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0篇
  免费   2831篇
  国内免费   4589篇
测绘学   2462篇
大气科学   1990篇
地球物理   2100篇
地质学   7767篇
海洋学   3073篇
天文学   183篇
综合类   1034篇
自然地理   1801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804篇
  2021年   1005篇
  2020年   834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743篇
  2017年   724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884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1070篇
  2012年   1159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1118篇
  2009年   1049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972篇
  2006年   1092篇
  2005年   800篇
  2004年   619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特大型桥梁施工GPS高程控制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采用GPS技术建立桥梁施工高程控制网的难点及关键问题,分析了GPS跨河高程传递测量方法的技术要点,结合工程实例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华南、华东南地区具有厚度可达上百米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层。高等级公路、铁路的规模建设在该地区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深入认识该类边坡的工程特性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边坡加固方法,对该地区公路、铁路的安全建设和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有效指导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边坡设计,本文深入调查分析了广东和广西境内4条高等级公路沿线的44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特征及其稳定性,认为控制该类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土体的均匀性、岩脉(墙)及花岗岩球状硬核的分布情况、坡体中保留的结构面是否对坡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继而依据这些因素把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划分为岩脉(墙)隔挡型边坡、网状结构型边坡、外倾结构型边坡、浮石型边坡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每种类型边坡的坡体结构特征、稳定特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认为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质及坡体结构特征,造成了该类边坡开挖临时自稳性较好,但具有较强的开挖卸荷效应和较弱的抗冲刷能力。最后针对每种类型的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建议。基于花岗岩类土质边坡良好的临时自稳性,认为可进行陡开挖强支护设计,同时强调逐级开挖逐级支护、加强坡面防冲刷、边坡护脚及压顶、边坡截排水等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吉廷艳  熊方  黄继用 《高原气象》2002,21(5):522-525
以递归正权综合决策方案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对多种预报方法进行筛选,选取预报效果较好并且较为稳定的几种方法参与集成,并将集成结果写成Micaps数据格式,最终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评分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对温度预报和灾害指数预报较权重平均集成法效果好;而对月雨量预报和季度雨量、温度预报则与权重平均方法相当;但是对季度雨量、温度预报来说,集成后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将集成结果通过Micaps工作平台以图形方式显示,不仅客观、定量,而且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4.
为综合评估卫星和天气雷达在2016年6月23日盐城龙卷风期间的强降水过程的降水估测精度,以国家级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基准,结合相关系数(CC)、相对误差(RB)、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分级评分指标,利用S波段的天气雷达定量降雨估测产品(RQPE)和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多卫星融合产品(IMERG_FRCal,IMERG_FRUncal,IMERG_ERCal)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雷达和卫星的累积降水量与雨量站的空间相关性很强(相关系数大于0.9),基本上能捕捉到整个降水过程的空间分布。降水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北部,但卫星高估了江苏省东北部强降水中心的降水量;对于小时时序区域平均降水,卫星高估了降水,而雷达低估了累积降水量。综合降水中心区域分析,IMERG的强降水区域降水量与雨量站的时间序列的偏差显著;RQPE在降水峰值达到之前及峰值之后与地面雨量站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对降雨量峰值有明显的偏低。RQPE能较为准确地在时间上捕捉到降雨强度的变化趋势,但对于大雨及暴雨的估测能力不佳;RQPE的POD、SCI值都远远高于IMERG, FAR也较小。IMERG几乎未能监测到强降水的发生。总体上,RQPE对此次龙卷风强降水量的估测表现优于3种IMERG产品,特别是在捕捉强降水区域的空间分布方面,但对于强降水的估测能力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塑料排水板(PVD)安装热源能提升PVD性能、加速竖井地基固结这一工程现象,基于热-水-应力 (T-H-M) 三场全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来模拟利用热源进行地基处理新技术(PVTD)。首先,以微分形式与等效弱形式分别给出T-H-M耦合控制方程,并推导出其有限元方程组。然后在多场耦合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饱和土的T-H-M全耦合模型,并通过与已有解析解比较,验证了模型正确性。最后,对一个经典有涂抹区的竖井地基算例,分不耦合温度(UT)、耦合温度但不考虑其对饱和土物性影响(CT)、耦合温度考虑温度对饱和土渗透性影响(CTP) 3种情况进行固结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热源竖井地基,CT情况下由于热源产生的附加孔隙水压力,固结速度略有下降;CTP情况下,由于热源有效改善涂抹区的渗透性能,竖井地基固结速率明显加快。上述研究结论从理论上较好地阐明了PVT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6.
切向荷载作用下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剪切应力、位移变形规律一般呈双曲线形式发展,即峰值后强度衰减速率逐步变小而趋于0,到达残余强度。直剪试验表明,非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呈“S”型趋势发展,即强度衰减速率先是逐步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逐步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达到残余强度值。贯通节理岩体峰值强度后的本构关系并不适合于描述该特征。提出一个新的非线性归一化位移软化本构模型,通过归一化剪切应力R与归一化剪切位移D的指数函数关系体现峰值后剪切应力、位移的发展趋势,即模型采用无量纲表达式。归一化剪切应力R是峰值后强度降? p-? 与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差值? p-? r的比值;归一化位移D是峰值后剪切位移、峰值位移差值? -? p与残余位移、峰值位移差值? r -? p的比值。对含不同起伏角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在常法向荷载条件下的直剪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具有相当高的吻合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7.
王康年  吴文刚  王云  黄烨  杨秋平 《贵州地质》2021,38(1):92-98, 108
本文提出的"基于空三模型实现非接触式实测地质剖面解决方案",是通过导出空间三维模型剖面多段线三维坐标,使用自主开发的辅助软件,在AutoCAD中快捷生成剖面图。通过实践,该方案能快速完成无需人工到实地进行实测的实测剖面工作,尤其危岩体勘查中能精确反映高陡崖区微地貌起伏形态和结构面特征,解决了人工实测无法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8.
王永力  宋锐  黄志斌  薛峰  左如斌 《地震》2001,21(4):118-12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47个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站的地动实时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信道传送到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再经信号分配器传至7台实时处理机。47个台的信号分成3个区域以3组计算机互为实时热备份的方式接收和处理地动波形数据。  相似文献   
109.
文章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土默特右旗中北部近年发现的翁公敖包航磁异常进行推断与解释,在对找矿有望的航磁异常进行筛选后,对翁公敖包航磁异常进行了野外地质-地球物理查证,确定异常为铁矿所致;采用向上延拓、垂向导数、斜导数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航磁异常进行数据转换处理,以获取铁矿体的横向及纵向分布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的数据,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Dagum基尼系数法,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的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2个阶段,2007年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最大,此后呈现波动减小趋势;南部海洋经济区以及北部海洋经济区与南部海洋经济区的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研究结论,对提高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