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70篇
  免费   13682篇
  国内免费   21521篇
测绘学   10355篇
大气科学   7683篇
地球物理   10430篇
地质学   39045篇
海洋学   11108篇
天文学   622篇
综合类   4635篇
自然地理   7995篇
  2024年   695篇
  2023年   1894篇
  2022年   3700篇
  2021年   4382篇
  2020年   3640篇
  2019年   4158篇
  2018年   3659篇
  2017年   3515篇
  2016年   3593篇
  2015年   4178篇
  2014年   3966篇
  2013年   4725篇
  2012年   5258篇
  2011年   5182篇
  2010年   5176篇
  2009年   4771篇
  2008年   4845篇
  2007年   4568篇
  2006年   4321篇
  2005年   3700篇
  2004年   2821篇
  2003年   1910篇
  2002年   1939篇
  2001年   1748篇
  2000年   1442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3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自青岛近岸海水中分离到一株硅藻,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藻与小头菱形藻(Nitzschia microcephala)最为相近,18SrDNA相似性99%以上。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该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条件进行探析,表明其在pH=6~8时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最大可达到0.01d-1,油脂含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添加SiO2-3可以抑制菱形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高浓度的Fe3+能促进菱形藻的生长;在Zn2+浓度为1.74μmol/L的条件下,菱形藻能够较好地生长并且进行油脂的积累;其中pH、SiO2-3和Fe3+是影响该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主要因子。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该藻在f/2培养液中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9,SiO2-3和Fe3+添加浓度分别为0.07和100μmol/L。在该最优条件下,该藻的生物量和油脂积累可分别达到94.7mg/L和19.6%。  相似文献   
992.
提出1种适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支撑结构的模态振型扩阶方法。该方法无需借助转换矩阵实现振型扩阶,而是依靠实测模态并通过修正有限元模型对应振型在未测试自由度的振型值而获得空间完备的模态振型,并且所发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有限元模型存在的建模误差,是1种直接的估算方法,计算效率相对较高。文中采用三桩导管架式海上风力发电支撑结构验证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在低阶模态振型扩阶上的优越性。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传感器位置、数量依赖程度低,尤其对于海上风电结构,仅在结构的水深较浅部位布置少数传感器即可比较精确的实现低阶模态振型扩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海州湾近岸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3月~2012年12月海州湾沿岸定置张网调查资料,对海州湾张网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张网渔获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以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长蛸(Octopus variabilis)、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主,秋季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六丝钝尾虾虎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冬季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口虾蛄、鲜明鼓虾(Alpheus heterocarp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在9、10月产量最高,但达到可捕体长的小黄鱼不足1%,主要经济虾类鹰爪虾在9、10月产量最高,取样中69.46%的鹰爪虾达到可捕体长。渔捞日志记录表明,9月份单船平均网产达到最大值(17.01kg/net),12月份单船平均网产最低(2.87kg/net)。建议对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开展生态型渔具渔法的研究,放大网目尺寸,加强对近海资源的养护。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平台的使用年限增长,环境条件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日益恶劣,对于渤海地区,提出了是否采用100年一遇环境条件替换50年一遇环境条件进行结构设计.经过对渤海地区的部分中心平台和井口平台50年/100年环境条件对比分析,提出了对于渤海地区海上平台结构采用100年一遇环境条件替换50年一遇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生长激素(GH)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其全长552个碱基成熟肽序列。利用RT-PCR方法将扩增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上,实现了GH成熟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6 k Da,在IPTG诱导4h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细菌总蛋白的41.5%,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GH融合蛋白可特异性地被6×His抗体识别。诱导表达后的菌液沉淀经纯化和复性后,获得大小为26 k Da的纯化GH融合蛋白。以ELISA方法检测纯化后的GH融合蛋白显示其具有免疫学活性。本研究为认识半滑舌鳎生长轴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6.
对两种原油进行混合配比实验,将混合后油样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风化样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短期风化作用对混合溢油的油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诊断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溢油的正构烷烃总质量变化与单一原油油品的变化规律相近,即前期风化较快,质量减损较多,而后期风化趋缓,不同混合比例的溢油表现差异不明显。常用于短期风化的诊断比值对各混合油样的风化具有指示意义,但难以定性鉴别油品是否发生混合。重复性限法检验只能判定短期风化过程前后的油样为同一油源,而难以反映油样是否为混合油源的特征,各诊断比值的RSD%值较大可能是混合溢油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 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Skagen)到布劳万角(Blåøvands Huk);有障壁海岸地貌类型以障壁岛—潟湖、盐沼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劳万角到勒姆岛(Rømø),并向南进入德国。丹麦西海岸北部属于冰后期地壳回弹上升区,向南地壳回弹幅度逐渐减弱,至Ringkøbing峡湾地区变为地壳稳定区,再向南地壳变为下降区,因此,全新世地层中分别记录了不同的相对海面变化信息。距今7 150 a以来,北部的Skagen岬角地区的相对海面下降了16~25 m;Skallingen地区过去5 000 a间海面在现代海面附近波动,其后侧Ho Bugt盐沼地区4 000 a以来相对海面上升了4 m;过去8 000 a间,Rømø障壁岛的相对海面上升了15 m。欧洲学者在丹麦西海岸地区取得的典型成果包括:海面变化重建(包括海面变化标志点、泥炭层压实校正、定年等)、全新世地质环境演化、开放潮坪现代沉积定量研究等,为海岸带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火成岩分布复杂并具有多期性,直接影响了油气成藏作用,然而目前对其空间分布尚缺乏深入认识,制约着该区勘探开发的部署。利用全三维地震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了不同类型的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地震相识别进行平面追踪,结合时间切片三维地震技术及属性分析对火成岩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主要发育柱状、尖峰状、蘑菇状和丘状4种火成岩反射地震相;研究区火成岩分区性较明显,主要发育3处火成岩体,分别位于东部隆起剥蚀区、坳陷中部和坳陷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999.
海底管道中颗粒侵蚀是油气输送过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流动保障的一个重要分支。弯头和T型堵头管是油气生产中最易于发生颗粒侵蚀的管道组件。首先使用剪切压力传输模型(SST)计算管道内流场,使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颗粒运动轨迹,结合颗粒随机反弹模型,建立跟踪复杂流场中大规模颗粒运动轨迹的一般方法;之后引入四种颗粒侵蚀公式,预测弯头、T型堵头管的砂粒侵蚀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各侵蚀公式的精度与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弯头,四种侵蚀公式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均吻合良好,其中Tabakoff的侵蚀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适用范围;对于T型堵头管,数值方法对颗粒运动机理的模拟尚存缺陷,需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Argo实时数据中心发布的Argo网格化产品,对台湾以东海域的表层和深层海温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日本南部海域存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提出暖水团概念,分析了其成因和垂直结构,并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和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5)数据对暖水团进行验证。揭示出台湾以东海域各层次温度大面分布大体呈3个模态特征,并依此将台湾以东海域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三个海区;对各海域截取断面图,对其温跃层进行分析,归纳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