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4篇
  免费   3099篇
  国内免费   1944篇
测绘学   655篇
大气科学   2085篇
地球物理   2664篇
地质学   5047篇
海洋学   1317篇
天文学   495篇
综合类   936篇
自然地理   1198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66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942.
中国海岸风成沙ESR测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ESR测年的基本原理,并讨论风成沙Ge心测年的可行性、风成沙E'心的特征、测年误差及可靠性等问题。1992-1993年在渤、黄、东、南海沿岸采集的100余个风成沙样品ESR测年实验表明,绝大部分海岸风成沙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943.
数值波浪水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波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 它能够实现水波现象的精确模拟。作为数值波浪水槽的一个重要功能, 消波技术被用于消除传入波浪在水槽末端的反射效应, 以防止反射波对有效实验区域的污染, 从而保证特定要求的水波实验的精确性。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消波技术可分为阻尼消波区和主动消波器两类。  相似文献   
944.
砂岩侵入体系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地学界的重视,但对其形成机理探讨较少。作者及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一套室内模拟实验装置,来简化模拟3层地层结构中砂岩侵入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之前模拟实验(实验变量为顶层沉积物的厚度、进水管的结构)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地形坡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对砂岩侵入体系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过程中,共观察到7种不同形态不同样式的管道,并对实验过程中压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分析认为:盖层厚度越大,压力下降的速度越慢,越不利于压力的释放;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砂岩侵入体最终会转化为砂岩喷出体并喷出地表;不稳定的地形有利于触发疏松沉积物发生变形。实验表明,超压是砂岩侵入体发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沉积盆地中的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的2种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45.
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狮岭南区段的开拓工程已延伸至-550m中段,矿体呈现尖灭趋势。为查明深部区域地层矿化特征、构造控矿特点,并指导深部寻找盲矿体,通过收集分析中上部各中段地质资料,并与地质勘查资料对比,利用坑道设计并施工了9个孔深300 m左右的坑内探矿钻孔,进一步查明了狮岭南深部地质特征,并在F3断裂下盘探获多条盲矿体。F3断裂既是导矿构造,也是重要控矿构造,其下盘至F203断裂之间的夹持带为狮岭南深部有利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946.
上海自然植被的特征、分区与保护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峻 《地理研究》1997,16(3):82-88
上海地区有种子植物约134科510属919种。种子植物的分区类型共15°个,其中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总属数的27.8%、21.6%和11.9%.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红楠群落和青冈栎群落能较好地反映中亚热带的植被和环境特征。非地带性植被以潮间带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上海自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反映了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以及濒江临海的环境特点。同时其现状也表明了上海的自然植被处于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所发生的变化,因此亟需加以保护。上海的植被区划可分为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的河口沙洲植被区,碟缘高地植被区和东北淀泖低地植被区,以及隶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南丘陵、低地植被区等。  相似文献   
947.
中国南极新站选择在维多利亚地特拉诺瓦湾难言岛上进行建设,其气象环境状况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考察队员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资料。因此,通过2013年度难言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附近地区历史气象资料,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处罗斯海与东南极冰盖交界处,难言岛年均气压为987.8 h Pa,与中山站非常接近;(2)年均温为-16.1℃,最低气温为-39.3℃,且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标准差可达±6.0℃;(3)年均相对湿度为42.1%,年均比湿为0.6 g·kg-1且冬季比湿极低,空气非常干燥,降水量非常低;(4)盛行风向为WNW,5—7级风出现频率超过50%,但夏季风速明显低于冬季风速,一般不超过8.0 m·s~(-1),有利于中国在夏季开展工程建设和补给;(5)难言岛年总辐射量为3 342.8 MJ·m~(-2),明显低于中山站,但两站反照率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48.
为更好地利用FY-3A气象卫星上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资料高空间分辨率及多光谱的优势,细致分析云系在宏、微观方面的多重特征,首先利用平面平行辐射传输模式(SBDART)证明了MERSI的0.65,1.6 μm和11.25 μm通道能够分别反映云光学厚度、云粒子大小、云顶高度的信息,然后采用三通道合成彩色图像的...  相似文献   
949.
王季达  王公达 《内陆地震》1992,6(3):232-239
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使用的可行性。应用1882年以来新疆及邻近区域内6级以上的强震资料,使用AR模型,分析了本地区强震活动的规律及特征。其结果可用于新疆未来强震活动的趋势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950.
Sediment and pore water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al tidal flat in the Shuangtaizi estuary, 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iron, cadmium, and lead during diagenesis an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contamination. The calculated enrichment factors and geoaccumulation indices for separate elements show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have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e and Pb in the study area, whereas the distribution of Cd has been closely influenced in this way. The high percentage of exchangeable Cd (average of 56.34%) suggests that Cd represents a potential hazard to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estuary. The calculated diffusive fluxes of metals show that the most mobilized metal is Fe (9.22 mg m?2 a?1), followed by Cd (0.54 mg m?2 a?1) and Pb (0.42 mg m?2 a?1). Low Fe2+ contents in surface pore water, alongside high chromium-reducible sulfur contents, and low acid-volatile sulfur, and elemental sulfur contents at 0–25 cm depth in sediments show that Fe2+ is formed by the reduction of Fe oxides and is transformed first to a solid phase of iron monosulfides (FeS) and eventually to pyrite (FeS2). The release of adsorbed Pb due to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Mn oxides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could be a source of Pb2+ in pore water. From the relatively low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measured in sediments (0.46–1.28%, with an average of 0.94%) and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Cd2+ in pore water, sulfide or Fe/Mn oxides (instead of organic matter) are presumed to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arrying or releasing Cd by th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