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1篇
  免费   2665篇
  国内免费   4103篇
测绘学   1800篇
大气科学   1611篇
地球物理   2462篇
地质学   7843篇
海洋学   2077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1026篇
自然地理   1524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731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818篇
  2018年   764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798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770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981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1009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监测环境非常复杂,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传统周期性变形监测的方法不能够实时获取地质灾害所处的状态。根据传统变形监测工作流程及相应的质量技术要求,结合变形监测规范的要求和实际生产习惯,研制了基于测量机器人集机载控制网观测、变形监测自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精度统计、手薄报表输出、数据平差、分析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DMPS,并应用湖北省黄冈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的边坡监测。  相似文献   
232.
由于不同的水深探测手段及海深反演方法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海域,且全球海域水深分布不均,因此在探测及反演海深之前,需对目标海域的水深分布有一定认识。本文采用ETOPO1模型对全球及部分海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水深大多处于3 000—10 000 m,其中3 000—5 000 m水深海域占比较大,因此,在这些海域主要采用重力数据结合船测数据进行反演,同时应注意避开海岸带、岛屿较多、海脊存在的区域;对于水深小于1 000 m的海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采用多波束船测、水深遥感、机载激光测深等方式进行探测。通过分析及统计全球和重点海域的水深可以为海深探测及海底地形反演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3.
跨图幅要素物理无缝拼接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劳动实现跨图幅要素物理无缝拼接的自动化为目标。通过分析图幅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图幅编号与要素的相关属性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跨图幅要素的自动搜索,最终做到将跨图幅的要素自动拼接在一起。开发的软件,实现了跨图幅要素拼接的自动化目标,并用于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实现能够成倍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4.
在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中,构建模型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系统运行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就两种流行的建模软件3DS MAX和MultiGen Creator在虚拟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以虚拟现实项目制作流程作为基础,总结了它们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的优劣,便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合理选择建模软件。  相似文献   
235.
利用MicroStion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当前规划部门的新生事物,其成图、入库工艺流程是大家关心的热点,本文重点阐述调绘、编辑、入库一体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6.
张咏  刘长星  杨瑜华  董汉军 《测绘科学》2010,35(2):85-87,84
二维Delaunay三角网中任意点定位的快慢是影响整个内插构网速度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各种算法还不能在定位速度和穿越路径惟一性之间达到一个有效平衡,本文从计算机实现角度出发,将三角形面积坐标、重心和点与有向线段的关系三者有机结合,构建出一种新的点定位算法。算法定位路径惟一,速度快,是一种健壮高效的最短路径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237.
以武汉地区为例,本文推导无线电探空推导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检验。采用武汉无线电探空数据推算武汉地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模型,以此模型计算GPS可降水量,通过与无线电探空结果比较来检验该模型的精确度。在WHDH站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的比较中,两者差值的均方根为3.0mm,两者的相关性达到了0.952。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2002年武汉站GPS数据和武汉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推算的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比较,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可降水量在数值上和发展趋势上比较接近,说明了无线电探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8.
讨论了内核地球模型的形变场( 位移、速度) 和地球参考系的确立, 为内核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9.
查区内广泛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和奥陶系地层,岩性以灰岩、泥岩为主;第四系分布在区内低洼地带,由亚黏土、黏土夹铁锰结核构成。区内含矿地层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对于开展电法工作较为有利。在查区开展了激电中梯扫面、联合剖面、激电测深等多种综合电法方法,结合查区地质特点,圈定一个成矿靶区,推测异常体埋深,提出验证孔一个。经钻孔验证见矿情况较好,证明了综合电法在该区找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0.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lement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in Zhenjia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1)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underwent moderate chemical weathering. It seem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s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than the temperature i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2) The major elements such as Si, K, Na, Ca, Mg, Mn and P were migrated and leached, while the elements Fe and Ti were slightly enriched. The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major elements reveal that the Xiashu loess finished the primary proces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Ca and Na, and almost reached the secondary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K. Except the elements Sr and Ga, other trace elements such as Th, Ba, Cu, Zn, Co, Ni, Cr and V were enriched. It might be caused by both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and the ad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clay mineral and organic materials. (3) The difference of element migration down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wet at the early-middle stage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t became dry and cool.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paleoclimate became warm and wet again. As a whole, the paleoclimate generally became drier and cooler in this reg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