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4篇
  免费   1086篇
  国内免费   1303篇
测绘学   423篇
大气科学   1187篇
地球物理   1571篇
地质学   2822篇
海洋学   639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607篇
自然地理   6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63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8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1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69次,M5.6。6.0地震20次,M6.1~6.5地震2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智利—阿根廷边界地区,发震时间为2004年8月28日13时4127秒,Mw=6.5。在发生的91次M≥5.0地震中有55次发生在东半球,36次发生在西半球。其地震事件分布图见图1,地震事件目录见表1。  相似文献   
992.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GIS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全国性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大量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需要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处理与统计分析。GIS信息技术适用于存储、管理、分析与表述各种带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文中介绍了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工作中“GIS信息系统设计专题”的成果。该专题所设计的系统,可充分利用GIS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对编制地震区划图所使用的各种数据从输入、编辑、处理、分析、图形绘制到输出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可视化分析与管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IS系统的数据库分为3个子系统1)地震环境及潜在震源区子系统;2)地震动基础资料及衰减关系子系统;3)地震动参数概率计算结果子系统  相似文献   
99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回顾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发展历史,系统地总结、论述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特点及其抗震研究发展现状,指出了这种结构形式在抗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4.
结构震害指数研究评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结构震害指数是评价某个结构或构件在受到地震作用后的破坏状态的无量纲指数,是人们在地震后对受损建筑做出处理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国际上较常用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述,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震害指数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CTTZ) is anarrow domain between an early Paleozoic southernTiansha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a late Paleo-zoic northern Tianshan arc zon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blocks. Proterozoic granitoidgneisses and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rocks,namely Xingxingxia and Kawabulag and Tianhugroup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lithological assem-blages in these metamorphic basement blocks, and alittle of …  相似文献   
996.
Abstract

The trends of annual, seasonal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Guangdong Province) for the period 1956–2000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86 high-quality gauging stations. Statistical tests, including Mann-Kendall rank test and wavelet analysis, a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exhibit any regular trend and periodi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has a slightly decreasing trend in central Guangdong and slight increasing trend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of the province. However, all the annual trends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in the dry season in central Guangdong, but decreases in the wet season, mean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becomes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year.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suggest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intra-annual precipitation changes over time. The results of wavelet analysis show prominent precipitation with periods ranging from 10 to 12 years in every sub-reg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mparing with the sunspot cycle (11-year),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every sub-reg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rrelates with Sunspot Number with a 3-year lag. The findings in this paper will be usefu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ditor Z.W. Kundzewicz; Associate editor Sheng Yue

Citation Dedi Liu, Shenglian Guo, Xiaohong Chen and Quanxi Shao, 2012. Analysis of trends of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from 1956 to 2000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57 (2), 358–369.  相似文献   
997.
为降低无破坏性的近震小震对高速铁路地震报警的干扰,本文引入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作为报警参数,研究基于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地震报警阈值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车轨模型,分析不同周期横向简谐波作用下的列车安全运行极限状态,得出不同车速下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的起算阈值。参照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CAVSTD计算公式,给出不同车速下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计算公式,并计算不同时速下列车分别在6条不同场地地震波作用下改进的标准化累积绝对速度报警阈值。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PS反射信号的岸基海冰探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测量(GNSS-R)在海冰介电常数和海冰密集程度方面的潜在的研究价值,对欧洲空间局在格林兰岛迪斯科海岸采集的海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两种反射信号的幅度的量化关系,同时跟踪多颗GNSS卫星并且保证了数据处理时间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根据双极化反射信号的幅度极化比和模拟海冰表面复介电常数得出结论, 幅度极化比和海冰表面的介电常数变化有联系。  相似文献   
999.
中东地区白垩系Mishirif组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形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以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为例,开展生物碎屑类型、分布特征、差异成岩及储集层特征等研究。Mishrif组灰岩中生物碎屑以底栖有孔虫、非固着类双壳类、厚壳蛤和棘皮动物为主,含少量苔藓动物、藻类与海绵动物,其含量、类型及大小对沉积环境有重要指示意义。沉积环境决定岩石组分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成岩作用控制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生物碎屑主要经历了不同程度海水环境的泥晶化和生物钻孔、大气淡水环境的溶蚀和胶结、埋藏环境的压实压溶和颗粒破裂作用。以底栖有孔虫和非固着类双壳类碎屑为主的低能沉积环境具有“弱溶蚀、强胶结、强压实”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微孔、晶间孔及粒内孔,孔喉分布呈偏细态细微喉单峰型,物性较差;以厚壳蛤和棘皮动物碎屑为主的高能沉积环境具有“强溶蚀、弱胶结”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铸模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孔喉分布呈偏粗态中粗喉极宽峰型,是Mishrif组最有利储集层。以HF油田Mishrif组为代表的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在中东地区发育广泛,故上述成果对于该地区生物碎屑灰岩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基本结构有限元法. 从经典的伽辽金法(Galerkin method)出发,首先定义了基本结构插值基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本结构方程,然后用有限元法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实现. 该算法被成功应用到大地电磁测深一维连续介质正演计算中. 采用了6种不同的单元插值基函数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