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2篇
  免费   2872篇
  国内免费   4452篇
测绘学   2463篇
大气科学   1931篇
地球物理   1943篇
地质学   7513篇
海洋学   3042篇
天文学   202篇
综合类   1066篇
自然地理   185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727篇
  2021年   903篇
  2020年   765篇
  2019年   847篇
  2018年   724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728篇
  2015年   851篇
  2014年   828篇
  2013年   1083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163篇
  2010年   1160篇
  2009年   1074篇
  2008年   1152篇
  2007年   1029篇
  2006年   1135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649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及时掌握水稻的时空分布信息,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至关重要。论文利用综合考虑植被物候和地表水变化的水稻自动制图方法,结合海拔、地表水体因素开展2001—2017年东北地区水稻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通过889个地面调研点位对水稻分类结果验证,总体精度达90.66%,Kappa系数为0.8128。研究表明:① 21世纪初,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呈先略减后持续增加的趋势,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001年的2.13倍。其中,水稻扩张面积的60%分布在三江平原,30%分布在松嫩平原,下辽河平原仅占不足5%。水稻扩张的海拔优势区间在200 m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稻扩张与地表水关系越来越密切。② 三江平原内,水稻扩张幅度在海拔30~70 m范围内逐渐增加,使优势区间从相对高度70 m缩减至40 m内,也使得分布优势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较远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水稻种植分布的海拔优势区间始终分别保持在相对高度100 m、40 m内。③ 三江平原水稻的集中分布和急剧扩张,使水稻分布优势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远的区域,这将对地下水带来更大的压力;而松嫩平原水稻分布受地表水体影响较大,分布优势随着距地表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可为农业部门评估水资源承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02.
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文以浙江省65个县域单元为例,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了2004—2016年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 研究期内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空间关联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中心市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浙西和浙南等地。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考察其演化路径时不可忽视空间效应的存在。② 浙江省县域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每增长1%,将会带动邻近县域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分别增长0.192%和0.249%。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和区位交通条件等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忽视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将会高估这些因素的作用强度。③ 驱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影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应充分关注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特征,将驱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各因素齐抓并举,方可实现县域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03.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levels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he secure supply of feed grains. Therefore,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demand potential for feed grains represents a key scientific issue for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Chinese mainland’s output, trade volume, apparent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s, and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predicting the future demand for feed grains are asse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tput and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country’s trade deficit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with respect to these product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analysis predicts that the demand for feed grain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ill reach 425.5 or 389.6 million tons in 2030 based on the two scenarios.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the demand for feed grain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and the shortfall in feed grains and raw materials will expand further, especially dependence on external sources of protein-rich feed grains will remain high.  相似文献   
904.
针对电力巡线机载激光雷达(LiDAR)激光点云电塔自动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塔自动定位和点云提取算法。首先,基于点云进行二维空间网格划分,利用网格点云高程偏差和方差特征提取潜在电塔网格;其次,基于电塔点云的高程连续特性完成电塔自动定位和点云粗提取;然后,利用点云分层密度信息和图像开运算,实现电塔精细提取;最后,利用轻小型无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自动提取算法,能够有效解决LiDAR数据中电塔自动定位和点云提取问题,在LiDAR数据质量较差时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算法对于噪点数据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所提出的电塔自动提取算法在LiDAR电力巡检数据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出现和暴发流行,给社会、经济及人群健康提出巨大的挑战,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问题。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提早发现、迅速采用有效应对举措,是防止病毒蔓延扩散的重要环节。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传染病的控制、预防、预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移动GIS(Mobile GIS)作为GIS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卫生部门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本文以COVID-19防控为例,重点介绍了移动GIS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6.
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光谱信息丰富、图谱合一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对地观测中。传统的高光谱分类模型大多过分依赖影像光谱信息,没有充分利用空间特征信息,这使得分类精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条件随机场是一种概率模型,能够较好地融合空间上下文信息,在高光谱影像分类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部分条件随机场模型存在超平滑的现象,会导致影像细节丢失。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融合影像空-谱信息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将影像的纹理信息与原始光谱信息进行融合,利用SVM分类器对其进行预分类,并将各类概率定义为一元势函数,以融合空间特征信息;然后将空间平滑项和局部类别标签成本项加入二元势函数中,以考虑空间背景信息,并保留各类别中的详细信息。最后,通过两组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SVM算法、传统的条件随机场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整体分类精度上分别提高了10%、9%和8%以上,同时在保持地物边缘完整性、避免“同谱异物”与“同物异谱”的现象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07.
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多结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CA)模型是基于单个元胞的变量信息挖掘来构建转换规则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多结构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从区域特征出发且顾及区域多尺度特征挖掘转换规则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MSCNN-CA),并以武汉主城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为例,模拟了两个试验区2005—2015年期间城市扩展过程。模型验证表明:与逻辑回归和神经网络相比,本文构建的3个单一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CNN-CA)模型在4个指标(Kappa系数、FoM(figure of merit)值、命中率(h)和错误率(m))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FoM指数,在武汉主城区提高了23.3%~29.4%,在上海浦东新区提高了20.3%~28.5%。此外,MSCNN-CA模型与3个单一结构的CNN-CA模型相比,在各个指标上也有所改善,FoM指数在武汉主城区提高了0.8%~4.8%,上海浦东新区提高了2.8%~7.8%。两个试验区的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CA模型,基于多结构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MSCNN-CA)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扩展模拟的精度,更真实地反映城市扩展空间演变过程。相比单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CA模型,多结构卷积神经网络CA模型的稳定性和模拟结果准确性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08.
刘书林  黄磊 《北京测绘》2020,(2):243-245
通过eBeePlus免像控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应用于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实例,探究其在实践中的制图精度及适用性。使用emotion3、Pix4dMapper等软件进行外业航飞、内业影像处理,对比分析RTK和PPK两种解算方式下的制图精度,两者均满足规范要求,PPK解算方式更适宜在实践中使用;结合Eps软件制作数字线划地图,对于影像中无法提取的房屋边线、植被覆盖区域地物,采取全野外调绘、实测进行补充,阐述了无人机航测与传统数字化测图相结合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909.
ASTER GDEM V2是研究南极冰盖表面的一种重要DEM数据源。由于南极冰雪区反射率高且缺乏地形特征,导致ASTER GDEM V2存在大量的坑、隆起等噪声,难以直接用于南极地形分析。本文以ICESat/GLAS激光点高程数据作为参考,采用修正等高线法对南极伯德(Byrd)冰川ASTER GDEM V2进行了误差校正,并将其与ICESat-1 DEM的垂直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STER GDEM V2的RMSE由校正前的26.56 m下降到校正后的18.77 m,远低于ICESat-1 DEM的RMSE(121.24 m);校正后的ASTER GDEM V2高程精度受坡度影响较小,不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而ICESat-1 DEM的高程精度受坡度的影响较大。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地形剖面分析得到:校正前的ASTER GDEM V2噪声主要分布于高程较低、地形平坦的区域,通过修正等高线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这些噪声,去除噪声后的ASTER GDEM V2可作为研究伯德冰川理想的DEM数据源。  相似文献   
910.
蝗虫遥感监测预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蝗灾日益肆虐,为支撑虫害及时精准防控,迫切需要开展大面积蝗虫动态监测预警研究。本文从蝗虫生境遥感监测、蝗虫发生动态遥感预警,以及蝗灾遥感损失评估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蝗虫监测预警的时空分辨率较粗,无法精准定位虫害热点发生区和重点危害区;遥感虫害响应机制与虫害生物学扩散模型耦合度较低,导致模型时空普适性较差;缺乏高时空精度的虫害监测预警空间信息服务产品。因此,当前急需发展面向全球、洲际、全国、区域的多尺度、长时序、高精度虫害精准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建立时空精细尺度的虫害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制遥感机制与虫害生物学机理深度耦合的高精度预测预报模型,发布多尺度高时频的虫害监测预警空间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入库和智能存储、多层次模型的快速调用和高性能计算、虫害测报产品的在线生产和可视化服务。建立从数据到模型到产品服务的全链路,从而切实提升全球应对重大迁飞性虫害的智能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区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