沿岸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大李家湾低排筏、大李家湾高排筏、凌水桥、棋盘磨4个海湾扇贝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4个群体的7种等位基因酶和闭壳肌蛋白中均检测到了22个基因位点,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2.73%,22.73%,22.73%,18.18%(P≤0.95)和27.27%,27.27%,31.82%,36.36%(P≤0.99);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64,0.071,0.075,0.069;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分别为-0.068,-0.020,-0.032,-0.050;近交系数分别为0.568,0.565,0.487,0.550;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分别为1.102,1.109,1.143,1.122;遗传变异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0060,0.0071,0.0088,0.0073.海湾扇贝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低,但在这4个群体中,凌水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大李家湾高排筏和棋盘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大李家湾低排筏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59.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了分析海洋水体垂向水流紊动及紊动交换情况而采用了一维的海洋边界层模型(Mellor-Yamada)并利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悬沙、盐度、温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原模型未将悬沙考虑在内,本文试将它引入进去探讨由于它的存在对紊动混合特性的影响。2000年4月,Mellor将最初的模型引入了依赖于Richardson数的紊动动能耗散率。本文通过比较具有悬沙和不具有悬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温度和盐度垂向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讨论由于悬沙的存在所引发的密度层化对紊动混合作用的影响,并发现悬浮泥沙抑制了部分模拟时间的紊动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