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033篇 |
免费 | 27470篇 |
国内免费 | 548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62篇 |
大气科学 | 25758篇 |
地球物理 | 20634篇 |
地质学 | 64735篇 |
海洋学 | 23483篇 |
天文学 | 1352篇 |
综合类 | 7925篇 |
自然地理 | 99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3篇 |
2023年 | 2120篇 |
2022年 | 4027篇 |
2021年 | 4967篇 |
2020年 | 5048篇 |
2019年 | 8013篇 |
2018年 | 7612篇 |
2017年 | 7266篇 |
2016年 | 7362篇 |
2015年 | 7624篇 |
2014年 | 7029篇 |
2013年 | 8207篇 |
2012年 | 8679篇 |
2011年 | 8554篇 |
2010年 | 8566篇 |
2009年 | 7689篇 |
2008年 | 7228篇 |
2007年 | 6928篇 |
2006年 | 6403篇 |
2005年 | 5597篇 |
2004年 | 5002篇 |
2003年 | 3976篇 |
2002年 | 3792篇 |
2001年 | 3431篇 |
2000年 | 2875篇 |
1999年 | 2078篇 |
1998年 | 1823篇 |
1997年 | 1829篇 |
1996年 | 1443篇 |
1995年 | 1363篇 |
1994年 | 1222篇 |
1993年 | 1196篇 |
1992年 | 1042篇 |
1991年 | 774篇 |
1990年 | 758篇 |
1989年 | 602篇 |
1988年 | 509篇 |
1987年 | 403篇 |
1986年 | 339篇 |
1985年 | 273篇 |
1984年 | 306篇 |
1983年 | 186篇 |
1982年 | 233篇 |
1981年 | 170篇 |
1980年 | 123篇 |
1979年 | 134篇 |
1978年 | 68篇 |
1977年 | 58篇 |
1972年 | 50篇 |
1971年 | 5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湘中锑(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Ⅰ.微量元素及其实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查明湘中盆地中-低温梯(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应用高分辨率ICP-MS、ICP-AES等方法对岩石与矿石进行了系统测定,并结合作者以往分析数据和实验地球化学结果,对该区盆地及周边基底地层与矿床中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水/岩反应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b、Au等成矿元素在元古界基底碎屑岩中具有高的背景含量,在近似成矿条件下的水/岩反应实验中,成矿元素的淋出率达20%~90%,元古界基底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的周围蚀变围岩中出现明显的金负异常区。而盆地内泥盆系统地层中的高锑含量仅局限于锑矿床(化)及其蚀变围岩中;湘中锑(金)矿床中的矿石与基底碎屑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以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充分证明该区锑(金)矿床锑、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底碎屑岩。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为了进一步完善Q460钢材在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限值的要求,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轴压比、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和壁板宽厚比为变量,建立了共48根“工”字型框架柱和“箱”型框架柱,分析了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翼缘宽厚比对框架柱的能量耗散系数影响较小;能量耗散系数随轴压比、腹板高厚比(“工”字型)和壁板宽厚比(“箱”型)增大而明显减小;框架柱的极限承载力随轴压比的减小及壁板宽厚比和翼缘宽厚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腹板高厚比接近规范限值时,承载力下降趋势明显增大。与采用Q235钢材的框架柱相比,Q460钢材框架柱的延性较小,仅为2左右;当采用Q460钢材时,“工”字型框架柱的极限位移角限值建议取为0.03,“箱”型框架柱的极限位移角限值建议取为0.032。规范中对翼缘宽厚比限值的规定偏于保守,其值最大可取至9。无论是“工”字型框架柱还是“箱”型框架柱,其腹板高厚比均不宜过大。Q460钢材框架柱的刚度退化率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强,且翼缘宽厚比越大,腹板高厚比越小,柱的初始刚度越大,刚度退化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区所在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区域水准、GPS、流动重力和跨断层短测线等地形变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已往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资料反映的震前区域性地壳变形背景、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可能的机理.结果认为:(1)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西秦岭、六盘山等构造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GPS水平挤压闭锁高应变积累、垂直隆升异常高梯度带和重力升、降差异剧烈变化等中长期背景;(2)震前到震时发震断裂附近及其外围相关构造区域断层形变异常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变化显著,尤其是汶川地震以来的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本区构造比邻的龙门山断裂带剧烈右旋错动对本区的影响,与本次岷县6.6级地震过程有关;(3)本区有地形变监测资料积累以来缺乏6级以上震例,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长期形变背景异常,但何时进入短期-短临阶段确实很难把握,需要不断积累总结和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996.
997.
In seven cruises on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nearshore waters(>50 m) to the west of the Taiwan Strait(23°20''-25°54''N,117°11''-119°58''E) in 1961-1964,altogether 189 stations of quantitative grabbing and 33 stations of qualitative trawling were made.
Altogether 392 spec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The com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nearshore shallow water species,wi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pecies absolutely dominant.The total average of biomass was 38.0 g/m2 and average density,116.0 ind./m2.The communit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communities namely,(1) Amphiura sp.-Acaudina molpadioides Community;(2) Protankyra asymmetrica-Arnphioplus pracstans-Murex trapa Community;(3) Modiolus meicalfei-Phyllophorus liuwutiensis-Armandia letocirris-Nephtys sinensis Community;(4) Branchiostoma belcheri-Solenr oseomaculatus-Marphysa sinensis- Onuphis eremita Community;(5) Iconomtra japonica-Barbatia decussata Community. 相似文献
Altogether 392 spec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The com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nearshore shallow water species,wi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pecies absolutely dominant.The total average of biomass was 38.0 g/m2 and average density,116.0 ind./m2.The communit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communities namely,(1) Amphiura sp.-Acaudina molpadioides Community;(2) Protankyra asymmetrica-Arnphioplus pracstans-Murex trapa Community;(3) Modiolus meicalfei-Phyllophorus liuwutiensis-Armandia letocirris-Nephtys sinensis Community;(4) Branchiostoma belcheri-Solenr oseomaculatus-Marphysa sinensis- Onuphis eremita Community;(5) Iconomtra japonica-Barbatia decussata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改变传统滑坡遥感技术方法效率低、调查精度难以提高的状况,经多年实践与探索,笔者于1999年提出了“数字滑坡”概念。该概念使传统的“地学滑坡”拓展为能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具有三维空间、“多维”时间信息的,由“多元”要素组成的“数字滑坡”。数字滑坡技术系统由滑坡解译基础技术、遥感识辨滑坡技术、滑坡数据库及滑坡模型4部分构成。多年来,数字滑坡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山区交通线建设、区域开发环境治理以及抗震减灾等领域,也用于大规模个体滑坡调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服务于国家防灾减灾战略。该文主要以西藏帕里河及川东天台乡2个典型滑坡调查为例,阐述数字滑坡技术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