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724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567篇
地质学   1389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地形校正是准确获取地形复杂区遥感反射率的重要步骤,对提高山区地表遥感参数定量化反演精度,扩大遥感产品应用广度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准确获取山区地表遥感反射率进行研究,建立了多种地形校正模型来减少或消除遥感图像中地形效应影响,减少同种地表类型的反射率差异,并将地形校正模型分为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根据构建物理模型时是否考虑地表非朗伯体特性,将物理模型分为朗伯体假设模型和非朗伯体假设模型,本文分别从朗伯体假设模型和非朗伯体假设校正模型展开叙述。从两类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模型特点,局限性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描述了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朗伯体假设模型和非朗伯体假设模型的适用性和不足,剖析了目前地形校正模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本文也比较了应用于地形校正的效果评价方法,并展望了地形校正方法和地形校正评价方法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2.
类星体SDSS J151653.22+190048.2 (简称J1516+1900)在紫外-光学-近红外波段展现出奇特的光谱性质:其光学Hα、Hβ和近红外的Paα、Paβ等发射线的半高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intensity, FWHM)均超过5000 km/s,等值宽度接近类星体平均值;而紫外波段光谱的常见发射线Lyβ、OVI、Lyα、NV、Si IV和CIV等,由FWHM1700 km/s的中等宽度成分主导.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于紫外发射线的宽线成分经尘埃消光,强度严重削弱,从而使得中等宽度成分凸显出来;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尘埃消光减弱,发射线由宽线成分主导,潜在的中等宽度成分不容易被看到.根据中等宽度成分的线宽和J1516+1900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MBH5.75×108M⊙,在维里化假设下,估计中等宽度发射区到中央黑洞的距离约为1.6 pc.另一方面,利用J1516+1900丰富的观测谱线,结合光致电离模型计算,可以限定J1516+1900的中等宽度发射线区气体密度1012cm-3、电离参数10-0.65.据此估计该发射线区到中心黑洞距离0.016 pc,只有维里化距离的1%.这一矛盾结果预示着中等宽度发射区可能具有较为复杂的物理结构,未来需要观测更多类似J1516+1900的部分遮蔽类星体并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相似文献   
793.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some problems have emerged regarding its progress and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cess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was revealed in this paper. There were two key nodes in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gress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In 2014,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promotion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In 2016,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was recogniz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mplemented nationwide.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cess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creation and formation period, the pilot and diffusion period, and the promotion and strengthening period. The change in the river and lake problems w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A path dependent phenomenon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licy diffusion scope, problem orientation, main task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such as a lack of inter-provincial coordination, imper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poorly coordinated management tasks, and insuffici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short term,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will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In the long term, it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794.
过去千年中国不同区域干湿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景云  张学珍  刘洋  郝志新 《地理学报》2020,75(7):1432-1450
依据近年发表的新成果,对中国过去千年干湿的年至百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与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了20世纪干湿变幅的历史地位。主要结论是:①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重建的东中部各区干湿序列在1400年以后均达高信度,但其前因存在记录缺失,仅有半数时段的重建结果达高信度。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根据不同地点湖沼沉积物记录揭示的区域干湿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在多数时段不一致。在西部的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新疆中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利用不同地点树轮资料重建的干湿序列显示的干湿变化特征在区内一致性高。② 过去千年中国各地干湿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和百年尺度周期。其中准2.5 a、60~80 a和110~120 a等尺度的周期为所有地区共有;3.5~5.0 a、20~35 a等尺度周期则主要发生在东北、东中部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而准45 a周期则只发生在东北和东中部地区(均超过90%信度水平);各区域间的干湿变化位相并不同步。③ 尽管已发现青藏高原东北部20世纪很可能是过去3000 a最湿的世纪之一,但其他大多数区域的重建结果显示:20世纪的干湿变幅在年代际尺度上均未超出其前各个时段的变率范围。  相似文献   
795.
研究了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联用技术直接进样测定海水中IO3^-和I^-的方法.采用IonPacAG23离子色谱保护柱分离IO3^-和I^-,以浓度4.0mmol/dm3的KOH为流动相,流量为1.0cm3/min,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2.5min.采用2.5×10^-3cm^3的进样量,IO3^-和I^-的检出限分别达到0.6和0.4nmol/dm2,可满足海水中碘形态的定量分析.该方法的IO3^-和I^-浓度范围在2.0nmol/dm3~2.0μmol/dm3.  相似文献   
796.
三维地震与海底地震仪(OBS)联合采集技术在野外地震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调查方法的研究。其中对海底地震仪(OBS)的研究能够给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提供有力的保障,OBS在海底的布设是联合采集的关键,对OBS观测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OBS采集的野外资料的总体质量和后期解释。因此,通过研究,可以选择设计最佳的观测系统,为联合采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降低采集费用、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97.
北戴河养滩工程沿岸流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沿岸流的产生机理及数值计算方法,利用西班牙通用海岸工程模拟软件SMC,以北戴河近海海域为例,以当地常浪向为条件,进行了沿岸流的模拟,并对拟建工程方案进行了评价,讨论了研究沿岸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8.
为了对航海雷达图像进行海杂波数据的精确校正,结合实测海浪数据,提出了一种海杂波数据校正方法.首先,针对雷达成像过程中的几何畸变,结合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工作参数,通过方位向和距离向数据的快速分离进行几何校正;然后,针对海杂波数据沿扫描线方向存在的辐射量畸变,根据实际海浪分析的信号要求,利用沿扫描线上的非线性原理进行相对辐射校正.结果表明,无论是数据处理速度还是校正后的影像质量,均达到了海浪分析工程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799.
基于MAPGIS工作流的矢量数据库建库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量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在国家许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矢量数据库建库方式都是面向过程的,建库流程单一且操作步骤繁琐,矢量地形数据库的数据量庞大、数据内容复杂,建库过程相当的缓慢。为了克服传统建库方式的缺陷,本文引入了工作流技术,将建库过程抽象为几个工作流的节点,通过界面配置获取节点参数,通过工作流引擎控制建库过程,使建库流程可搭建可控制,以达到自动化建库的目标。通过国家1∶250 000矢量地形数据库建库实例证明了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0.
在分析基于软件无线电GPS接收机结构的基础上,在基于PC软件接收机信号处理系统上采用模拟的数字中频信号,对软件接收机信号捕获、跟踪算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信号捕获阶段给出了基于快速傅利叶变换FFT的快速搜索原理和结果,并采用跟踪阶段Q支路信号的统计特性分析了捕获门限和误警概率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捕获门限的优化方法;跟踪阶段对系统采用的数字锁相环(PLL)进行了分析,并对I/Q解调原理进行了解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