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29724篇 |
免费 | 4727篇 |
国内免费 | 7546篇 |
测绘学 | 3341篇 |
大气科学 | 4417篇 |
地球物理 | 5466篇 |
地质学 | 16059篇 |
海洋学 | 5366篇 |
天文学 | 2036篇 |
综合类 | 2002篇 |
自然地理 | 3310篇 |
2024年 | 272篇 |
2023年 | 736篇 |
2022年 | 1511篇 |
2021年 | 1940篇 |
2020年 | 1658篇 |
2019年 | 1733篇 |
2018年 | 1825篇 |
2017年 | 1744篇 |
2016年 | 1806篇 |
2015年 | 1626篇 |
2014年 | 1817篇 |
2013年 | 2083篇 |
2012年 | 2146篇 |
2011年 | 2196篇 |
2010年 | 2093篇 |
2009年 | 1969篇 |
2008年 | 1980篇 |
2007年 | 1882篇 |
2006年 | 1897篇 |
2005年 | 1229篇 |
2004年 | 989篇 |
2003年 | 822篇 |
2002年 | 952篇 |
2001年 | 872篇 |
2000年 | 644篇 |
1999年 | 505篇 |
1998年 | 340篇 |
1997年 | 342篇 |
1996年 | 281篇 |
1995年 | 286篇 |
1994年 | 260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89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84篇 |
1986年 | 68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69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35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43篇 |
1978年 | 23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22篇 |
1975年 | 25篇 |
现代夏季风系统导致了南海西南部(越南岸外)上升流的发育,但浮游有孔虫对夏季上升流的响应如何尚缺乏实测资料,这不利于准确地利用有孔虫来重建古上升流的活动进而反演过去夏季风的强度变化。本研究利用2014年4月14日至11月1日布放于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材料,详细鉴定并定量统计了其所含浮游有孔虫类型。通过分析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各属种的通量和百分含量变化,结合区域气候环境资料,探讨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对夏季风的响应,为古上升流与夏季风研究提供现代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是控制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通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喜营养种在上升流发育期增多而寡营养种含量下降。因此高表层生产力指示种,如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可能是追溯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变化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对宝墩遗址T3321剖面第9~13层(深度为150~308 cm)的53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结合AMS 14C测年和考古断代,恢复了遗址区全新世适宜期至4300 cal.a B.P.前后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演变过程。遗址区古环境演变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7400~6500 cal.a B.P.)和阶段2(6500~6000 cal.a B.P.)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植被景观,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阶段2环纹藻属(Concentricystes)的出现以及大量蕨类植物的增加暗示着遗址区开始出现湖沼。阶段3(6000~4700 cal.a B.P.)主要以稀疏乔木、灌木及陆生草本为主的植被景观,本阶段后期气候由暖湿向冷干方向发展;环纹藻属比例在本阶段达到剖面最大后逐渐降低,表明遗址区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后逐渐减小。阶段4(4700~4300 cal.a B.P.)为古蜀先民在遗址生活时期,孢粉组合反映出人类活动明显增强。T3321剖面孢粉所揭示的古环境演变趋势与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的过程基本一致。阶段3和阶段4孢粉组合的变化揭示了古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产生深刻影响。陆生草本植物,尤其是伴人植物的增多以及湖沼面积的减少反映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以及农业种植活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安徽铜陵新桥矿区二叠系栖霞组底部和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之间产出层状、似层状菱铁矿矿层。开展菱铁矿矿层成因研究对于深入剖析区域层控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菱铁矿矿石进行矿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菱铁矿矿石主要由菱铁矿、石英、伊利石和有机质等组成,菱铁矿颗粒粒径较小,表面具有成岩自生的自形石英硬模的微结构,SEM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显示菱铁矿中除了主量元素铁,还含有大量的锰、锌和钙。矿石中存在两种微结构和不同成因的石英:表面具菱铁矿硬模和次生加大结构的碎屑石英;具六方双锥、单锥以及生物成因球形的自生石英。菱铁矿矿石的组成和矿物表面微结构表明其为沉积成因,非岩浆热液起源。富有机质和亚铁的沉积菱铁矿层和沉积胶状黄铁矿层协同作用,可能是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状铜铁矿床层控性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可能作为燕山期中酸岩浆演化的氧化性含铜成矿流体卸载成矿的地球化学还原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