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09篇 |
免费 | 7661篇 |
国内免费 | 44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98篇 |
大气科学 | 3072篇 |
地球物理 | 3447篇 |
地质学 | 11439篇 |
海洋学 | 4195篇 |
天文学 | 363篇 |
综合类 | 1612篇 |
自然地理 | 23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8篇 |
2024年 | 696篇 |
2023年 | 808篇 |
2022年 | 1270篇 |
2021年 | 1495篇 |
2020年 | 1328篇 |
2019年 | 1326篇 |
2018年 | 1166篇 |
2017年 | 1160篇 |
2016年 | 1210篇 |
2015年 | 1276篇 |
2014年 | 1317篇 |
2013年 | 1526篇 |
2012年 | 1586篇 |
2011年 | 1490篇 |
2010年 | 1492篇 |
2009年 | 1375篇 |
2008年 | 1400篇 |
2007年 | 1297篇 |
2006年 | 1351篇 |
2005年 | 988篇 |
2004年 | 740篇 |
2003年 | 499篇 |
2002年 | 611篇 |
2001年 | 546篇 |
2000年 | 415篇 |
1999年 | 273篇 |
1998年 | 189篇 |
1997年 | 120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0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6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IntroductionCoastal areas, with dense population and high urbanization,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impacts of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such as sea level rise and related disasters exacerbation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astal areas, have become a matter of public concern. To study the vulnerable scope and degree of impacts of sea level rise and related exacerbating coastal hazard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lessening the potential losses th… 相似文献
52.
Monthly and seasonal pane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Yongxing Island from September 1979 to August 1981. Altogether 119 species of fouling organisms are collected, of which, Hydroides elegans, Serpula vermicular is, Scrupocellaria longispinosa, Amathia distant, Enteromorpha spp. and Ostrea spp. are dominant species. Fouling of organisms may occur all the year round with evident seasonal variations, Species succ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formation is very evident and the climax has arrived after two years. Great variation exists between fouling organisms in different years and at different stations. 相似文献
53.
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对沿海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采用COMCOT海啸数值模拟模型,对可能发生在马尼拉海沟一次地震活动(Mw=9.0级)所引起的海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该海啸传播到海南岛和北部湾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海啸波对这一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传播到北部湾地区的海啸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啸发生后2 h 10 min左右到达海南岛东海岸,首轮波高达2.1 m;随着湾内水深逐渐变浅,受制于海底摩阻,及海南岛的阻隔与缓冲作用,海啸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地区的时间,被推迟到距地震发生8 h后,海啸波高减小到0.4 m,海啸波能量大为衰减。研究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地震引发海啸,对海南岛东南部沿海影响较大,有成灾的可能性;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及北部湾地区的影响较弱,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54.
55.
56.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 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 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 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7.
成果的有效应用服务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地质数据集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成果,是决定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应用服务有效性的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试点,本次共完成遥感解译1 047 km2(3期数据),调查点767个,钻探115个,累计钻探进尺8 720 m(其中第四系孔915 m,水文孔2 366 m,工程孔5 439 m),采集第四纪地质样品2 904组,地下水样品240组,原状土样1 108组,土壤样2 482组,地下水位统测点70个,抽水试验18组等。查清了丹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分布规律,并围绕丹阳市规划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各类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了专项加工,建立了数据集,为丹阳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服务。文章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小城镇地质调查应用服务地质数据集的构建方法,为今后小城镇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于2013-2014 年在三沙湾选择增殖放流区Ⅰ区和Ⅱ区, 开展了2 批次的缢蛏增殖放流, 计 放流缢蛏苗数量约3747 万粒。采用对缢蛏生长、生物量动态变化和滩涂底质主要因子跟踪监测的方 法, 开展对缢蛏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 2 个增殖放流区的缢蛏密度和缢蛏生物量都比对照 区有极显著提高, 共收获65 吨缢蛏大规格苗, 增殖放流产出比为1: 8.0-9.0, 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 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放流期间, 滩涂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和有机碳等浓度在增殖区Ⅰ区、 Ⅱ区和对照区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 但, 底泥中Ⅰ区、Ⅱ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 区提高了26%和18%, 硫化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区降低了45%和34%, 有机碳浓度平均值分别 比对照区下降了5.8%和6.8%, 表明, 缢蛏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改良底质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60.
以香鱼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卵内油球、有关酶的活力、以及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等变化的方法,研究了香鱼卵母细胞长时效演化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香鱼卵在腹腔内保存时间的延长,卵内油球从0h的油球直径≤10μm,且均匀分布,逐渐融合增大,至108h增大到120μm,油球数仅有5—6个。同时,SOD、POD的活力及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60h、36h和24h。随着油球和酶活的变化,卵子质量逐渐下降,表现为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降低:排卵后24h、48h、72h、96h的受精率分别为94.37%、88.19%、50.20%、10.83%,孵化率分别为85.78%、68.14%、25.54%、0.5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