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4篇
  免费   3448篇
  国内免费   4653篇
测绘学   2046篇
大气科学   2438篇
地球物理   3418篇
地质学   9180篇
海洋学   2198篇
天文学   416篇
综合类   1639篇
自然地理   209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910篇
  2021年   1061篇
  2020年   875篇
  2019年   988篇
  2018年   1119篇
  2017年   906篇
  2016年   1014篇
  2015年   1122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248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302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931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674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22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海中悬移质是决定海洋光学性质、海洋水质,河口海岸带演变动力过程的重要环境参数。本文利用模拟遥感反射比数据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反演悬移质浓度,并利用东中国海现场同步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2.
性外激素诱导大弹涂鱼成熟和产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熟大弹涂鱼的卵巢、精巢和储精囊稀释液中的性外激素以及缩宫素和脱氧皮质酮(DOC)能诱导第4时相的大弹涂鱼卵母细胞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发育成熟,成熟率与性外激素的种类和剂量有关。前列腺素E1(PGE1)单独使用的效果不明显,但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使用时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以卵巢、精巢和储精囊稀释液以及PGE1分别注射雌性大弹涂鱼,剂量为0.01cm^3/尾的卵巢液、0.1cm^3/尾的储精囊液、0.1cm^3/尾的精巢液以及剂量为10μg/尾的PGE1都有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其中储精囊液的作用最为显著。在人工管道中放置大弹涂鱼成熟亲鱼卵巢、精巢或储精囊的稀释液,有诱异性亲鱼进入管道内的作用,其中以储精囊液对雌鱼的吸引作用尤为明显。放置于陶瓷管道或海绵管道内的卵巢、精巢或储精囊稀释液都能诱导大弹涂鱼产卵,在陶瓷管道的产卵量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海绵管道。  相似文献   
113.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114.
Second-Order Wave Diffraction Around 3-D Bodies by A Time-Domain Metho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AI  Wei 《中国海洋工程》2001,(1):73-84
A time-domain method is applied to simulate nonlinear wave diffraction around a surface piercing 3-D arbitrary body. The method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Taylor series expansions and the use of perturbation procedure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with respect to a time-independent fluid domain. A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B-spline expans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ave field at each time step, and the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 is satisfied to the second order of wave steepness by a numerical integration in time. An artificial damping layer is adopted on the free surface for the removal of wave reflection from the outer boundary. As an illustration, the method is used to compute the second-order wave forces and run-up on a surface-piercing circular cylinder. The present method is found to be accurat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and numerically stable.  相似文献   
115.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16.
研究表明 :腐屑食性鱼类——梭鱼对环境中有机氮的摄入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 ,体重系数显著减少。摄入氮 (CN,mg/ d)与体重 (W,g)和温度 (T,℃ )的数值关系可用如下模型表示 :CN=0 .6 370 W1 .0 642 ln(3.70 0 8T)。体重为 1 0 0 g的梭鱼每日可消耗环境中 332 mg氮有机质。梭鱼氮的吸收效率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而氮的转化效率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体重的增加 ,排泄氮所占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17.
Comparison of Drags on Fish Cages of Different Shap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Commercial fishfarming in net cages is becoming widespread around the world as an importantsource of food.In PRChina ,mostfishfarmingtakes placeincalmcoastal areas .Fishcages work wellat these sites becausethe environmental forces are usua…  相似文献   
118.
转“全鱼”溶菌酶基因大菱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伟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4,28(5):8-14
用大西洋条鳕(Macrozoarces americanus)抗冻蛋白启动子opAFP promoter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型溶菌酶基因构建“全鱼”溶菌酶基因元件opAFP—ly,首次应用电脉冲精子介导法将该基因片段导入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受精卵内,获得原代转基因大菱鲆。先后采用单因子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重复实验确定了最适导入条件:脉冲电压为400V/cm,脉冲次数为5,脉冲宽度为25ms,外源DNA浓度为50mg/L。利用最适导入条件,实现基因元件大规模转移。采用PCR技术对1月龄的原代转基因大菱鲆仔鱼的染色体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可达28%。  相似文献   
119.
根据地球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在密度垂直层结的情况下,引进行波坐标,研究非线性定形波在相平面上的几何拓扑结构。严格论证了不存在定形孤立波,并通过Hamilton函数及其角作用变把行波系统化成最简形式,由此而得到非线性惯性重力内波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20.
厦门海域水体中有机锡的存在形态与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水中总有机锡浓度在129.1—4 826.8 ng(Sn).L-1之间,底层海水则分布在321.6—1 954.5ng(Sn).L-1之间。结果显示,厦门港内及同安湾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有机锡浓度远高于九龙江口及厦门西南海域,这与厦门海域船舶活动和网箱养殖密切相关。通过对鼓浪屿站点表层海水中有机锡化合物15 h的连续监测,推测光照对水体中有机锡的降解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