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5篇
  免费   2697篇
  国内免费   4081篇
测绘学   1800篇
大气科学   1611篇
地球物理   2462篇
地质学   7832篇
海洋学   2077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1026篇
自然地理   1524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731篇
  2021年   806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818篇
  2018年   764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798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770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981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区,以其发育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陆相火山岩带和花岗岩带以及有色、贵金属矿床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广泛关注和研究(Wu, et al.,2006;白令安,2013;Sun J G,2013;Xu,et al.,2013;苟军,2013)。目前,虽然该区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的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大兴安岭地区火山作用复杂,自然地理、交通条件较差,尚有大面积空白区未开展过系统的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科研工作;近期我们课题组在开展大兴安岭东坡花岗岩带北部1:50000小鄂尔贝尔汗(M51E012016)和小莫尔可(M51E011016)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将地质矿产调查与科研相结合,对侵入喷发在花岗岩岩体之间陆相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层厘定和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以期为整体揭示大兴安岭火山岩的源区性质及其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从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角度来约束成矿物质来源,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73.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NWP) is a fog-prone area, especially the ocean east of the Kuril Island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how the Pacific–Japan(PJ) teleconnection pattern influences July sea fog in the fog-prone area using independent datasets. The covariation between the PJ index and sea fog frequency(SFF) index in July indicate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a coefficient of 0.62 exceeding the 99% confidence level. Composit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J index, a case study, and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GFDL-ESM2 M, show that in high PJ index years the convection over the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strengthens and then triggers a Rossby wave, which propagates northward to maintain an anticyclonic anomaly in the midlatitudes,indicating a northeastward shift of the NWP subtropical high. The anticyclonic anomaly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or even an inversion layer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troposphere, and strengthens the horizontal southerly moisture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tropical–subtropical oceans to the fog-prone area. On the other hand, a greater meridional SST gradient over the cold flank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due to ocean downwelling, is produced by the anticyclonic wind stress anomaly. Both of these two aspects are favorable for the warm and humid air to cool, condense, and form fog droplets, when air masses cross the SST front. The opposite circumstances occur in low PJ index years, which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sea fog. Finally, a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 projection reveals a prominent downward trend of the PJ index after the 2030 s, implying a possible decline of the SFF in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274.
运用几何匹配法处理了南京雷达和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达(Precipitation Radar,PR)的反射率因子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8—2013年共245个时次的匹配数据。 以TRMM PR工作多年持续稳定特征为参照,揭示了南京雷达6 a的探测资料情况。结果表明,南京雷达和TRMM PR探测降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6 a时间里南京雷达存在一定的运行不稳定情况,南京雷达0℃层以下数据存在“3段特征”:时段Ⅰ2008年1月—2010年3月,时段Ⅱ2010年3月—2013年5月,时段Ⅲ2013年5—10月。3个时段之间整体回波强度有差异,时段Ⅱ整体回波强度比时段Ⅰ、Ⅲ偏小2—3 dB;而3个时段内的回波整体保持相对的稳定,南京雷达与TRMM PR的回波强度差值随回波强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在中低回波值时TRMM PR比南京雷达大,在中高回波值时南京雷达比TRMM PR大。基于两种雷达回波强度值的拟合关系,对南京雷达的反射率因子进行分段线性订正,有效地改善了南京雷达的一致性:3个时段回波强度的整体差异减小到0.75 dB以内;在245个匹配时次和105894个匹配点上南京雷达和TRMM PR的反射率因子的相关系数增大,南京雷达-TRMM PR值的标准差减小。  相似文献   
275.
Logistic判别模型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芳华  曹勇  徐珺  陶亦为  金荣花  代刊 《气象》2016,42(4):398-405
利用Logistiv判别模型进行强降水预报,并设计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案1直接使用14个影响因子进行判别预报,受因子共线性作用及噪音信号影响,虽然拟合效果较好,但预报效果明显下降。方案2对14个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前6个主成分建模,虽然拟合效果较方案1降低,但由于消除了因子共线性作用以及噪音信号影响,预报效果较方案1提高。方案3运用Bootstrap抽样技术得到符干样本并建模计算模型参数,打乱了原有时间序列中的波动,仪保留平稳信息,拟合自由度进一步降低,导致拟合效果较方案案2下降,但预报效果却是3种方案中最好且最稳定的。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场资料,建立基于Logistic判别模型的强降水客观预报系统,并在中央气象台业务运行。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汛期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概模型对强降水预报的TS评分高于数值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业务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6.
姚青  刘敬乐  韩素芹  樊文雁 《气象》2016,42(4):443-449
利用天津城区2009-2014年春节期间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重点分析2013和2014年春节期间气溶胶污染特征,探求燃放烟花爆竹以及气象条件对春节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春节期间PM_(2.5)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发生在除夕夜间;持续雾霾天气条件下燃放烟花爆竹,造成2013年除夕夜间PM_(2.5)质量浓度峰值达到1240μg·m~(-3),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2014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量有所减少,加之空气扩散条件较为有利,PM_(2.5)质量浓度显著低于2013年;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燃放烟花爆竹期间气溶胶数浓度水平与严重雾-霾天气相当。  相似文献   
277.
聂锋  廖治杰  徐勇 《气象科学》2016,36(1):20-2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台站降水资料研究冬季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的关系,发现冬季东亚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同期反向协同变化特征最为显著。即高原急流增强,同时温带急流减弱(SW型)和高原急流减弱,同时温带急流增强(WS型)。当高原急流增强(减弱)而温带急流减弱(增强)时,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减少)。合成分析表明,不同急流协同变化型态下冷暖空气活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高原急流与温带急流的反向协同变化可以真实反映与冬季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相关联的冷暖空气活动特征,进而导致不同降水形态的产生。  相似文献   
278.
赵阳  孙涌  于跃东 《气象科技》2016,44(3):495-499
防雷箱广泛应用在各类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防护中,为研究防雷箱在8/20μs冲击电流作用下常出现"二次感应"的现象,基于Haefely DIAS 733测试系统通过大量试验,结合电磁感应理论对感应电压进行计算,并利用PSPICE建立感应回路。结果表明:1防雷箱内部平行布线且输入输出同端口时,"二次感应"电压幅值服从电磁感应定律,且可进行较精确计算。2采用双绞线布线、地线与输出线非平行、输入与输出线异端口且与地线非平行3种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因电磁感应而增加的残压,从而获得较低的输出残压。3试验表明,当内部采用输入与输出线异端口且与地线非平行的综合布线方案后,效果最明显,在60kA冲击电流下,相对未改进的防雷箱,采样点残压下降约45%。  相似文献   
279.
利用黄淮海区域90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模拟的黄淮海区域1951—207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构建了黄淮海区域的温度适宜度和变异系数模型,并对1951—2070年黄淮海区域热量资源、夏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域≥10℃积温和80%保证率下日平均温度≥10℃的初日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分别呈增加和提前趋势。2)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随时间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出苗—抽雄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抽雄—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空间上呈现2010年前北低南高、未来情景下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趋势,时间上呈2010年前稳定、未来情景下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相反变化趋势;3)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从播种—出苗期—出苗—抽雄期—抽雄—成熟期均呈反相位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80.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跃变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栋  陈际龙  黄荣辉  刘永 《大气科学》2016,40(3):581-590
本文利用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暴雨分布的年代际跃变及其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基于暴雨频数和占比(夏季暴雨占比是指5~8月暴雨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百分比)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暴雨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两次反相的经向"三极子"跃变。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段:1960~1979年为华南和华北暴雨偏多、江淮流域暴雨偏少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80~1991年为南方和华北暴雨偏少、江淮流域暴雨偏多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92~2011年为南方暴雨显著偏多、华北暴雨持续偏少,逐渐形成经向"偶极子"分布,并导致近十多年我国夏季"南涝北旱"的整体格局。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跃变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配置: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增强),西太平洋副高的增强西伸但南撤(北抬),南亚高压的减弱南缩(增强东扩),以及蒙古高原中低层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与此同时,低层局地环流也发生调整:华北和黄淮地区以及华南和江南地区均为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异常,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受控于风场切变式辐合(辐散)异常;涡度场发生相应变化,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负(正)涡度异常不(有)利于低涡的发展,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的正(负)涡度异常有(不)利于低涡的发展,进而引发江南和华南暴雨减少(增加)、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暴雨增加(减少)、黄淮和华北暴雨减少(增加)的经向"三极子"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