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699篇
测绘学   396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545篇
地质学   1352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技术路线,这涉及钻进设备和钻具、钻孔监测仪器的研发,钻孔轨迹控制理论的研究等。本文阐述了煤矿井下HDD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特点及我国在该领域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2.
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地理成分及区系相似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朝运  刘鹏 《地理科学》2005,25(3):379-384
分析了浙江磐安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现知磐安共有蕨类植物34科、60属、112种(包括各种变种和变型)。磐安蕨类植物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亚热带、暖温带特征显著,该区应置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范围内。最后,文章生成了反映22个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关系的二维投影图和最小生成树图,对区系间的相似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能较客观地反映蕨类植物区系间的异同,可为多区系比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中国沙尘暴天气减少趋势的其他证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国梁  郝丽珍 《中国沙漠》2005,25(3):448-449
分析TOMS气溶胶指数和海平面气压资料的结果显示,这二者都是支持对中国新的沙尘暴天气数据的分析结果,即在1951-2000年间中国沙尘暴天气整体上处于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64.
选取我国渤海某处21a的风暴过程后报资料,考虑风暴发生频次的影响,提出泊松二维逻辑分布,并且将其用于海洋石油工程设计中极值风速与波高的联合概率计算,给出了计算海域的风浪设计参数,并与传统的设计标准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统计模式适用于受风暴影响海区的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特别是边际油田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965.
伊春地区上游新村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成因及就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春-延寿花岗岩带上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是一套呈结构演化系列的岩石,岩石类型按结构可划分出一期结构、二期结构、末期结构的完整系列.岩石中普遍发育同源闪长岩包体,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方面表现出明显I型花岗岩特征.花岗岩类产出动力学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浆就位机制呈现出被动侵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6.
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及偏差订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波段探空观测资料无论在天气预报还是数值预报中均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类数据,而其湿度观测资料的质量对同化分析及降水预报有直接影响。通过用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与不同类型的其他观测反演的湿度资料互校及与NCEP、GRAPES、EC等不同模式分析场为背景的湿度场比较,评估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的质量状况,对探空湿度资料的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为更好地使用该资料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存在偏干的现象,特别是当背景场湿度大于60%时,观测湿度偏低更加明显。通过分析其偏差特征,找出了适合中国L波段探空湿度观测资料偏差特点的分段函数订正方法。个例试验表明,对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的偏差订正后,观测偏差明显减小,订正效果非常显著;模式降水强度预报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从连续试验检验的降水预报评分(TS)和预报偏差(Bias)看,中雨和暴雨的预报在探空湿度观测偏差订正后都表现出正效果。  相似文献   
967.
采用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方法,分别进行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对重庆主城地区的BDS与GPS定位的精度进行研究,发现BDS系统的可视卫星数量明显多于GPS系统,但在稳定性上稍稍弱于GPS,对比BD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BDS/GPS组合定位的精度及时效性,得出了BDS/GPS组合定位精度更高且时效性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8.
本文报道了兴蒙造山带东南缘黄松群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和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以确定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变质温压条件、变质时代及其构造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黄松群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代表性岩石以及不同类型的糜棱岩所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较小的面状分布,反映了主期区域动热变质作用,后者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反映了后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此外,在与侵入体接触处产出的红柱石角岩反映了局部接触变质作用的存在。对黄松群代表性岩石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该群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压范围分别为525~597℃和5.8~7.5kb,地热梯度集中在21~27℃/km,揭示出黄松群中压型(绿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存在。对含石榴二云斜长片岩中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为239.22±3.02Ma,而黑云母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结果为193.91±2.16Ma,结合黑云母的封闭温度和研究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认为前者反映黄松群中压型变质作用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而后者反映黄松群经历的后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结合区域上同时代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以及沉积建造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黄松群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压型变质作用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该期变质作用标志着古亚洲洋东段的最终闭合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969.
青海湖盆地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典型的山间断陷湖盆,与我国西北一些含油气盆地沉积特征十分相似,发育有一系列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体系.对青海湖沉积体系的研究,可以为陆相古含油气盆地沉积原貌的恢复提供借鉴.通过对比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实地考察以及对湖区近40年(1972~2010)来8张遥感图像的判读,分析了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体系演变特征.同时,在青海湖水动力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物输运模拟,结合每一区域沉积演变特征,分析该区域沉积体系形成演变的水动力成因机制,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环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体系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出三个顺时针主旋回和湖湾和河流入湖口等处的次级旋回,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趋势与水动力湖流特征对应一致,水动力特征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形成及演变;河流入湖口、沙岛-海晏湾、郎剑沙嘴以及东南湖湾等区域,是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演变最明显的区域;今后较长时期内,沉积物输运、堆积趋势将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70.
采用石油行业径向水平喷射钻井技术在煤矿注浆堵水方面可实现水平定向射流成孔,在薄层灰岩、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层中寻找沟通裂隙,尤其在直井或分支井段较小漏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分支喷射,还可以加适量盐酸、酸化缓蚀剂进行局部酸化沟通裂隙,压裂地层,从而降低注浆压力,提高注浆堵水效果。径向水力喷射钻井在峰峰集团梧桐庄矿9号注浆孔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技术也可作为地热井增大水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